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校企利益共同体工程教育改革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校企利益共同体工程教育改革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校企利益共同体工程教育改革探析

一、企业界是CDIO工程教育目标达成的推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提出工程教育改革的三大战略是“做中学”、产学合作和国际化』。CD10工程教育模式是“做中学”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以工程项目(包括产品、流程和系统)为载体,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并最终使学生具备熟练技术基础和广泛专业能力。4J。为此,CDIO模式提出了包含学习环境、教学大纲、课程计划、教学方法、教师发展、学习考核、评估改进等l2条标准,引导工程教育改革的实施,考量工程教育目标的达成度。审视这些标准,企业界在营造工程教育环境、提供工程项目、提高教师工程能力和教育过程优化反馈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唯有校企深度合作,才能助推CD10工程教育目标达成。

1.企业是CDIO工程教育环境的最佳提供者。教育环境是指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一整套文化环境。CD[O模式第一准则明确以产品、流程、系统的生命周期作为工程教育的环境,学生开展基于环境学习,积累“设计一实现”的工程经验、促进主动学习并明确学以致用的方向。在这里,生命周期是指产品、流程、系统的“构思一设计一实现一运作”(即CDIO)的全过程,它代表着现代工程师的工作范畴,也是他们所处环境的一种集中概括。但工程职业环境核心特征的客观存在,如以客户的需求为本,着重问题的解决,重视与他人合作,有效沟通和融入社会、企业文化下的工程实践等,往往隐含在企业实际的工程项目、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企业的文化精神中。在工程教育中要置人工程职业环境,企业无疑是这种背景环境的最佳提供者,只有拥有强大资源的企业界更多地参与到教育改革与创新,才能满足CDIO工程教育环境营造的诉求。

2.企业是CDIO工程实践项目的主要来源。CDIO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与学习”集中体现,让学生在工程教育环境下学习工程、理解工程和掌握工程。由此.在一体化的课程计划(标准3、4、5)实施时,学生除了在专、Jl,课程和几门相关课程的学习中要做不同规模、内容的项目,还要完成较综合的“集成工程项目”和企业实习,在学制内反复地通过项目进行“做中学”,逐步形成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总结知识和传播知识的能力。这种CDIO模式的教学“项目”最好直接来源于企业第一线,所引用的“项目”越实际,其包含的信息就越多,可让学生学到技术之外的许多东西,如管理、市场、顾客沟通、服务、成本、融资、团队合作等。由于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每年都有很多待开展或正在开展的项目,具有突出的工程实践项目资源优势,应是学校CDIO工程实践项目的主要来源。

3.企业是提高教师工程能力的唯一环境。在“基于项目的教育与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导演”,在学生项目实践过程中发挥规划、组织、指导、评判、督促和激励的作用,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自身的工程能力与工程经验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英国著名工程教育专家、沙尔福大学的齐斯霍姆教授对教师工程能力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只有由具有外科医生资格的教师,在外科手术室里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外科医生。培养工程师亦然,只有具有工程师资格的教师,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业环境中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工程师。”可以说教师工程能力提高与达标(标准9、10)会直接影响到CDIO工程实践教学的效果,甚至决定着实践CDIO模式的成败。但提高教师工程能力只有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才能实现,企业实践是提高教师工程能力的唯一途径。当然,学校不仅可以派教师到企业接受工程训练和取得实践经验,还可以邀请企业有经验和理论的工程师到学校兼职任教,让学生真正接触到当代工程师的榜样,学习他们的工程经验和能力。

4.企业是CDIO工程教育过程优化的主要反馈者。在12条标准中,CDIO教学大纲(标准2)不仅包括技术知识的学习,而且还明确学生个人职业能力与态度,人际交流能力及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系统建造能力等。大纲条目与企业、社会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逐项挂钩,可视为企业、社会给大学列出的毕业生能力清单。理所当然,CDIO教学大纲需要经过行业、企业和校友等利益相关者的审核与认可,并在具体要达到的水平、成绩标准方面得到他们的指点和帮助。而专业评估(标准12)则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审视、评判人才培养过程和最终毕业生质量,作为人才培养的输出反馈环节,这更需要学校以外的行业、企业、认证机构对毕业生关键素质、知识及能力进行确认,并向学校提出意见以促持续改进。作为用人方的企业界,无论是对毕业生能力清单的罗列还是对毕业生质量的评判,都最有发言权,其建议和意见都会更直接、更具体。这两个环节只有企业界真诚地参与其中,才能使工程教育过程在不断修正中得以优化。

二、高职院校CDIO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实施CDIO工程教育改革要求校企关系从“邻居”变“亲戚”,并确立“双主体办学、双主体育人”的办学机制。但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离此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还存在以下问题。

1.校企间缺乏互惠共赢的利益机制。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借助外部资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还很少思考如何用自身的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等,特别是没有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建立互惠共赢的利益机制J。这样,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很少会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人企业价值链中,不会主动承担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2.校企合作结合点难以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链。高职院校期望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企业的声音,但企业的功利性强,在校企合作中崇尚“短平快”,很少会将校企合作结合点贯穿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链。最终双方的合作内容多限于后订单培养、共建基地、顶岗实习等方面,这些合作方式多为点对点、事对事,且以临时性、阶段性的居多。由于企业界不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对教育教学的环境、目标、过程、方法就不会施加多少影响,最终制约高职院校实施CDIO工程教育的效果。

3.实施工程教育改革的师资准备尚不够充分。高职院校师资准备不足主要体现在引进的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生师比偏高两个方面。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时也强调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目前大多数引进教师的履历是从学校到学校,即便是博士生其研究的课题也多偏于基础理论,教师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这对现阶段开展工程教育有较大影响。再就是当前高职院校的生师比偏高,致使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几乎是全身心投入教学,无暇顾及自身工程能力的提高。

