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会展教育创新思路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会展教育创新思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会展教育创新思路

一、我国会展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背景

(一)会展经济发展良好,国际化程度待加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经济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从综合到专业,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单就上海市来说,1990年,上海举办的展览会只有40个,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而2005年仅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展览项目就达到276个,总展出面积376万平方米,其中超过5万平方米的大型国际展会15个。同时,随着我国整体生产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到我国举办会展,我国已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重要的会展目的地国。但是由于我国会展发展时间比较晚,国际化程度较低,国际知名的品牌会展较少,会展业应尽快与国际接轨,招展、出展、布展要走国际化道路,需要有国际化人才做保证,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会展教育国际化。

(二)会展产业发展迅猛,会展教育成为瓶颈会展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新亮点,并逐步走向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正在步入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在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的过程中,正在不断吸取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然而,在我国会展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与国外会展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缺少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专业会展人员队伍,会展企业中高素质人才比例明显低于高新技术企业及现代服务业的比例,缺乏熟练掌握外语、精通展览设计、擅长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因此,如果人才问题不尽快解决,不利于我国会展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更无法与国际接轨。

(三)会展教育观念偏颇,人才培养方向偏差我国会展经济起步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缺乏对国际会展业和国际会展教育的了解和研究,所以在观念上还存在着许多误区,严重阻碍了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会展教材以翻译国外原著为主,缺乏本土特色,难以适应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高校课程设计是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上开设会展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再加上会展专业师资的匮乏,这就导致了各校的会展专业学生所学课程差别大,职业定位不准,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适用岗位差别大,无法形成统一标准。

(四)授课教师半道出家,专业理论基础薄弱2006年止,在全国范围内(包含港澳台)开设会展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学校(包括本科、高职高专)大约在50至60所左右。被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有12所。虽然我国会展教育发展迅速,但是在师资和专业基础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方面,但是由于我国会展教育起步晚,很多学校会展专业是从旅游或者工商管理等专业等基础上创办的,所以大多数会展老师是在原国际贸易、旅游类专业、艺术类专业、外语类专业等演变深造而来,缺乏对会展业的宏观把握,缺乏会展实际经验。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以及会展管理老师们自身知识结构上的缺陷,使得架构会展理论和教育体系增加了难度,很难培养出适合我国会展市场的人才。

二、国际化与本土化背景下对我国会展教育的新要求

当前,会展教育国际化呼声很高,我们要冷静地思考会展教育如何本土化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对构建整个会展教育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会展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是会展教育发展的“两翼”,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借鉴各国先进的教育经验与成果,同时又必须考虑到我国会展业的特殊情况。

(一)国际化视野——开阔会展教育新天地

“国际化视野”即在发展我国会展教育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到会展教育的国际交流环境中去,形成国际化视野,融入国际化理念、拥有国际化人才、运用国际化方法、实施国际化管理。从而能够使得会展教育获得新的时空观,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是会展教育发展的趋势。首先,将我国会展教育问题置于全球背景下思考和阐释,了解国内外会展问题的不同动态,从而做出科学的判断,把全球的观念、跨国的会展教育经验渗透到我国会展教育理念中去,结合我国会展教育的实际情况,在本土化的基础上国际化。其次,在“国际交流”过程中多与先进国家会展界进行交流,学习先进经验,为我国会展业所用。从而按照国际规则行事,在国际范围内配置资源。即本国会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为他国、他民族承认和接受,这就需要会展教育的内容、师资水平、认证机构等方面都要与国际接轨,达到国际标准,参与国际竞争;最后,“开放发展”即能充分对外开放,在会展教育资源、会展师资以及学生的招收方面,都要做到开放发展,使得学生毕业能够达到国际水平具有国际视野。

