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青少年行为习惯家庭教育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青少年行为习惯家庭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青少年行为习惯家庭教育论文

一、家庭教育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

(一)家庭教育态度决定了青少年的行为取向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其对子女的教育目标、方向、手段和方式行为,并对青少年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首先,父母在对待子女的教育方面,需要有共同的理念,注意因为父母自身性格差异、态度定位不同等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教育过程中的一致性,促使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其次,父母需要在家庭教育上营造良好的氛围,需要求同存异,做好沟通,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子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及时调整,保证青少年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二)家庭教育方式决定了青少年的行为模式在各种家庭因素中,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最大的便是家庭教育方式,而父母通过具体的教育方式传达具有父母自身个性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甚至道德规范,将家庭环境演变成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因此,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的行为习惯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国内外针对家庭教育方式的研究都证明,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各种不良的行为方式,并逐渐养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行为习惯,从而成为阻碍自身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二、家庭教育在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环节的重视程度,突出家庭教育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加强对家庭结构因素的重视家庭结构因素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离异家庭、留守家庭、多代人家庭等,这些家庭结构的出现,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家长的关注。

(二)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家庭情感氛围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态度,是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的综合体现,如果孩子处在和谐、欢快的家庭环境中,则比较容易获得安全感,反之则容易引发各类不良的行为问题。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应该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和冲突,让青少年在家庭学习生活中有和谐温馨的环境,在家长有利的教育引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注重发挥青少年在家庭互动中的作用随着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入和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青少年在家庭中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其与父母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互动关系,在父母引导教育的同时,也被子女影响着。因此,家庭教育中,要能够及早认识到这一点,避免在教育过程中采取强制性的态度和措施,限制了青少年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价值观的养成,在束缚的环境下,也容易引起亲子关系的紧张,从而不利于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提高了青少年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可能性,从而出现恶性循环。

三、家庭教育中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应遵循的原则

家庭教育原则的制定,是指导家长正确实施家庭教育过程的基本要求和准则,为了使得家庭教育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在基于各家庭各自特点的基础上,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原则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顺序性,不能忽视各阶段特点,“揠苗助长”,每一个阶段有其不同的发展水平和活动形式。因此,在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时候,必须依据其不同阶段的特点,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顺序,量力而行,不可盲目求成。

(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原则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就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内容,运用适当的方法,开展家庭教育活动。通过寓教于乐、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启发式教育和引导,善于运用激励机制,逐渐使其建立起自信心,养成独立创造能力,推动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教育统一、协调一致原则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家庭成员需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使得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按照统一的要求向前发展,同时确保发展过程的完整性。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避免“中心”化教育模式,减少矛盾,遇到分歧,需要配合,不断完善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从而在家庭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青少年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之,青少年的行为习惯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家庭能够完全独立承担的责任。那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只靠教学制度的约束、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觉,作为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也同样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社会,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才是当务之需。因此,家庭需要提高对青少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推动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作者:张东树单位:安徽省铜陵市第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