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论中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困境突破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论中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困境突破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论中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困境突破

摘要:当前,迫切需要提升中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因为中小学缺乏专业的家庭教育师资;教师是“让家庭教育功能和价值回归”的“主角”;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关系到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实践层面看,目前教师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时面临一些困境: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目标和内容界定模糊不清;教师家庭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教师家庭教育能力训练的实践不够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四个方面改进: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家庭教育课程学习;家庭教育骨干教师要聚焦在家庭教育课程研发的能力;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家庭教育案例的教研;建立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可操作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家校共育;家庭教育课程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这是我国第一次将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写进党中央文件,成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建设的一个风向标,对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又多了一个重要视角。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有众多精彩的论述,他指出,每一个家庭都要承担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的重担。而在家庭教育中,大部分的家长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家庭教育培训,家长们遇到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最先能想到的求助对象便是教师。因此,教师能否给予家长专业的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家校共育中,孩子在学校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也会和家长做及时的沟通,沟通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方法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偏弱,而家长本身如果也缺乏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极易造成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在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几起学生自杀事件中,看似是家长养育方式不当,实则是教师对家长家庭教育指导不够,导致家长用了较为极端的方式处理孩子问题。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加害者”。因此教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为家校共育的重要的“媒介”,自身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对孩子的发展状况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提升中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紧迫性

(一)中小学教师中进行专业的家庭教育的师资缺乏

以陕西各中小学为例,家庭教育工作总体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自己专业的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大部分教师也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家庭教育培训,教师在平时的家校共育工作中,大多以自身经验给家长作出指导,然而自身经验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一个好的教师并不能直接迁移为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指导者,因此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时有发生。由于师资的匮乏,因此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时往往采用的是“借力”方式,即邀请专家学者或者培训机构的教师进校给家长做家庭教育培训。专家学者知识基础扎实能带来科学的理念和知识,但是不能形成常态化的工作,而培训机构的教师进校却存在诸多的风险,如师资水平不过关、商业化操作甚至有些观点有误等问题。从长远看,中小学在本校培养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既是我国家庭教育相关政策的要求,又是学校开展实际的家庭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

(二)教师是“让家庭教育功能和价值回归”的“主角”

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弱化甚至偏离已是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有学者指出,当前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太多的僭越,就教育价值及其功能的独立性而言,学校教育正在取代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确实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家庭教育似乎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独特价值[1]。而家庭教育能否彰显其本身的价值,教师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可否认的是,那些接触孩子较多的专业人士是当仁不让的家庭教育指导者,其中与孩子接触最紧密、家庭教育指导条件最便利的非教师莫属[2]。在家校合作中,教师是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家长接收到的信息直接来自教师,因此教师家庭教育的理念和能力直接引领着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和反思。

(三)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关系到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党的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建议》提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所有美好愿景的实现最终需要在教师这里落地生根,只有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才能真正落实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二、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现实困境

(一)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目标和内容界定模糊不清

中国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指出,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危险之一,即家庭教育学校化、模式化、形式化。家庭正在变为学校的第二课堂,父母正在“沦”为助教。真正的家庭教育价值被遮蔽了,家庭教育应有功能也被曲解和误用[3]。教师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时要对自身的角色合理定位,避免完全以学校教育的视角看待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导致进一步将家庭教育学校化,要回归到家庭教育的本质。教师科学合理的角色定位是学校与家庭有效开展合作的重要保证,它影响着家校合作的效果[4]。总体来看,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目标应该是让家庭教育更像家庭教育。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要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为基本依据,教师需要全面了解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刻把握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重点,帮助家长树立新的家庭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价值观中,帮助家长树立新的儿童观、人才观、指导家长形成积极的教养方式等,而非简单地将家庭教育指导仅仅局限在关注孩子学习方面。

(二)教师家庭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

理论指导实践,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中,教师的深厚、专业、科学的理论知识是根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功能不同,涉及学科更广、更深,复杂性甚至要远高于学校教育。与学科知识相比,家庭教育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是综合性知识,即需要脑科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总体来说是教师的学科知识比较扎实,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的家庭教育知识偏弱。“懂学科,不懂儿童”的现象比较普遍,师范生在校期间也都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但该类课程一方面课时有限,另一方面,从理论素养转换为实践能力需要漫长的历练,才能真正融会贯通。正如有小学教师坦言:“大学里学习了教育学和心理学,在工作中遇到学生的一些家庭问题时,自己觉得应该是要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但却不知道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笔者在对西安的一些学校教龄在8年以上的教师进行访谈时,曾在访谈问卷中设计了一个问题:“您觉得读书时学习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能否帮助自己解决遇到的一些家庭教育问题?”接受访谈的教师坦言:“知识学过后没有在实践中怎么运用,都忘得差不多了。”