4.工程教育知识体系更新相对滞后。占据行业龙头地位的企业多数是技术发展的推动者或直接参与者,直面市场竞争使它们常常拥有对技术变革更敏锐的触觉。相反,学校的工程教育知识体系变化相对缓慢,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不能按照产业需求与技术发展不断更新的普遍现象。教育本应有一定的超前性,才能为未来的人力资源市场提供人才,但当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过分强调教科书的内容,都做不到及时补充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的一些典型现代科学方法和具有创造性特点的实例,最终造成教育滞后于产业与技术发展。

三、校企利益共同体下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践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融于产业发展并与产业发展同步的工程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对接区域经济与新兴产业发展状况,在政府的主导下,学校与企业界按激励相容原则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融合政、校、企三方资源,通过营造工程实践教学环境、开展源于企业项目的工程实践教学、建设“同工同酬”专兼师资团队和构建工程教育知识新体系等,校企共同开展CDIO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1.政、校、企共同营造工程实践教学环境。校企利益共同体化解了学校与企业对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争,共同实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校企利益共同体这一平台,政、校、企共同营造工程实践教学环境。政府层面出台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政策,营造工程教育的政策环境。相关政策中针对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室、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共同成立研发中心、企业捐助设备的税前列支、设立企业兼职教师奖教金和学生在本地就业等方面都有对学校、企业、学生进行奖励的条款。企业层面实现“校外基地教学化”,将生产车间改造成教学车间,引入教学元素,分设生产区与教学区,兼顾生产与教学要求,满足学生到企业生产实践教学环境的要求。例如,在金华利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内建设教学车间——“新人培训部”,将公司的典型岗位都按一定数量布置到教学车间内,内部设工作区、讨论区与教学区,并构建完善的教学环境和职业氛围,添加了投影、白板、服务器等,同时将所有岗位操作规范与注意点张贴上墙。学生的企业实习、集成工程项目都安排于此,由企业、学校教师共同任教,完全按企业项目流程、规范与考核开展教学,只有待“新人”考核合格才能安排到真实岗位进行顶岗。学校层面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对校内实训室进行改造,引入企业的流程、标准、布局与文化,使校内基地融入生产元素。还有,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管理、生产任务,“引企入教”共同营造工程教学实践环境。

2.开展源于企业项目的工程实践教学。CDIO是“基于项目的教育与学习”,为此,首先构建了以专业引导项目、毕业综合项目两个一级项目为主线、四个基于课程组的二级项目为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再通过校企利益共同体平台,从企业生产一线采集实际项目,由学校教师、企业工程师共同实施教学。由于企业的实际项目有整体开发,也有子系统或功能模式开发,或者单件小作品设计,这里就有一个针对所采集到的企业项目,依据项目差异,确立它与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二、三级项目对接关系的过程。其中整体开发项目一般安排为一级项目,即在毕业综合项目中进行,采用“双导师制”,由学校教师、企业工程师共同担任学生项目团队的技术支持力量,学生团队完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联调测试、运行改进、文档整理、汇报答辩的全过程。项目团队有明确分工、有进度表约束、有过程考核量表跟踪,并在开发过程保持聆听来自企业(用户方)的修正意见。而子系统项目则安排为二级项目,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组建学生项目小组,教师、企业工程师站在企业项目全局的角度指导与审视学生的“设计一制作”过程,分阶段设置“客户审核”与里程碑。待子系统完成后,学生还参与到系统拼接、联调环节,可接触到大工程观下的需求、管理、服务、团队、成本和企业文化等相关知识。单件小作品设计主要安排在基于课程的三级项目中进行实施。如在多媒体类课程中,企业将平面、动画制作要求发至学校,学生按要求进行设计,完成的作品由企业筛选,其结果作为学生成绩评定依据之一,企业对被录用作品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小项目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因为项目较小容易成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成功欲和学习积极性。

3.建设“同工同酬”的专兼教师队伍。CDIO工程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工程能力。校企利益共同体其优势之一是建立了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的交流平台,共同实施教学,共同攻克企业技术难题,有助于学校的智力资源优势与企业的工程项目实践进行交融,有助于学校教师成长与企业技术发展。在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框架内,学校实施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和企业兼职教师“同工同酬”制度。要求教师依据自身能力与水平,规定每年不少于一个月在企业从事顶岗实践、担任访问工程师或是挂职锻炼,熟悉企业的工程职业环境、技术开发与生产经营等情况,这样既为教师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程生产实际问题及寻求科研项目合作提供了机会,也为教师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生产实际、增强工程意识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教师工程能力的提升。同时,学校的相关奖励制度中明确,在校企利益共同体框架内,若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且取得一定成绩的,在优秀论文奖励、科研项目奖励、奖教金、“十佳教师”的评定等方面与学校教师一视同仁,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企业技术人员为学校教育教学投入更多的精力。

4.构建工程教育知识体系更新的互动平台。校企利益共同体是政府、企业、学校三方旨在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合作平台,由于在教学大纲修订与审核、工程教育环境营造、一体化课程计划制订、企业项目引入与实施、专业评估方面有着相当的便利,它也是工程教育知识体系更新的互动平台。通过该平台能广泛听取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对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意见,更真实地掌握人才需求状况,并增强与之相适应的主动性;能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计划、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工程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人才,从而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工程实践教育的知识新体系。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该体系能更快地融入来自科研、生产一线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科学方法和实例,使学生获取工程技术前沿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工程意识,激发创新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