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学技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学技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科学技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一、科学技术博物馆对自身教育功能的认识有待深化

许多人把科技博物馆誉为“新型的学校”。有人说科技博物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扩展、延伸;也有人将科技博物馆称为课外(或校外)科技活动阵地,理想的“第二课堂”。这些提法不无道理。对界外人士来说,这些提法是可以理解的,这可能是一种善意的比喻。但科技博物馆自己也这样来认识,就值得研究了。不难看出,这类提法的基点,一是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一是认为“教育必须通过课堂形式进行”。学校以外的教育机构,不论其性质、功能,一概冠以“学校”,这些机构的教育行为,充其量只能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扩展、延伸”,因而只能处于“第二”的位置。尽管科技博物馆的教育环境与学校的“课堂”决然不同,然而也必须冠以“课堂”一词,以示其教育作用。这种认识自觉不自觉地在把科技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作比较,由于缺乏自觉性,这种比较是盲目的、模糊的。而这种认识对科技博物馆的各项工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如:有人建议,科技博物馆的展品从内容上要更贴近中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运用现代化手段,补充一些必要的实验、,以便引起学校领导和有关教师的兴趣,从而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观众。有人多次与学校探讨,能否将有关课程(或其中的一部分)搬到科技博物馆来上。也有人提出,应把观众在科技博物馆学到了多少知识作为对科技博物馆教育效果评估的重要标准。还有人认为,科技博物馆教育最本质的方面在于:一是传播科学知识,二是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能力等等。按照这种思路来设计科技博物馆的展区、展品,开展教育活动,是否符合科技博物馆的初衷?这里有必要将科技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

第一,不同的教育思想。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强制性,它是使人们掌握最基本的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内容多是前人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的经验总结,是前人认为后人必须掌握的知识,受教育者通常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通常处于被动状态。科技博物馆的教育,则以吸引为主,主张观众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不给观众任何压力。这里为观众创造了一个轻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

第二.不同的教育对象。除成人教育外,传统的学校,教育对象的层次是单一的,学生基本上处于同一个年龄段,思维能力、认识水平、知识基础、智力发展相差不大。因此可以把学生分成年级,用统一的教材来传授知识。就成人教育而言,尽管教育对象在年龄和知识层次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但它的教学内容仍是统一的。不同年龄和层次的人们因共同的需要聚在一起,学习一门或几门共同的课程。科技博物馆的教育对象,则是社会全体成员。它的观众从小学生到教授,知识层次和年龄的跨度极大。因此科技博物馆教育的难度是极大的。它不可能用某一知识层次的展品来满足所有观众的要求,更不能采用“分班上课”的做法,而必须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三,不同的教育目的。就传授知识这点来说,学校是把前人发现的科学规律和经验,经过严格的筛选后,按照一定的体系编成教材,由教师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科技博物馆的教育,则不以系统地传授基础知识为目的,而主要着眼于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开发智力。科技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教育,但这种教育并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的延续和扩展。

第四,不同的教育内容。学校教育是按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教学内容有两个特点:一是传授的知识不可能全面,由于课时的限制,许多基础知识不得不忍痛割爱;二是传授的知识不可能太“新”。因为高科技的内容从科研到应用需要时间,再编入教材又需要时间。科技博物馆教育的内容,则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限制。•学校和科技博物馆在教育内容上会有重叠,但科技博物馆的教育内容,多数是在课本之外的。因此能否粗略地说,在教育内容上,学校教育侧重于历史的回顾,科技博物馆的教育更多的是面向未来。

第五,不同的教育方法。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为主。尽管一再提倡启发式,然而在多数情况下,仍然是以灌输为主的。因此学校教育是在被动的圈子里让学生争取主动。科技博物馆打破了这种传统教育的常规,它以展品的趣味性来吸引观众,使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种学习或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或是完全出于观众的自愿。在这里,观众是绝对的主人:学什么,不学什么,哪里学得探些,哪里知道就得,一切全由观众自己决定。尽管有以上的区别,在教育功能_匕科技博物馆和学校是完全一致的。科技博物馆以它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而独具特色,但它绝对代替不了学校教育。科技博物馆不可能把所有的基础知识都变成展品,并且像教材那样讲深讲透。

因此,它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时也借用这些方式搞科普讲座或培训班。学校教育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模式,并在不断改革、完善中、然而它的不少弱点,不是一下子能克服的。科技博物馆正是在这些方面超过了它而独树一帜的。如果完全按照力、学校的方法去办科技博物馆,科技博物馆将回到传统教育的道路上去并因此失去光彩。而要求每个学校都办成科技博物馆,既无必要,也是绝对行不通的。因此,科技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无法互相替代,他们是相辅相承、互相促进的关系。

