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开端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开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开端

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始于何时?要了解研究教育技术,必须弄清这些基本概念。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1994年对教育技术作出最新定义,指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从定义可知,教育技术是一门应用科学,是应用的方法论,其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研究的目的是“实现教学最优化”,它不仅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还包括全部“实践活动”。

教育技术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从“教育”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有了“教育技术”,即“教育技术始于原始社会口耳相传的教学方法”。当然,那个时候的“教育技术”,既没有理论体系,也没有独立的形态,不可能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因此,“教育技术”的真正产生,应该是在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年)提出“直观教学”以后。“直观教学”是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改革,伴随着“教学论”的确立,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体系,创造了“班级制”的教学形式,为传统教育奠定了基础。

从教育技术的产生到“教育技术”这一句词的出现,又经历了近3个世纪。刚开始,人们将“教育技术”称为“视觉教育”、“视听教育”,直到20世纪60年代,“教育技术”(EducationalTechnology)一词首先在美国一些书刊杂志上出现后,后很快在国际上传开,以“教育技术”命名的刊物、专著也纷纷出版。至此,“教育技术”才名副其实。

教育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称为“直观教学技术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强调“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注重图片、模型、书本、黑板粉笔等媒体的结合,确立了“班级制”教学形式。

第二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称为“媒体技术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将许多工业实用技术成果,如幻灯、照相、无声电影等引入教育领域,这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间,“教育技术”名词出现:“现代教育技术”开始兴起。“现代教育技术”是我们国家特有的名称,与国外的“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现代教育技术”更注重研究、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现代科学方法论和现代化的教育传播媒体。李克东教授曾给“现代教育技术”下过定义:“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称为“系统技术阶段”。

其特点是:现代系统科学方法论应用于教育领域。随着现代媒体的开发和应用,人们发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学方法、教学设施以及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教育媒体仅是其中的一个要素。只有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对教育各部分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考虑,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系统的设计,才能实现教学最优化。这个阶段,“教育技术学”诞生,并提出“教学设计”的思想。

新阶段“教育技术”的特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在教育中的应用,使教育技术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威力,也使教育出现全新的面貌。可以说,“教育技术”正逐步进入信息技术发展新阶段。

这个阶段,“教育技术”的显著特点是———技术的综合化和多媒体化。大家都知道,电子视音频技术(声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包括卫星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称为三大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多媒体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三大信息处理技术融合在一起,不仅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技术,还向人们提供全新的服务,从而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这一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化

传统的教育信息(包括文字教材、声像教材等),其组织结构都是线性的、有顺序的,而人类的思维、记忆却是网状结构,通过联想可自由选择不同的路径。所以,传统教育制约了人的智慧与潜能的调动,限制了自由联想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各种媒体信息(包括文本、图形、声音、图像等),且具有交互特性,为教学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化创造了条件。

2.信号处理数字化

多媒体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能迅速实时地处理图、文、声、像。图、声、像能在计算机上运行,这得归功于信号处理数字化和数字压缩技术。一幅640×480中等分辨率的彩色图像,其数据约为7.37M比特,以每秒25幅计,则传输一秒钟视频图像,其速率约为220Mb/s。大量的教学信息,只有经过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数字转换和压缩,才能快速实时地得到应用。

3.信息储存光盘化

与录像带、录音带等媒体相比,光盘具有成本低、信息量大、检索速度快等特点,且携带方便、容易保存,已成为现代教材体系中重要的信息资源。

4.信息传输网络化

对现代教育最有影响的技术趋势之一是信息传输网络化。网络是信息的高速公路,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如局域网、Internet网等),使教学信息传递的形式、速度、距离、范围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网络教学、远程教学、虚拟实验室等新的教育形式奠定了基础。

5.教学过程的智能化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具有智能模拟教学过程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人机对话,自主进行学习、复习、模拟实验、自我测试,计算机能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给予帮助、指导、判定、打分,毋须教师直接处理,实现教学过程智能化。

6.学习资源系列化

学习资源分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包括优化教学过程的物质条件、精神心理条件、审美条件等。其中,物质条件有硬件(各种现代教学设备、环境、系统、网络)和软件(整个现代教材体系)等。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现代教学环境系统工程的建立,现代教材体系也逐步成套化、系列化、多媒体化,使人们能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阶段,有效地选用相应的学习资源,为教育社会化、终身化提供保障。

对传统教育的突破

教育技术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以后,“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无论在观念、模式,还是在对象、主体上都发生了变化。信息化将给21世纪的教育带来全新的概念。

1.教学时空的突破

卫星通信在教育中的应用,全球性计算机网络(Internet)的建成,真正突破了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从理论上讲,某地某大学教授可在一个有特殊设施的教室里,向远在世界各地的学生实时讲课、提问、讨论问题;学生也可以在家中的多媒体终端上随时调看上课内容,请求指导。教学时空的突破,不仅拓宽了教学范围,还推进了教育大众化、全球化、终身化。

2.教学模式的突破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下开展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挑战,要求对教师的角色(讲授者—指导者)、学生的地位(接受者—主体)、媒体的作用(演示工具—认识工具)以及教学过程(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过程———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进行变革,从而构建能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任务。

3.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的突破

现代教学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教与学增加了新的维度和方向,形成了多通道、全方位、整体化的教学信息加工传输模式,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4.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

信息化教育突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教学、远程教学等变得切实可行。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使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得以科学有效的配合,发挥其整体功能。

5.教育观念的突破

(1)“学校的概念”———传统的“学校”,限于“围墙”的学校。广播、电视教学已经突破了这一模式,网络教学、远程教学,更彻底改变了传统“学校的概念”,使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的学校。

(2)“终身教育”———传统教育,一般指传统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以后又增加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至于“活到老、学到老”,那是指一种精神。现代社会,知识频繁更新,科技迅猛发展,要求人类不断地更新知识、学习新的东西,否则,不但会落伍,甚至无法生活,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终身教育”将成为21世纪的新风尚。

(3)“教学主体”———信息化教学,屏弃了传统教育中“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能力。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突破,现代教育技术还将促进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体系等多方面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