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改革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改革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改革分析

一、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需求分析

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角度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既使得国民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适龄青年中大学生比例越来越高,也加剧了师范院校优秀生生源比例变小与毕业生素质要求变高的现实反差,师范院校为了适应中小学教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选拔空间不断增大的社会需求,应当深刻领会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思想本质,将学生全面发展视为自己必须集中精力担当的社会责任,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分析课程设置、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人才培养要素,优化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切实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为此,师范院校应当自觉地分析并重点聚焦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比如。(1)人才质量观多元化促使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的多样性,要求师范院校应更加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应当关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将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整合到教师教育课程中去;(2)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课程内容和结构更加注重信息化,应建立课程网站平台,要在传授给学生已有结论性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本领,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3)增加课程的活动性,注意整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精简理论学习、课内学习内容,给学生技能学习、课外学习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根据专业、个人兴趣、特长、爱好选修相关课程或相关专业,不断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从师范体系去独立化角度分析,一方面,我国政府早已提出了教师教育体制结构、层次调整的目标,明确了要“逐步实现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一级师范过渡”,原有的、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处于嬗变过程中,更多的师范院校选择了合并、重组或升格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长期形成的仅由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封闭格局已经被打破,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加入到教师教育的行列,承担教师教育任务,而不少的师范院校也瞄向综合性的发展方向,非师范教育专业已在师范院校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教师教育新体系和格局的形成本质上使教师教育走向了开放的多元式培养模式。师范院校只有建立开放、多元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才能适应教师教育这种整体上的嬗变的多元态势。

为此,师范院校应当自觉地反思原有师范体系下相关课程模式及教学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或不适应性。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原有的课程及教学有着亟待改变的一些弊端:(1)学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教师教育课程单一,观念滞后,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2)人才培养口径过窄、知识结构单一,学生在更加宽阔的领域就业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缺乏对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的宏观思考;(3)教育课程比重过低,教师专业课程门类少、分量轻,脱离基础教育实际,不能体现教师教育专业的要求,等等。从基础教育改革纵深化角度分析,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教师教育主体力量的师范院校必然肩负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传统的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与基础教育改革不相适应,为了使教师职前培养与教育改革相协调,一些国家在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规格定位和要求上突出了教师教育改革的能力和改革精神的培养,比如,法国在教师职业培养目标中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1)掌握为设计、控制和变换学与教的情境所必须的知识、技能;(2)了解学校以及学生所处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3)具备交流和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1]笔者认为,现阶段师范院校应特别关注如何面向丰富多彩的基础教育实践,尤其是如何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际,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围绕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中心问题,通过调整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对接基础教育进行相关专题教育等措施,积极进行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改要求,努力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各师范校院应当大有作为。

只有认真分析并围绕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与内容,提升教师教育课程功能,调整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优化教师教育课程内容,落实教师教育课程实施,各师范院校才有可能真正做到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为此,师范院校应当注意系统分析教师教育的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1)在课程功能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与基础教育改革相匹配的、科学的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等;(2)在课程结构上,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课程结构,进一步凸显教师教育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3)在课程内容上,改变繁难偏旧,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加大通识课程与选修课程改革的力度,实现专业学科知识教育与教育科学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段教师发展的现实要求,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别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素养;(4)在课程实施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出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误区,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重视师范生现代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专业特长、课程开发以及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从教师发展专业化角度分析,所谓教师专业化,实质上是指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有自身不可替代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特点,有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和职业水准保障制度,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有研究认为,从教师专业发展出发,师范院校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1)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提高,重视学科与教育的整合;(2)从人的生命的完整性出发,注重反思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注重对实践智慧的追寻;(3)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注重专业道德意识、专业身份认知的培养[2]。笔者认为,这种见解是十分有道理的,从个人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强调知识、技能的获得以及教师生命质量的成长,需要从业者具备规定的学术水平和学历要求,具备特定的能力要求和职业特征、人格特征要求;从社会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强调促进教师成长各种因素的和谐发展,比如,就相应的制度保证而言,应当使教师培养制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教育机构认定制度、教师教育课程认定制度、教师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等协调统一。