二、科学技术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内涵

科学技术以其巨大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和国民的科学素养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强弱的决定性因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知识、新的学科领域和新技术大量涌现。人类在经历了几干年的农业经济时代、几百年的工业经济时代之后,正在迎来一个陌生的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时代将对人类的生产、经营、生活、服务、思维、就业等许多方面带来巨大变化。新的知识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并逐渐构成人们新的消费基础。因此,学习将不再是谋求发展的潜在资本,而会成为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讨论科技博物馆教育内涵的。

一、科学思想

科学思想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等科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的看法。科学思想至少包含这样几个基本点: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一切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中;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由于物质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要不断地深化,这种认识过程是没有穷尽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客观标准等。科学思想教育对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刻影响。近些年来,一些城市封建迷信活动泛滥成灾;与此同时,伪科学、反科学活动也很猖撅。这些与现代文明相悖的现象,日益侵蚀人们的思想,愚弄广大群众,腐蚀青少年一代。因此,加强科学思想教育,引导公众用科学的思想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促进公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从根本上动摇和拆除迷信、愚昧现象的社会基础。这是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关键,也是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这是科技博物馆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二、科学精神

在长期的科学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科学界逐渐形成了一些约束科学家行为的价值规范和道德准则,这就是科学精神。其主要内容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怀疑善于提出问题,特别是在一般人认为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敢于怀疑,才能发现。2.务实通俗地说,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敢讲真话,不弄虚作假。科学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去探索事物的客观规律。因此务实就成为科学精神的基础。3.进取永无休止的进取精神,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本性。4.创新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也是永无止境的。所以科学必须创新。创新是科学的生命。5.严谨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很严格的。因此科学研究不能有丝毫差错,不能马马乎乎。科学要求严谨。6.公正客观、公平,没有偏向,不凭个人的感情用事。7.合作科学从一开始就是由许多人参与的共同的事业。协作已成为科学家的共同规范。8.奉献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真理,而不是占有真理。科学精神的最高表现就是献身科学,献身社会。科学精神是个人的、社会的重要的精神财富。它对于促进人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社会的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科学方法一般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方法、数学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等。本文限于篇幅不逐一解释。’科学方法是获得科学知识的手段和重要工具。掌握了科学方法能更快地接受新的知识,更透彻地理解这些知识。科学方法作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蕴含着极大的智力价值,一亘变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就能获得智力发展‘科学方法教育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才华。与科学知识相比,科一学方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应性。因此掌握科学方法比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但科学方法教育一般是要结合科学知识教育来进行的。四、科学知识知识是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通常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经验知识和常识。它们多是对一些客观现象的直观判断,不能提供对事物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如摩擦生热;冰箱可以冷藏食品;骑自行车上坡很费劲等。另一类是科学知识。它是关于客观世界本质及规律性的认识,是经过实践检验或逻辑证明的系统知识。如: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具有两个根本特性:客观真理性和逻辑系统性。科学知识的作用:1.提高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是使人们的认识水平逐步接近当代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的捷径。2.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3.促进智力发展。4.提高科学的预见性。现代科学对科学知识的新认识:科学知识体系内部存在一种特殊的球状结构,如同地球由地壳、地慢、地核组成那样。知识结构(从外向里):知识外壳—事实性知识,如电磁现象等,说明“是什么”;知识鳗层—定律性知识,如遗传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等,说明“什么样”;知识内核—原理性知识,如相对论、进化论等,说明“为什么”。人们对某一知识领域的系统认识,通常都要遵守从事实性—定律性—原理性的发展过程,人们的探索性思维通常是1从科学知识的外壳部分,通过慢层向内核逼近的。知识浩如烟海,科技博物馆即使空间再大,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全部拿来展出。因此,必须对知识进行选择。一般来说,科技博物馆应该选择这样三类知识:第一类:社会发展急需普及的内容。如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计算机和网一络知识;与环境相关的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和生态平衡知识等。第二类:公众提高素养需要的内容。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等。第三类,有必要让公众了解的内容。如一些新的学科领域、科学前沿以及对社会生活各方面将产生巨大影响的高技术的有关知识,像混沌现象、虚拟现实技术和克隆技术等。科技博物馆教育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这四个方面不是平行关系。提高人的科学素养,最重要的是使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二有了科学精神,人们就会自觉地按照时代规范处理好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关系。掌握了科学方法,就为人们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教育提供了一种能力。普及科学知识就是为上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服务的。因此,普及科学知识绝不是科技博物馆教育的唯一的终极目的。