(三)教师家庭教育能力训练的实践不够

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是教师对实施家庭教育的家长从理论、方法、内容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一种能力,它不仅聚焦在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理念、树立家庭教育的正确的方向,还旨在通过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可以运用所学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去解决育儿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属于一种专业能力,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而目前在中小学中更注重教师的各科教学能力,教师主要聚焦在对自己学科的精进、教研活动上。家庭教育能力训练明显不足,优秀的教师不等于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并不能直接迁移成为一个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因此还需要专门化的训练。

三、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解决策略

(一)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家庭教育课程学习

家庭教育学科起步较晚,我国从事家庭教育的专业化人才缺乏。如果要提升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水平,除了为师范类学生开设教育、心理等相关课程以外,还需开设家庭教育类课程,以学科建设引领专业队伍成长,厘清家庭教育的科学范畴,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完善家庭教育知识结构,从而培养一批家庭教育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师。并且应该在师范生大四实习的考核环节,加入“实习生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这个观测点的考评。完善教师职后的家庭教育课程学习,学校提供平台为教师提供系统化持续性的家庭教育培训,将家庭教育培训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如邀请专家学者进校开展线下培训,以线上直播课为辅助形式,给教师外出培训创造条件,到一些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好的学校现场学习观摩等。

(二)家庭教育骨干教师要聚焦在家庭教育课程研发的能力

在中小学,让所有的教师都成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教师”似乎也不现实,我们可以把教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教师,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具备基本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即可;另一类就是骨干教师,对家庭教育的骨干教师必须以学术化、专业化的标准来要求。培育家庭教育骨干教师的一个核心能力是家庭教育课程研发能力。中小学的“家长学校”是以家庭教育课程为重要的载体。家庭教育课程一般可以分为四类:一是通识类课程,即向家长传授基本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二是专题性课程,即针对不同的年级或者家长的具体需求来开设针对性更强的课程;三是亲子类课程,即通过有主题的亲子课程,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四是家长互助课程,即主要是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为家长提供交流和实践的平台。这四类课程的实施效果如何,取决于骨干教师的家庭教育课程研发能力。2015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家长学校”要设计较为具体的家庭教育纲目和课程,开发家庭教育教材和活动指导手册。从目前各个学校实际情况来看,该项工作开展得并不理想,大部分中小学的“家长学校”既没有系统研发的课程,也没有自己的家庭教育教材和活动手册。教师的家庭教育课程开发能力直接决定着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在对家庭教育课程进行研发时,可以采取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方式研发出经典的、适合本校的家庭教育课程。

(三)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家庭教育案例的教研

家庭教育问题既具有共性特点,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在教师从事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需要将一些典型的问题,以案例为载体深入研讨,总结出一般规律,探讨出较为普适的干预策略,为家长提供具体而可行的方法。这样既提升了教师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避免了教师仅仅依靠经验去解决一些问题。对于一些个性化或者研究不足的家庭教育问题,还可以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带动教师家庭教育能力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掌握一手资料,更科学地去指导家长。如西安一所学校学生生源主要是周围拆迁户子女,该学校申报了拆迁户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的课题,该课题非常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四)建立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可操作化评价体系

一是评价有诊断功能,即了解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科学判断,可以根据反馈信息来调整相关工作;二是评价可以达到对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激励作用。为了能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需要建立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如家庭教育的工作量是否达标、进行家庭教育案例教研的次数、开发家庭教育课程情况、与家长沟通情况、家庭教育培训情况等,这些指标都可以细化到评价体系中。

参考文献:

[1]刘利民.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J].中国教育学刊,2017(7):43-47.

[2]王君瑶,吴叔君.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实务:小学版[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11.

[3]孙云晓.家庭教育面临学校化和模式化风险[EB/OL].,2019-06-14.

[4]杨扬.新时代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0(1):49-52.

作者:国晓华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小学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