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师教法上的教师德育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师教法上的教师德育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师教法上的教师德育论文

一、教师法上的创新求变

德育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可以通过一定形式的考核和检查来发现它的教学效果。这种隐性教育成果的特殊性,决定了德育教育要结合学科特征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1.宜水到渠成,忌强拉硬扯。我非常喜欢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妈妈我帮你洗脚》的公益广告,这则公益广告我感觉它高就高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好就好在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境。因此,教师要想进行自然的德育渗透,必须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科教学中与知识、技能有机联系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找准知识技能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点,将德育目标蕴含于智育目标中,使德育的任务不显水,不露水,自然而然地贯穿在知识、技能的教学之中。如在小学数学比例尺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计算祖国海岸线南北东西长度,学生惊讶地说“:我们祖国的疆域多么辽阔呀!”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如果单独在课堂教学中加一个“德育”环节,强行对学生灌输爱国思想,则很难达到这种效果。

2.宜引导感悟,忌说教灌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重在提供德育材料,让“事实”说话,让学生从中自己“悟导”,教师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说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蕴含的思想内涵,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如我在教学六年级语文《一夜的工作》中“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这句话时,让学生说出“一张”“两把”“一盏”这三个数量词说明什么?如果把他们换成“只有、放着、摆着”好不好?为什么?这个细节的读教,使总理艰苦奋斗的作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感悟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3.宜浑然天成,忌牵强附会。我们都知道,人体每天都需要摄入一定的盐量,但如果把这些盐直接放到嘴里,必定会感到苦涩难咽。德育工作也是如此,特意拿出特定的时间落实德育目标,就像是让人直接吞咽食盐一样,过程和结果都是痛苦的,而如果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就会像融化到汤里的盐一样,无处不在又不露痕迹。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与之搭配得到、联系得上的德育。如小学数学中“圆的认识”一课,德育渗透的侧重点是通过出示生活中“圆”的实物和图片,以及让学生说出周围所见到的圆,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并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并感受到数学本身的美。如果教师在上这一节课时侧重于爱国主义教育,那就与教学内容相脱节,显得牵强附会了。

二、教师教学中的灵活应变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鲜活个体,他们的随思所想我们难了如指掌,但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对他们施以影响,使他们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前行。一是把握课堂主动权。掌控一个课堂,调动学生的兴趣,实际上像在战场上指挥一支军队一样。要保证每个人思路都跟着你走,做到步调一致,并不容易。一旦学生有不同意见,教师就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不同意见中辩出真、善、美;教师自己错了就应大胆承认,坚决改正;是学生错了就耐心帮助,并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维护真理,改正错误”的优良思想品质。二是掌握学生跟进度。课堂教学中,好的教师从头至尾都会认真地把握课堂的局面,牢牢地将控制课堂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中。课堂上教师会不断地用眼睛扫描课堂,看到哪个分心了,就要想办法提醒,讲故事、说笑话、提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策略,想办法把走神的人拉回来,把大家的精神提起来。三是了解教学实效性。课堂教学是动态的交流过程,及时反馈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随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动态掌握他们的思想波动和变化,对违纪学生切记不能采取体罚、赶出教室、向家长告状等简单粗暴的方法,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不仅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还很容易使违纪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名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示范作用,充分挖掘现有教材资源及师生互动的情感资源,让学生建立道德认识,产生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并将其转化为道德行为,做一名对社会有责任心、有道德的人。

作者:杨晓洁单位: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