三、科学技术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特征

1.科学教育性

科技博物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对公众进行科学教育。它通过各种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体会科学方法,感受科学精神,提高人的科学素养。它的最终目的,是在公众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开放性

科技博物馆教育的内容,既包含科学技术史,又包含科学前沿和高技术;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普及,又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它不局限于某一门学科或某一项技术。因此,科技博物馆的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科技博物馆教育的对象,是面对社会的全体公众,不局限于某一部分特殊的人群。因此,科技博物馆的教育对象具有开放性。科技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采的,既有科普展览,也有科技培训、学术交流、科学报告,夏(冬)令营;既有自己单独举办的活动,也有和社会其他机构合办的活动。这种多样性构成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开放性。科技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采的,既有科普展览,也有科技培训、学术交流、科学报告,夏(冬)令营;既有自己单独举办的活动,也有和社会其他机构合办的活动。这种多样性构成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开放性。依靠社会力量,开门办馆,立足于人民之中,与社会融为一体,不仅是由于经费短缺,最根本的是科技博物馆的性质决定的。它是由政府主办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教育机构。它的某些展品,甚至某一展区,由相关企业给予支持是常见的。因此科技博物馆的办馆方针就体现了开放性。

3.实践性

科技博物馆的展品,大部分是欢迎观众亲自参与的。这是由于科学技术本身就是在实践中诞生的,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的。这种参与型展览,既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又能激发观众的学习兴趣。科技博物馆还有意识地组织旨在提高观众动手能力的教育活动。这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观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潜移默化地使观众体会到许多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对于提高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科技博物馆教育的实践性还表现在它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知识的实际应用。在普及知识的同时,注重向观众介绍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仅使观众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还使观众感到十分亲切。、

4.进取性

永无休止地发展,是科学技术的本性。自然界的运动是无休止的;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运动也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科技博物馆的教育必须适应科学技术的这一特点,必须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因此,科技博物馆时刻关注着科学前沿的进展情况,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国际动向。它及时地更新展品,调整展览内容,有时还采用科学报告、知识讲座和临时展览等办法来反映科学技术的新的进步和新的成果,以及科技方面的热点问题。科技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形式,也在随着时代不断推陈出新。这些决定了科技博物馆教育的进取性。

四、研究科学技术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现实意义

科技博物馆是不同于学校的一种新的社会教育机构。科技博物馆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因此,不应该按照办学校的办法去办科技博物馆,更不应该把科技博物馆办成学校的实验室或“第二课堂”,使科技博物馆成为学校的附庸。科技博物馆应该走自己的路。对观众的要求要进行分析,观众的要求不一定都是合理的,对不合理的意见要耐心解释和引导,不能为了吸引观众而去迎合、迁就一些不正确的意见,’人云亦云。弄清科技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对于明确科技博物馆的办馆方向极为重要。在对科技博物馆教育效果的评估中,把观众掌握了多少知识,弄清了多少科学原理作为评定成功与失败的重要标准是不妥的。观众在科技博物馆的有效参观时间一般只有一、两个小时。

在此之前,观众对科技博物馆里到底有些什么一无所知。许多人是抱着旅游、休闲、娱乐的目的而来,毫无刻苦钻研的思想准备。在这里,观众看到上百件展品,获得了大量崭新的信息。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短暂的时间里,人们能把这样多的知识都记住并理解它们。科技博物馆不要试图在短时间内向观众灌输大量的知识,这样只会使观众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在了解了科技博物馆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后,就会认识到,这样的评估标准既不客观,也不需要。明确了科技博物馆教育的特殊性,有利于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自觉地根据科技博物馆教育的特点来设计展览、研制展品、开展有科技博物馆特色的教育活动,使有角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促进科技博物馆事业更快地健康发展。

科学技术博物馆和科学中心的历史不长,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形成一支强有力的研究队伍。因此科技博物馆的研究工作基础十分薄弱。研究工作处于自发状态,一些同志凭着个人兴趣,自定研究方向,自选命题,自写文章,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指导,因此力量不够集中,成果亦不理想。在一部分工作人员中,还存在着鄙薄研究工作,认为无非是咬文嚼字,坐而论道,爬格子,无出路,无所作为。这些严重阻碍着科技博物馆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加强科技博物馆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对自身教育功能的研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形成人人重视研究工作的氛围,已是科技博物馆事业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