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创新教育眼中的研究型教学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创新教育眼中的研究型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创新教育眼中的研究型教学

一、创新教育及其对教学模式的要求

创新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开始做或初次做;二是新,即新事物、新思维、新方法、新工艺、新产品等,是以往没有的东西。有的学者认为创新是创造力的本质特征,也有学者认为两者并无大的差别,其内涵是基本一致的。人们对创新或创造力的理解因角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笔者认为,创新的构成要素最基本的不外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两大方面。

创新教育既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又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目标。正如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1]。创新教育是指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教育。为了实现创新教育,高等教育本身必须创新,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管理等。创新教育应在至少以下几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条件: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动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传授和引导学生掌握创新所应具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探索创新的科研方法与手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和机会;创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和营造勇于探索的校园文化氛围。

就教师而言,适应时代要求,变革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创新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现代教学模式,应当是整合以往教学模式之优点,弘扬创新精神,体现教学民主化的新型模式。新型教学模式应当具有以下特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坚持以学为中心,但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重视对问题的研究,通过对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的研讨、探究,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倡和鼓励争论,允许怀疑,倡导标新立异,不求答案的唯一性。倡导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视培养能力、训练思维,尤其是创新能力和思维。主张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为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应采用研究、讨论、案例分析、诊所式教学、调查研究、讲授等多种方法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过程的民主化,现代教学模式中应确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是导师,也是学习伙伴。在平等的教学关系中,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总之,现代教学模式应当具有多元的价值目标、平等的师生关系、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技术手段等特征。

二、研究型教学

所谓研究型教学,也称研讨式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研究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开展教学。有学者将研讨式教学的步骤概括为五步,故称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2]。就一般程序而言,研究型教学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1.选题。教师介绍课程概况,指导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学识经验和兴趣爱好确定选题。2.搜集资料,开展专题研究。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和互联网查阅资料,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研究材料。在充分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拟定研究提纲,撰写研究论文。上述工作,可以是单个人的,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对重要环节和疑难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3.小组研讨。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交给小组,展开小范围研讨,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进一步修改、完善。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若干同学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每位代表主讲结束后,同学可以提问并进行讨论。5.总结提高。总结提高可以委派学生进行,也可以由教师进行。无论哪种形式,教师的点评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师点评,由点到面、由知识到能力、由思维到方法,作全面系统的评价,并介绍和补充相关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研究型教学的创新教育意蕴

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课堂讲授式相比,研究型教学具有鲜明的特征并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的理念。

1.在教学目标上,研究型教学实现单一性向多元性的转变。以往的教学侧重传授知识,“授之以鱼”。研究型教学目标的多元性表现在:第一,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更要“授之以渔”。在信息激增、知识更新快捷的21世纪,课堂教学不可能将全部知识教给学生,相反,介绍学习方法、传授更新知识的手段更为重要。第二,不仅重视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视培养能力。研究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写作、口头表达、自学、研究、分析、综合等多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性因素,而且关注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如动机、情感、意志、理想、信念等的发展。

2.在教学主体关系上,研究型教学实现了由师生单向关系向双向互动关系的转变。在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大大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确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主动—被动”的单向关系。教学活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演化成“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图景。在研究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主动—主动”双向关系。教师是引路人,是入门的向导,也是学习伙伴。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变成了师生“群言堂”,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师生的共同探讨来实现的。

3.在教学中心地位上,研究型教学真正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中,教是中心,学围绕着教转圈。教师想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很难根据本人的兴趣和基础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而在研究型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程内,学生可以自主选题、自主研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还以研究为纽带,开展合作与交流,以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不仅如此,研究型教学还淡化了课内课外的时间观念,教学不再只是课内的事。

4.在学习观上,研究型教学实现了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以往的教育,片面强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观念到过程,都强调了勤奋、刻苦的影响作用,忽视了情感、兴趣、动机等因素对学习的积极作用。在研究型教学中,基于动机、兴趣,通过研讨、交流,学习不再只是一件吃苦的事情。学生能够从研究型教学中,体验求知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品尝创造的甘甜,感受合作的力量。

5.研究型教学预演了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社会的转化历程。以往的毕业生发现课堂所学与实践所需相差甚远,工作初期往往不得要领,既发现不了问题也不知如何解决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使学生缺乏怀疑、批判与创新精神。研究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大大缩短了毕业生适应工作的过程,并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开拓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