(二)本土化运作——构建中国特色新体系

“国际化视野”强调的是理念的创新、视野的开拓,“本土化特色”则强调的是理念的特色化操作,是指外来会展教育的理念要经历与我国会展文化的吸收或冲突直到部分融合、趋同,是使国际先进的会展经验与我国会展教育实际情况发生融合以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的过程。成功的会展教育体系都应该是本土的,同时也就是民族的、传统的和现实的,是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的本土化。一方面,会展教育本土化以国际化为前提,它是以先进会展经验和科学知识的学习、借鉴和吸收为前提的;另一方面本土化又是对“外来品”的应用和检验,即将其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转化为适合中国国情的会展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例如我国会展业与国际相比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中国特色的会展业是“展中有会,会中有展”的,我国会展教育在培养人才时要注意除了传输展览知识之外,还要灌输会议知识,这就是在会展教育中体现本土化特色。

(三)多元化师资——培养中国会展新人才

国际视野下,首先要求在提高会展教师专业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包括不直接留或少留本校毕业生任教等,确保教师队伍的多样化,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中外会展师生交融的国际人际氛围,使学生身处世界多元文化之中,做到生源国际流动、教育资源国际化,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样,就要求培养的学生是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懂会展业务、熟悉国际商务以及熟练掌握外语的专业人才,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复合型专业背景,能从全球视觉把握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国际化人才,这些人才必须熟悉国际的会展运作机制和会展业务,同时也懂得中国国情,能将本国国情、特点和国际惯例。除此以外,良好的英文水平,多元文化的理解和交流水平也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能力。而目前最为急需的会展人才类型包括会展战略人才、会展项目策划人才、会展营销人才等,这才能使得会展业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人才。

三、国际化与本土化背景下对我国会展教育的创新思考

(一)创新会展教育理念

理念对会展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因为理念是一种指导,面对混乱的教育现状,它就象指南针,沿着指南针指引的方向,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会展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思想的不断解放和理念的不断更新,理念的创新首先要明确我国与国际发达国家会展教育相比,落后不仅仅是反映在教材内容、教学法上,也不仅仅是反映在科研水平、科研经费上,我们在人才培养、教育管理、管理模式等方面和世界高水平大学之间都存在着差距,特别是教育理念上存在着差距。其次,会展教育的国际化是建立在本土化的基础之上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是会展教育发展的两翼,学校要主动融入国际会展教育打市场,主动吸取会展教育经验,主动改进我国现有的会展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二)整合会展教育资源

发展会展业就是整合各方资源,会展教育资源更需要整合。针对我国会展职业培训以及高校教育资源点多面广规模小,资源交差重复浪费,难于形成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状况,必须对现有会展教育资源进行战略性整合重组。学校在整合校内优势资源为会展教育服务的同时,还要将优秀会展企业作为自己重要的教学资源,同样,会展企业也要将高校作为自己的“人才库”和重要的合作伙伴。将现有大学、公办职业中专、高中资源进行重组,调整布局结构,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撤并一些规模小、办学效益差且无专业特色的会展职业学校及专业,组建区域性的职业教育集团,彻底改变原来职业学校重复设置、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浪费的现状。通过对外联合和主攻特色,扩大学校办学规模,增强会展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三)更新会展教学内容

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会展专业,会展教学内容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质量。目前我国会展教育处于混乱阶段,教学内容不是过于理论而脱离实际,就是过于实际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材和课程的质量直接体现着会展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对会展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定位,予以更新是势在必行的。更新教学内容要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会展教材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将国外一些翻译教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改革,编制出有实践有案例有理论的正对性强的会展教材,而不是简单的运用其它学科的成熟理论简单冠以“会展”二字而成,而不结合会展行业的实际情况。其次,要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教学内容。通过注重实训基地的开发和建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在会展实验室建设方面,建造一个仿真“会议中心”,既为校内实训提供场所,又可延伸为校内校外的实际服务功能,定期组织承办活动或会议。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适应会展业迅猛发展和工作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新压力、新要求,这是和其他专业相比最具挑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