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教育发展学生就业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完善就业导向的重要途径、任何一所学校都应有自己明确而相对稳定的办学目标、特色在于积累与积淀,更在于创造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目前,在经济转型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初期发育,使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第一,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招收比例在高等教育中日益扩大,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教扩招的份额也主要在高职教育的范围内。人民群众对高职教育的热情,是基于对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的高期望值上的。如果由于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的问题,致使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家长对教育的巨大投资得不到回报,他们对高等教育扩招的感激之情就会变成“抱怨”之声,不仅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会损伤高等教育的形象。所以,高职教育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要,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发展是否真正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否真正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主要是面向经济产业和行业服务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在目前我国产业重心升级、经济模式转换时期,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高职教育只有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产业需求和社会服务需求来培养人才,才能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才可能解决一方面高职学生就业难和另一方面很多专业领域又紧缺技能型应用人才的矛盾。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努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品质,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核心,使学生掌握技能,获得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证书。
第三,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完善就业导向的重要途径。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的用人订单为导向,确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实行“订单式”培养,高职院校可以打破现行较死板的按专业、学科设置课程的框架,构建灵活的“课程模块”制,真正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设置模式。
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最为关键的就是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订单要求安排科学运作,特别是建立灵活的专业设置机制,确保订单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的完成。一是淡化学科性界限,课程设置要因“单”而宜,不要固守多年来形成的专业、学科教学计划,要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教学教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进订单培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方式的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二是师资力量的调配要紧紧结合订单的需求,要集中优势师资全力构建企业所要求的人才规格中适宜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三是在专业设置上要正确处理好订单需求与学生个人需求之间的关系。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照顾学生个体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四是建立学校的社会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库,定期收集、分析处理相关信息,为学校专业设置、及时更新提供依据;五是建立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评估体系,邀请用人单位、社会人才资源机构积极参与此项工作,建立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与评估制度,为学校专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如我院通过与金娟广告公司、灵图软件公司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高校毕业生就业安置的新路,以及与二十几家企业签署了实习实训基地和接受毕业生的“订单”,从与企业的一般结合,深化为互助、联动的不同层面的结合形式,有力地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任何一所学校都应有自己明确而相对稳定的办学目标。目标要素在办学过程中是一个决定性要素,因为它对其他要素均有制约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办学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地为自身的发展定位。在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以专科为主;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既培养技术型人才,也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各高职院校根据社会需要高职教育给予的文化教育和技术支持的动向、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和自身的现实基础确定服务范围(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上);审视同类学校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经上级主管部门(或董事会)同意,明确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水平目标。
办出特色首先要梳理办学理念。办出高职办学特色的核心是办学理念,通过优势专业来体现,依靠学校的教师与毕业生来支撑。任何一个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从外在特征来分析,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人才质量、教育科研水平、社会服务内容和服务能力等方面。从市场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谓的“人无我有”。其内涵是填补别人还没有发现的“空白点”或者别人还来不及填补的“空白点”;这些“空白点”可以在人才市场上发现,也可以在培训市场上发现,当然在技术市场、社区服务市场甚至国际人才市场上都能找到一些“空白点”。二是所谓的“人有我优”。
办学特色既有整体性,也有局部性,还有谋略性,是若干特点、优势、智慧融合、扩展、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常常表现在:办学理念,反映服务面向的专业群(或专业链)和特色专业,在校内外实践教学所需资源的争取和利用、师资队伍建设、产学合作、社区服务与学校形象展示、管理水平等等方面体现出的“与众不同”。但对某个学校而言,其办学特色很难面面俱到,只能突出表现在一个、多个或若干个方面。
办学特色也是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宏观办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各个高职院校间的竞争,过去的优势可能不复存在,为了保持这个优势和“与众不同”,必须不断地创建和展示办学特色,它是一个不断创新、创建的过程。从宏观层面上看,这种创建活动推动了整个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人才市场的发展。可以讲,探索和创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高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规律。
特色在于积累与积淀,更在于创造。有人认为,高职院校在科研方面处于知识链的中端,不可能培养出“科学大师”;但在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却有创建特色和一流的足够空间。这就说明,高职院校在追求“办学特色”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高职院校的职能和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建设需要,走适合自己发展的、有特色的培养人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