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诠释实习支教情形下师范教育模式的反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师范生实习支教是为了适应基础教育的发展变化而实施的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文章从反思性教学这一教师教育理论视角出发,透视实习支教实践中凸显的师范教育问题,进而从教育观念、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构建出适应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的师范教育模式。
[关键词]实习支教反思性教学师范教育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中指出:“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引导师范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必要途径;是密切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的联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纽带。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也有利于帮助农村中小学提高师资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然而,从师范生实习支教的实际状况来看,师范生往往暴露出知识面较窄、艺术人文素养不高、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较欠缺等问题,与农村中小学教师“一专多能”的素质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它使我们更深切地了解到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因而,如何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合格的教育人才,就成为我们师范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由实习支教所引发的对师范教育现状的思考
通过实习支教中所反映的一些问题来审视师范教育本身,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师范教育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方法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观念层面,师范教育观念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原有的“重学科、轻实践”的学术型教学,已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目标,而目前从事师范教育的大多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缺乏足够的了解。此外,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观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存在一定的差距,未能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近几年城市中小学的师资已近饱和,师范生就业呈现出逐渐向农村中小学转移的趋向,然而,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未能适应这种变化。
体系层面,师范教育体系与基础教育体系缺乏必要的衔接,渗透融合不够,师范教育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局面,在承担基础教育引领和服务的功能方面难以尽如人意。因而,建立一个良好的衔接平台和互动机制极为重要。这种缺憾,也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的构建上,当前各高校的师范教育仍存在师范性与学术性的争论,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特色不够明显。
行为层面,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的修订、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开展以及教学方式的设计等方面与新课程改革的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对农村基础教育缺乏足够的调查与研究,缺乏前瞻性。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的矛盾,学科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学科教学法与一般教育类课程之间关系的协调问题,实践环节中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学生基本教学技能训练的缺失等,仍是师范教育行为中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中所反映的一些问题,也正是当前师范教育所面临的并应解决的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制约培养合格师资目标的实现。因而,重新反思先前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师范教育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从实习支教工作中所暴露的问题切入,依托反思性教学理论,分析评价教育过程和教学经验,不断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不失为实现师范教育模式改革的一个途径。所以,对师范生实习支教实践的分析与思考,不仅可以及时反思当下师范教育的得失,而且还可以寻找出一种能与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的师范教育模式。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反思意识。科学的教育理论、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反思性教学的逻辑前提。师范教育各专业由于其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造成了教师观念上的相对自足,而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观念的根深蒂固,又影响着教师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热情,真正关心基础教育改革的教师并不多,深入研究中小学新课程的就更少。因而,要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合格师资,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就必须立足基础教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并对教育教学各要素进行积极的反思,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2.构建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体系。从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情况看,师范教育存在较显著的照本宣科现象,所传授理论知识与农村小学实际教育教学需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有的用不上,有的不够用。要彻底改变这一现象,就要从各方面入手,加强与各地教育局、各中小学校的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借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契机,将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结合,在两者的互动中增强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师范教育教学的质量。
3.改革培养方案。反思性教学强调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和实现途径的有效性,合理性是反思性教学的理想目标。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师范本科生进小学、师范专科毕业生大多在农村小学任教的严峻现实,需要师范教育尤其是师范专科教育改变沿袭多年的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从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入手,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强师资需求、教师知识与能力结构等方面的调研,重新定位培养目标与规格,制订出适合学生素质养成和专业成长、适应新农村教育的科学可行的培养方案。
4.调整与改革课程结构体系。改革目前“重理论、轻实践,重分化、轻综合”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拓宽口径、强化基础、突出实践、注重综合”为指导思想的新课程体系,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课程设置的目标,把专业知识体系、能力培养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大功能的协调融合。要将师范各专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研究教育共性,兼顾个性,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调整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教育类课程三者的比例,增设艺术人文素质课程,提高选修课程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大见习、实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教学的比重,提炼专业核心知识与普通话、书写、教学设计等教育教学核心能力。
5.优化教育内容,提高教学效益。要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等角度出发,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如大学英语、体育课程的大纲修订,必须考虑师范教育的特殊性。要根据师范教育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注重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特色,整合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课程,加强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与教材教法、教育教学技能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学习、研究和训练。要打破课程内容的封闭性,使专业基础课程与教育类课程在内容上建立广泛的联系,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执教能力。
6.改进教育方法,反对机械灌输和简单重复。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要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育方式,建立一种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采取自学、辅导、讨论、课题研究、论文及设计、社会实践等多种教育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一次次的反思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总而言之,对实习支教这一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回顾、审视与再认识,就是要追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行为等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的实践,审视教学理念、培养模式、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和专业技能的长足发展,从而实现教师教学境界的自我提升,这也正是反思性教学的现实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