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全程化就业指导探析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全程化就业指导探析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全程化就业指导探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新模式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因此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社会需要为目标,构建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是近几年来社会最关注的问题,是关系到广大高校毕业生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全局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对近几年发展迅猛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就业则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主旋律。

高职毕业生作为我国劳动力资源中的一个优秀群体,其合理、及时而充分的就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对国家传统教育体系下的本专科大学生而言,高职毕业生因其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而广受用人单位青睐。然而,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增长的大好形势下,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却出现了“滞销”的不利局面。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式不能适应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要求。因此,只有构建符合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的新型就业指导模式,才能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在参照普通高校运作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1.就业指导人员单一,专业素质不高。由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大部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是从原来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中抽调出来的,甚至有的院校直接由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兼任。因此对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毕业生的指导和咨询,以及就业知识结构等工作还没有很好的掌握,难以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高效的服务。

2.就业指导“重阶段”而“轻全程”。目前尽管有93.8%的学校已经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仍安排在毕业前一年,不少学校甚至为了走形式,而在学生毕业前一个月开办就业讲座,指导课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向毕业生灌输就业政策、就业技巧等层面,而忽视对其创造性、忠诚度、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意识等的指导和培训,因此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求,使就业指导仅限于阶段性而非全程性。

3.就业指导缺乏实践性。高职院校缺乏对未来职业的实用技能的培训。校企之间对教学内容和设计方面的认识有脱节,学校侧重理论,单位侧重实用。不少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差,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这也是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宁愿花高薪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的原因之一。

二、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1.全员参与是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的基础。提高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核心是全体教师的参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是学校哪个部门或哪个人的工作,而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职责。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明确,一方面,就业工作做不到位,必将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后的工作质量、生活成长的质量。另一方面,一个学校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影响学校的社会地位,影响学校的综合办学效益。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方向。要把握好这一方向,高职院校的全体教师必须积极努力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相互协作做好教育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育者如果把握好这一阶段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就是给他们人生旅程确定了“方向盘”。正是由于教师自身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所承担的重要作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学生文化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各科教师只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实施教育、培养活动,才能真正做到全体教师都来育人,全部的教学过程都实施育人,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能为人民服务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2.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全程化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是要从学生人校起组织和规划好大学生涯的辅导,将之纳入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把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列入学校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中,并与其他课程具有同等地位。一年级在大学生中开展个性倾向测试,职业素质测评,了解学生的特长、爱好、潜能、性格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为学生量身订做符合其发展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培养方案;二年级在大学生中开设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创业能力、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不断强化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观念和责任感、使命感,并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见习等活动,让大学生对自我能力、优势进行评估,自觉进行适应性或超前性学习,不断完善未来职业生涯所需的知识结构,促进职业素质的提升、职业能力的塑造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同时这也为大学生接触和了解职业、社会创造条件,从而逐步确定职业目标;三年级在大学生中开展实习和培训活动,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合作精神、心理调适能力等;毕业前夕开展政策、程序和相关择业技巧指导。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素质特征,结合个人的价值趋向和兴趣爱好。并考虑人才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设计职业发展目标和实施计划。其次,注重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在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职业需求的变化对职业生涯的影响,进行弹性规划。学会分析、收集社会需求信息并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职业生涯的规划。第三,要坚持指导的个性化原则。每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规划应因人而异。因此,职业生涯的规划指导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指导他们按照“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的原则,进行正确的职业定向、定位,激发他们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培训的欲望,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创业能力。第四,要坚持指导的系统性。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更注重素质的积累和提高,注重对职业需求和发展变化的适应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不仅仅是组织一次活动,而应该贯穿整个大学学习生活。这些也是大学生不断提高自我、适应社会需求、充分就业的前提,是时代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要求。

3.建立校企合作是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的有效途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因此,建立校企合作,有利于增强办学活力。首先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和企业签订书面协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权利。高职院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成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实习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双方确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次,加强校企互动交流,推进职业指导前移。双方开展互动式交流与宣传活动,企业派出技术专家定期到学校开展企业形象宣传活动和举办职业指导报告、学术或科普讲座,帮助毕业生了解企业和行业情况及就业形势和职业要求;学校也要派出专家学者到企业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提升学校的影响力,突出本校毕业生的品牌形象。此外。也可派教师走进车间,实地考察增强实践经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第三,及时听取企业意见,调整专业设置。企业把社会急需人才信息传递到高校,高校要听取企业的意见,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既要突出传统的专业特色,又要与当前科学技术前沿相结合。对于企业急需的特色专业,可与企业协调,及时进行通用专业方向改造,可通过专业课和毕业设计的强化,将通用专业学生调整改造为具备特色专业素质的学生,以满足企业的需要。第四,校企联合,组织学生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样一些实践环节的培养,促进学生和企业的互相认识和了解。对学生来说,增强了适应社会和岗位的能力,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对企业来说,这是最好的形象宣传,也是挑选新员工的良机。

总之,随着今后毕业生的不断增多,新的就业形势给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化所带来的挑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新型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努力实现高职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