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心理教育提高学校教育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心理教育提高学校教育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心理教育提高学校教育思考

编者按:本论文分析了学校教育中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心理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即有三个思考:传统私塾式教育中,老师扮演严厉的父亲的角色,教育形式已经多种多样,心理教育由教育者,教育过程,被教育者三部分构成,这三者就构成了一个场.注重学校的心理教育是提高教育者自身的关键。

[论文关键词]心理机能认知情绪行为心理教育

[论文摘要]以心理咨询理论为研究范式,得出心理机能的构成要素由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构成。通过分析和比较多种不甚理想的教育形式后,发现心理教育要同时从这三方面着手,在注重积累经验的同时,也要注重提炼理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引言

心理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今天的心理教育,不仅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权宜之计,且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心理教育是一种提升和改变被教育者心理机能的社会实践活动,那么,什么是心理机能的的构成成分呢?

以心理咨询理论为研究范式来进行讨论:精神分析理论中,领悟是对来访者的认知进行改变,移情则是来访者情绪的释放;行为主义则是对来访者的行为作出改变;人本主义强调的是来访者的情绪得到宣泄;认知疗法主要是改变来访者的认知。

尽管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各异,且各有侧重。但最后的结果,均是让来访者从一开始不适应的状态变为较为适应的状态。因此,可以认为,心理机能存在共同因素,即认知,情绪,行为。因此,本文将以心理机能为切入点,讨论对心理教育的若干思考

二、第一个思考

传统私塾式教育中,老师扮演严厉的父亲的角色,教育就是灌输知识的过程,一旦出现错误,就挨板子,慢慢的,孩子们不敢出错,注意力都放在死记硬背上,单纯的接受老师教的知识上,几乎没有独特性可言。私塾式教育,侧重改变的是被教育者心理的认知,行为部分,至于情绪是忽略的。这样教出来的人难免迂腐,缺少创意及主动性,类似“学习机器”。

如今的赏识教育,其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教育,侧重改变的是被教育者心理的情绪部分。这样教出来的人良莠不齐,有的的确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有些却被赏识教育弄的忽略自己的缺点,自己也缺少自省的能力,结果导致孩子自负狂妄,甚至不再听从家长,老师的教诲。

再看现在的心理教育则强调要从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同时着手进行教育,不可重此轻彼,要整体的提升和改变被教育者的心理机能。同时,心理教育也指出,之前的传统教育到现在的五花八门的教育方式都只是抓住心理机能的某一方面,因而教育效果不理想。来源于/

可是,在心理咨询中,不同的心理咨询理论侧重心理机能的某些方面,来访者都会产生良好的咨询效果;但为什么不适用与教育呢,包括心理教育?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有很多,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关系。打个比方说,在太空中人们听不到任何声音,原因很简单,声音要通过媒介才能传播。虽然已经对心理的共同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三个要素:认知,情绪,行为,但外界不是直接对这些进行作用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这个媒介就是关系。

在心理咨询中,一对一的密闭式空间本身就容易让人产生安全的氛围,来自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完全关注,价值中立的态度,保密原则的规范等等,这些都为形成良好的关系增加了砝码。而在教育中,不论是传统教育还是心理教育,一对多的开放式空间,一个老师很难对每个学生都进行完全的关注,而且经常不可避免的重此轻彼,价值引导的态度,时刻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教育方式等,这些都不利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单单侧重心理要素中的某一方面就不够了,就很难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第二个思考

现如今,教育形式已经多种多样,似乎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状态,可一看最后的教育结果,让人不禁心寒。逐年上升的学生自杀问题,谋害老师事件,谋害亲人事件等,都让教育者思考,现在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教育者对教育形式的摸索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导致这些悲剧不断上演?的确,教育者对教育形式一直抱着摸索的态度,而且近乎是疯狂的摸索,一旦看到哪些教育形式取得了成功,便迫不及待的拿来便用。这就如同盲人摸象,一只完整的大象摆那里,就如同一个获得成功的教育形式,接下来一群盲人过来摸索大象是什么样的啊,就如同其他教育者来观摩这一获得成功的教育形式是什么样的啊,然后有盲人甲摸到大象大腿说,“哦,大象原来是一根很粗的柱子啊”,盲人乙摸到大象的尾巴说,“哦,大象原来是一根绳子啊。”这就如同观摩结束后,有的教育者就回去开展了惩罚教育,有的就开展了赏识教育。可是,事实上,没有谁对大象进行了完整的诠释,也没有哪个教育者真正学到了,学懂了那个成功的教育形式究竟是什么。

因此,一个成功的教育形式之所以获得成功,务必要从心理机能中的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同时着手进行,就如同心理教育强调的那样。所以,一个教育者在观摩学习时,若不仔细经过思考,将成功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来指导之后的教育实践的话,是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育结果也会很不理想。

四、第三个思考

那么,若想进行心理教育,什么是最重要的一步?在笔者看来,关键的一步就是发生改变。心理教育由教育者,教育过程,被教育者三部分构成,这三者就构成了一个场。一个稳定的心理教育所产生的场也是稳定的,那么想要发生改变,就必须有人先打破这个稳定的场,谁来走这第一步呢?教育者有责任也有能力走这一步,一旦教育者先发生改变,就会引起原本稳定的场发生变化,这个变化会影响被教育者,被教育者也会做出相应的回应,这个回应又再次引起场的变化,再被教育者感受到,再做出回应,如此循环下去,会形成螺旋式上升的。那教育者要走的这第一步将是怎样的呢?其实,这一点,可以从教育者自身的心理机能来探讨。教育者可以从认知上,情绪上,行为上,发生改变,走出那第一步。认知上,教育者意识到目前教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来鉴别出适合的教育形式;情绪上,教育者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事业,爱护自己的学生;行为上,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育者若这样用心走下去,相信不久之后,就会看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了。

五、总结

心理教育是“心理”与“教育”的结合,但这一结合不是内容上的简单叠加,不是功能上的简单互补,它是一种重构与创新,是一种整合与超越,它带有的“心理学”基因,使得“教育学”学科增加了一个直指人的心理机能,更具人性化教育特质的新成员;它带有的“教育学”基因,也使得“心理学”学科拥有了一个直接以提升心理成长为核心的新个体。若要心理教育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学科灵魂,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但作为充满生机的新学科,其未来令人期待。

参考文献:

[1]刘晓明.视域融和:心理教育中的价值问题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玲等.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

[3]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大学出版社.

[4]王小卫,王晓丽.心理咨询工作着基本素质及有效咨询关系的确立.

[5]钟友彬.心理咨询关系和心理咨询家的作用[J].健康心理学,1993,1(1).

[6]张婷婷.咨询关系中的真诚,积极关注和共情[J].时代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