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

一、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因素

何谓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尚无权威的释义。为此,笔者借鉴有关“模式”的一般原理,给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一个具体定义。所谓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具有一定格式要求的人才培养程序、方式和结构;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高职学生构建一个复合知识结构、综合能力结构、人格素质结构均衡发展的教育平台图示。它回答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实际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可变性和多样性特征非常明显,面向不同行业的高职学校,其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同的,运行的特点和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即使面向同一行业的高职学校,办学条件不同,学校发展历史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1.知识经济的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知识经济这一概念便应运而生并在全世界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拉动知识产业的高速发展。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标准,知识产业主要包括:信息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等,实际上就是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直接派生了许多与高新技术产业直接相关的新职业,如数据处理与系统分析师、机器人技术师等。这些新的职业,技术含量要求普遍很高。

——知识经济拉动脑力劳动者主体地位的提高。随着计算机、机器人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互联网和网络公司的出现,特别是数据公司的出现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运行态势,从而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职业,如经纪人、证券咨询与分析师等,且这些经济技术与管理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和专业知识具有明确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高职教育的使命已不再是单纯地被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大批的就业者,而应是积极地超前适应社会变革,培养大量的能够创造就业岗位的创业者。这是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这一重大的历史性变迁,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调整、提升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加入WTO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我国已经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这必将对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起到积极的作用,进而推动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入世后我国高职教育开放的力度更大,参与国际交流的地域更广,与外国合作办学的机遇更多。这对高职教育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不断扩大知识资本。未来人才需具有全球视野、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人才资源也需在国内外市场上重新配置。

从国内外人才市场招聘趋势看,对国际视野、外语能力、交际能力、专业知识结构、管理经验、人格素质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创新创业素质优良、掌握贸易规则、具有过硬的国际语言交流能力的复合型高职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靠我们关起门来办学是难以做到的。这些新的变化,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是空前的、全方位的,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建原则

根据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我国的实际情况、高职教育的特点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我们提出以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建原则。

1.全面性原则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人的全面素质发展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这种类型的人才不仅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技术转化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群体合作能力、国际交往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等。这是我们思考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建时必须关注的重点。

2.多样性原则

综观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实践,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共同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样性。这是由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行业发展的差异性所决定的。我国地域广阔、行业众多,如果高职教育用一个模式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显然是不切合我国实际的。只有用多种模式培养多种规格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才能满足市场对高职人才的多样性需求,进而使高职教育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国际性原则

国际性将是21世纪世界高职教育变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基于这种变化趋势,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性问题会更显迫切。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中,世界各国的相互交往与合作呈加强趋势,就高职教育来说,全球化人才的培养将依赖于高职教育自身的国际性视野和国际性水平。高职教育与国外合作办学、相互承认学历的步伐会日益加快,未来的高职教育将是日趋国际性的开放系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接轨已迫在眉睫。

4.实践性原则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所以,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重建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完成应是在企业,而不是在学校,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平台应该来自于各行业,实践教学基地建在企业,才能真正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德国高职学校实行的“双元制”办学模式,实践教学主要由企业解决。以汽车修理技术专业为例,学生所使用的修理工具和修理设备都是同汽车制造厂设备的先进程度同步,实践教学课程全部由企业工程师授课,部分专业课程也安排在企业讲授。这样学生学到的是实用技术和先进技术,真正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生产一线完成。德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5.发展性原则

我们在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时,往往考虑就业因素多,考虑发展因素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必须根据各个时期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新的内涵。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主题,高职教育必须面对这一发展主题,重建适应未来发展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框架。模式框架应体现一种“立交桥”的发展理念,这样,不仅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多种规格和多种层次的人力资源,克服高职人才结构的单一性问题,而且还可以为专科层次的高职毕业生开辟多条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发展道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建框架

高职教育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内涵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重建“宽口径、强基础、重实践、图发展”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1.宽口径

宽口径主要是就专业而言的。如果说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是从“产品品种”结构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专业口径的宽与窄则是从“产品功能”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所谓宽口径,就是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地方、行业经济结构变化为依据,以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突破单一学科式设置模式,实行按大类专业招生,小专业(专门化)施教,设置柔性专业方向,在宽口径的专业面上打好适应基础,在柔性的专业方向上培养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一般来说,大类专业知识结构的服务面较宽,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较强,而在某一方面的针对性不如小专业。小专业则对部分工作岗位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就业范围受到限制,就业的适应性相对较差。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职业不断派生,旧职业淘汰速度加快,导致人才流动频率提高,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大力拓宽专业覆盖面。宽口径设置专业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建的主要内容之一。

2.强基础

强基础主要是就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而言的。所谓强基础,主要涵盖两个层面,一是强化做人(人格素质)的基础;二是强化做事(职业能力)的基础。这里主要对做人教育问题谈点看法,因为,做人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笔者曾与一家企业的负责同志就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素质问题进行过专门探讨。企业方认为,诚信素质是企业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诚信素质的训练,教育学生要诚实,要守信,要真正能为企业的产品负责、信誉负责、发展负责。企业对选人用人提出的新要求,实际上给高职教育导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即做人教育。长期以来,高职教育对做事教育是很重视的,但对做人教育似有疏忽。做人教育的内涵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品质和基础能力。就高职教育而言,要重视选修课程的数量和质量的合理匹配,多设置一些人文、社会、艺术等课程,让学生通过对人类文明历史的了解与学习,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掌握做人的基本原则,把所学的人文知识“内化”成素质,成为一种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责任,从而真正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人文精神。在重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把做人教育纳入其中,落实好。

3.重实践

重视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也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是重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作为高职教育,其实践教学要突破常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增加学科的技术含量,体现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因为,实践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是体现在工作岗位上的,所以,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点必须定位到相应的职业岗位群。以电信企业为例,职业岗位的具体表述离不开高新技术设备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具体到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供学生所实践的设备和产品应与企业的设备先进程度同步。

——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上构建一对一结构,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应重点突出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在实践教学形式上,围绕高新技术设备和产品来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方法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给学生创设一个协同合作、发挥潜能、技术创新的实践环境和发展空间。

4.图发展

宽口径、强基础、重实践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建必须强调以学生为本,要按照国际高职教育惯例和终身教育的思想,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从终身学习角度考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建一定要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学习(自学、继续教育、深造)需要,奠定一个扎实的学习基础,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从就业角度考虑,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职业结构呈动态变化趋势,而且不断向高新技术趋近。就业不再是从一而终,从业人员会经常面临转业、失业、再就业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建的目标是拓宽专业口径,强化两个基础,进行必要的理论和专业技术的储备,使学生具备综合职业发展能力。

——从未来发展角度考虑,高职教育最为重要的是,要提供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最好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要赋予学生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熟练的专业技术,而且要培养学生创业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素质,具有自立的意识和跨行业、跨国界创业的能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体现为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社会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毕业后对环境自我把握的能力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能不断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的,具有一定柔性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