教师专业化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制度不断完善、水平不断提高、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它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提出了深层次的现实要求,首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校师范生的教育本质上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因此,师范院校应该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来重新规划、整合现有的教师教育课程,特别地,除了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应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教育规律(包括教育教学规律、知识接受规律、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等)方面的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其次,由于教师专业发展并不是教师把某种普遍的、规范的教育理论直接应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而是融入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应密切联系真实的教育情境,应着力培养在校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专业探究判断能力、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能力,要帮助在校师范生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为专业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最后,由于从事教育工作人员本身的素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或者说具备一定的职业标准),因此,通过课程整合和教学改革,推进师范专业的素质教育就是核心内容,特别地,应当强调学生有健康人格、良好的德性,只有如此,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做到为人师表,教育教学行为具有职业的规范性。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化角度分析,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而市场需求却没有明显的增加,导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一方面,是受到社会产业结构调整、教师编制、岗位职数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受到师范院校自身课程与教学的限制。事实上,由于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或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地说,大学毕业生知识专业水平需要得到社会认可和检验,不能仅仅看其在大学里所学课程以及成绩如何,而要受到社会对大学生知识、技能能否适应的检验。其于这种认识,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应当注意面向社会,采取定向性的课程与教学设计,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可以聘请中小学教学名师、教育行政主管行家到师范院校参加课程设置论证或讲授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相关专题,使毕业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要求,缩短入职周期。

二、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实践反思

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面对教师教育的新形势,抓住机遇,整合课程,深化改革,是各师范院校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各师范院校纷纷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提出了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要体现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的主张,倡导教师教育体系由独立、封闭转变为开放、多元,教师教育机制由职前职后分离、学科教育教师教育分离转变为相互结合于一体化。并结合自身实际,围绕相关教育主张积极开展了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首都师范大学就积极推进了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的综合化,加强了传统文化、科学史、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学,提高了课程设置的综合化程度,学校建立了跨学科教育实验班。保定师专开设了“综合文科教育”“科学教育(综合理科教育)”专业,调整了原有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强化了教育类课程,使这类课程占到了总课时的20%;增设了综合类课程,推出“科技时空”、“文化视野”、“艺术教育”“技能技法”等4系列6门公共课;缩减了学科专业课,课时逐步压缩至10%;精简了公共必修课,重视了人文、社会、自然等通识教育。同时,该学校还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在教学内容中,重宏观、重基础、重探究过程的教育价值,把非确定性知识引入到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教学方式改革上,注重讲授与讲座结合,增加了案例分析的比例和学生活动的时间;在评价方式上,初步实践了发展性的教师教育评价。承德民族师专建立了“通识基础课”、“学科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实践创新课”、“地方特色课”5个课程模块,适应基础课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三字一话”、多媒体课件制作、办公自动化等教学技能的训练。济南师范学院加大了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通识教育,在必修课中注重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在选修课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在活动课中提倡创新,注重实践,加强未来小学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北京幼儿师范学校在开好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幼儿教育技能,增加教育实践时间,提高幼师生的综合能力。加强教育实践是不少师范院校整合课程与改革教学的一个成功经验,比如,首都师范大学注重加强大学与中小学在教学、科研、实习等方面的互动,在中小学中建立了一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积极实施北京市的“初中质量工程”,以32所薄弱初中为基地,有效探索了师范大学如何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途径。天津师范大学将学生教育见习和实习时间增加到3—6个月,使教育实践效果和质量得到了有力的保证。承德民族师专为了改变学校与基础教育联系不紧密甚至脱节的状况,注重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前后建成25个基础教育实习基地。保定师专大力推行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建立了66个实习基地,在一些农村学校里师范生还独立从事了教学、管理等工作,并将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了起来。师范院校已有的实践探索不仅表明了他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而且体现了他们对于教师教育与时俱进的认识与理解,在坚持发扬我国教师教育优良传统,借鉴国际经验,在构建开放灵活、规范有序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中,发挥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注意平衡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中的三个关系: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的关系、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关系、课程教学单科性与多科性以及综合性之间的关系。要能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对社会的适应性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1)经济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培养规格和目标的要求;(2)教师教育培养规格和目标的内在规定性;(3)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对培养规格和目标的内在逻辑关系。从总体上分析,其课程整合方案基本上都是立足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即所培养的教师不仅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应有娴熟的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然而,由于至今尚没有权威文件明确新时期培养中学、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因此,相关师范院校的实践探索在进一步提高科学性、增强规范性上还有更多的研究空间。

