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完善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完善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完善探究

当前,在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职称评审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也是教师获得价值体现和职位晋升的关键,对于推动高校持续性建设和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对教师的积极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会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然而,在当前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评审分工不明确。当前在高校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职称管理机制不是很完善,其中对于职称评审的分工不是很具体、明确。其中就包括职称指标的设定、职称标准的修订、任职资格的审核通过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上级部门批准,然而当前高校在这些环节只是拥有推荐或允许的权限。虽然个别高校能够拥有自主评审权,但是会受到环境的困扰,无法高效实施。此外,学校的教育管理部门、人事部门会负责职称评审工作,但是主管部门比较倾向完整的管理结构。这样一来,高校会渐渐丧失用人权限。在职称标准制定的过程中,逐渐成为高校权力角力的载体,也是影响职称评审的关键,这两大矛盾会限制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在职称晋升过程中所设立的制度也不是很完善,缺乏约束和激励机制,整个制度不够完善,导致教师在职称晋升时会备受争议。与此同时,教师在获得职称之后也会产生惰性,降低他们对自身技术的要求和教学动力。

2.评价标准不科学,重科研轻教学。为了确保整个职称评审过程的公平,很多高校会制定相应的量化考核标准,来设置相应的评审条件和标准。然而,很多分工难以进行量化,加上高校的评审条件无法统一,这就导致评审过程程序异化严重。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也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这种不良风气十分明显。首先,主要是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在当前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只要一提教师职称评审,教师和评审人员都会将科研能力、论文发表能力等放在首要地位,以论文的数量和科研成果作为评审条件,忽视了教师的教学业绩和能力。这样一种评价标准会让一些教学能力突出,但是缺少论文创作的教师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对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也是一种制约,背离了评审的初心。其次,整个评审条件也不统一,评审方式过于简单。当前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论文评定方面也存在较大缺陷。出现一些学术影响因子较低、东拼西凑的论文,质量较低,严重影响到职称评审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3.评审过程不规范。首先,很多高校在实际职称评审开展的过程中,没有设定严格的程序和按照规章制度落实评审过程,导致有些教师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抱有侥幸心理,会动用各种人际关系来获取内部消息。其次,评审人员的水平也有待提高,很多高校的职称评委主要是由领导和教师组成,他们的专业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担任职称评审的评委应当是学科的权威专家。在品德修养和科研学术上应当让人信服,这样也能够提高评审的权威性。与此同时,应当由本校和外校评委共同组成,提高结果的公平性。最后,在职称评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高校应当将外部与内部监督机制相结合。此外,也没有颁布相应的规章文件。对此,在实际职称评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健全程序,完善评审过程和评审监督,从而降低人情在评审中的干扰度,从而创造良好的评审环境。

4.职称评审行政化。当前,高校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推进。但是,现阶段的制度仍然不够健全和完善,导致职称评审工作差异化。例如,很多地方的高校在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设置的过程中,会根据高校发展目标、特色学科对教师要求和条件各有侧重点。相对来说,注重人文学科的学校会比较重视论文发表,而理工科会比较重视科研项目和水平。这样一来,全省高校的评审条件都不统一,容易导致教师评审结果差异大,结果不客观。再如,在对职称评审制度方面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制度沿用传统评审方式,没有根据时代和高校的发展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容易导致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受到岗位职数的限制,导致评审行政化问题的出现。此外,由于制度体系不健全,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论资排辈、挂靠等各种问题。

二、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相关对策

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了有效解决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高校应当创建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评审的结果更为公平、客观。与此同时,应当创新评审体系形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首先,应当认清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的现状,不断深化现有的评审体系,来提高职称评审的说服力。例如,可以将考试答辩与专家评审相结合,进行进一步的教师职称评审,也可以利用记名投票的方式来表决。通过专家评定、考试审核等各种方式来综合性地对教师进行评价,在评审过程中防止由于主观和人为因素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其次,应当不断强化评委会作风建设,为教师职称评审创设良好的氛围。例如,在评审人员选举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学术造诣和专业权威都比较高的评审人员。评审人员应当是某方面的专家,同时在评审的过程中,也应当强化他们的作风建设,从而促进他们正确行使评审权力,加大评审监督力度。

2.细化量化评审标准。建立公平、公正的评审标准是确保职称评审科学化的关键。当前,高校教师的岗位类型和学科发展差异性较大,因此工作成果的表现各色各样。对此,在实际职称评审的过程中,应当对评审标准、评审要素量化、细化。首先,需要确保职称评审的可操作性,需要对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工作业绩、学历资历、科技成果等进行细化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衡量。对于评价要素中所涉及的软硬指标进行适当地量化,结合每个评审要素的难易程度,将抽象的要素变得具体化,并为每一个指标分配相应的评分标准。其次,需要减少教师在评审过程中对论文的依赖程度,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将科研成果、教学水平放在首要位置,不应当只注重教师的论文发表情况,将学术水平作为加分项处理。此外,还应当重视教师所发表论文的质量,在评审的过程中对参评人员严格审核。对论文的质量进行重新的评判,而不是随意堆砌论文数量来表示其学术能力,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评审的严肃性。

3.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在当前高校职称评审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是前提条件,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这一过程也会直接影响整个评审过程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性。对此,为了有效减少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出现的制度因素而产生的问题,应当不断完善职称评审制度,确保评审工作更为有序开展。一方面,应当探索分类晋升、分类评价的相关制度,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科发展来调整评审条件,从而减少评审条件中的特殊类型对教师的约束和限制。另一方面,应当不断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推进制度建设等发展内容。在职称聘任过程中,政府需要进行权力下放,给高校职称岗位更大的自主权,做到分类管理、按需设岗,从而减少评审过程中出现的行政干预问题。

4.秉持人本化原则。要想促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过程的规范,应当建立相应的制度,这也是公平、公正化的前提。整个职称评审机制的建立能够为教师管理提供保障,然而在管理的过程中,规章制度约束缺乏人性化。要想确保整个规章制度健全,应当将软性管理融于其中,秉持人本化的原则。建立合乎人性的制度,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评审环境。只有确保制度的人性化、规范化,整个管理才能向着更为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教师职业的特殊化也会影响其管理的特殊性,由于教师是具有专业素养和高质水平的群体,他们的自尊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会高于成员平均水平。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之间的尊重和理解。但是,相对僵化的制度会抑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制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加入人性化的要素才能够促进教师对制度的理解和认同,发挥教师职称评审的意义。

作者:赵玉灵 赵翔 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