三、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保障体系

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并不是简单地整理合并几门课程,也不是单纯地增加或减少课程设置,它需要在教师教育思想指导下将现有的教师教育课程中若干部分连结、重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在教学内容上突破传统师范专业“老三门”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局限,转变为现代教师教育的教学内容,需要由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转向为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手段[3]。因此,通常情况下教师教育课程整合和教学改革工作几乎涉及到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所有方面、各个环节、整个过程,也正因为如此,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这项工程的质量,并从注重工程质量承诺发展到注重教师教育质量提升,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建立自身的保障体系,其核心内涵是:以教师教育科学理念为指导,以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评价为手段,以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行政主体为关键,以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中师生广泛参与为基础,以促进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更加科学、有序、合理为目的,全面保障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质量的相关组织与程序系统。可见,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保障体系是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的质量监控和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质量不断完善相结合的活动。为了切实做好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工作,教师教育的责任单位应当与时俱进,牢固树立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科学合理地评价现有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加强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提高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多方主体的素质,有效落实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等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多角度、全方位地组织实施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各个项目,并在此过程中构建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保障体系。从外部保障体系的建立来分析,它主要涉及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所在单位或部门的外部支持,它是一个相对性的保障体系,一般可由主管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工作的上一级行政主体直接组织。

就全国范围而言,教育部对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一直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与支持,曾通过如下四条措施引导高师院校加强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建设工作:(1)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征集、遴选、推荐工作;(2)启动海外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的引进、推荐工作;(3)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订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招标、立项工作,在项目研发方面将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4)委托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建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网;(5)大力支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开展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应当说,教师教育课程管理的行政主体不仅制定了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质量标准,而且指导、统筹、协调了教师教育课程质量保障活动的进行,在对教师教育课程整合质量进行整体评估,评估专家队伍和信息网络,组织相关单位(部门)进行人员培训等方面起着较大的作用。从内部保障体系的建立来分析,它是涉及到组织、经费、信息、制度的多层面保障体系。就组织保障而言,它是指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成立各级领导小组或工作小组、专题研究小组。一般地,校级层面相关组织的组长可由学校校长担任,副组长可由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校级领导担任,工作秘书由学校教务处主要负责人担任,其余主要组员为系部分管教学工作的主任、课程负责人以及关心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一些有责任心的资深教师。校级层面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所在学校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及相关质量标准,制定有关教育教学活动的政策,指挥与协调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工作小组开展各项活动,总结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保障活动的经验与得失。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要建立相关的领导小组或工作小组、专题研究小组,还应当建立相关的辅助性组织。一般地,辅助性保障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质量标准的宣传,创建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的质量文化,广泛动员师生员工积极参与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相关的活动,确保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工作的群众基础,完善保障系统的过程性和整体性。

辅助性保障组织可由学校党群组织负责人吸收部分教师参加,通过他们的工作进一步支持并保障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实施的外部、内部环境条件,合理配置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中人财物要素,高效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就经费保障而言,由于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定的专项经费做支持,应按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工作计划编制经费使用预算,申请到的专项经费应实行专款专用。经费的来源一方面要紧紧依靠上级主管单位的多级财政支持,另一方面要学校或相关课题组进行自筹。要结合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项目实施与验收落实运行经费。就信息保障而言,应当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的决策离不开丰富的信息,有关信息的畅通是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工作能够稳步提高质量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成功,应当建立信息保障系统,及时收集、分析与处理相关信息,为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各级组织提供信息支持。就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实施的信息收集而言,可由学校教务处具体负责,该工作可与日常教学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其任务是收集校内外关于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及相关研究工作的信息,校外应重视来自基础教育第一线的需求及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的有关反馈信息,校内除了要收集教师对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相关意见或建议,还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其对相关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信息。就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相关信息的分析处理而言,要依据对课程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相关过程的调查分析,揭示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所具有的价值与效果。

就制度保障而言,应当深刻地认识到,制度建设是推动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没有有效的制度保障,多方主体参与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工作的积极性既无法充分调动起来,也将难以持久维系。为了保证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及其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的前后一致性、持续性,应当有一系列的课程及教学管理制度作支撑。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中的保障制度应当是多方面的,但无论哪一条具体的制度都应着眼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以及师范院校师生双方全面而又健康的成长,要以行为规范及正面激励作为主要推动措施,比如,就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实施的质量而言,应特别重视健全课程与教学的计划管理、组织管理、运行管理等制度,要建立全方位的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评价和监控机制,形成以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单位为核心,职后培养单位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参与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保障体系,并在此前提下落实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责任,定期检查、评估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各项工作,逐项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建立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改革的激励机制,对在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集体给予必要的表彰、奖励,确保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工作能高质量地按期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构建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保障制度还应注意各个制度之间的衔接和配套,不能产生冲突或矛盾,否则,这些制度将失去它存在的意义,更谈不上对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起到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