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女性教育实施思路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女性教育实施思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女性教育实施思路

一、女性教育

大学教育应该是一种整体与均衡的完整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给学生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基础,使学生具有宽广的视野和独立成熟的人格。广博而精深的知识结构是从事创新研究的基础条件,也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一直是以严格扎实的学科训练为导向的专业教育。理工科专业几乎没有开设人文社科课程,大学更没有专门的女性教育。人文社科知识的匮乏阻碍大学生的发展。女大学生无专门的女性教育也制约着她们的发展。这就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本文通过对近50名毕业十年以上的理工科女生职业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大学教育对理工科女生职业发展的影响,探讨我国理工科大学的课程设置改革。

二、对理工科女大学生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概述

本文关于理工科女大学生发展状况的调查对象分两部分:(1)南京理工大学1987届机电系40名本科女生毕业的的职业发展生涯调查;(2)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10名理工科本科毕业十年以上女教师。她们的职业发展总体现状是:少数在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所学专业领域中成绩显著,成为教授、研究员或教授级高工,这其中的部分人年逾四十仍待字闺中;部分人在所学专业领域或改行在管理等其他领域中工作表现出色,具有一定的成绩;部分人在专业领域或其他行业中成绩一般;极少数人身患疾病,以至于不能再继续工作。通过电话交流、面对面访谈方式,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理工科毕业的女生认为在与人交流、沟通方面,在处理家庭、事业、自我身心健康等方面不如文科女生。究其原因,可部分归因为大学时代接受人文教育少。

三、大学教育对理工科女大学生发展状况的影响分析

大学阶段不仅是女大学生智力、体力和心理水平发展的高峰期,更是其人生观的确立期和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大学教育对女大学生发展状况的影响是以往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都无法比拟的[1]。

1.总体肯定大学专业教育

在调查中接受访谈者对她们所接受的大学教育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大学教育让她们掌握了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我国大学课程设置中,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技能等设计得比较全面系统。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可掌握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又是工作中形成过硬的业务能力的基本前提。过硬的业务能力又是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前提。在调查中,所有的访谈对象都认为过硬的业务能力是个人在单位“站”住脚、求得发展的根基所在。

(2)大学教育培养了自我学习、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每门课程内容多,课时少。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时,很多内容只是一带而过。这与中学老师将书本知识讲的很透彻,甚至连举一反三的应用都讲的很详细差别甚大。每门课程学生课后均要花时间自学才能将课程内容吃透。大学教育因此培养了学生自学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上大学离开了父母。在学校生活上的事、与老师同学打交道均要自己处理。这一点,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位访谈对象指出:“通过大学学习,培养了我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再学习能力。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我一定会动脑筋思考解决它。不具备思考能力的人遇到问题会叫苦,而不会去解决它,这便是干得好与不好之间最根本的差别。”

(3)大学教育给予了她们抱负和志向,这种抱负和志向为她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一位访谈对象谈到:“我在母校读书时学风很好,治学严谨,对我的人生观建立有很好的影响。有了一个向上的心态,对我以后的发展也有好处。”女大学生在人生观的确立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如何处理自身的职业角色与性别角色之间关系的问题。对于那些能在更高层次上将两种角色较好地统一起来的女生而言,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确立,进一步提高了她们的抱负,对最优发展目标的追求使她们获得了强大的发展动力。这些优秀女大学生的成长经历表明,较高的抱负不仅开阔了她们的眼界,使其在大学里更主动地寻求并更好地把握那些能促进自身发展的机会。同时,这种高抱负对她们的择业有着重大影响。这部分女生择业时往往把能否为自己提供发展的机会放在首位,而不是把舒适和安宁作为追求的目标。

(4)大学教育增强了她们的自信心。面对专业领域内男性在人数、成就、体力、社会舆论等方面占绝对优势的状况,理工科女大学生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一位女生在访谈中指出:“在专业方面女生的自信心很重要,在本科期间应该建立起来,自信心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一位访谈对象回忆上大学的经历时说:“我并不聪明,但只要自己肯努力,还是会有进步的。”她曾在读研究生的第二年只身去南方找工作,凭着建立在充分自信基础上的坦然与诚恳,加上她在大学里所获得的优异成绩,许多“拒收女生”的单位向她打开了欢迎之门。她为自己选择了一家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并在不到二年的时间里,便在同去该企业工作的100多名大学生中脱颖而出。

2.大学教育中缺乏人文素养

在访谈中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叹人文社科知识教育的缺位对理工科女大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人文社科知识教育对工作及发展非常重要。我国的大学教育是以严格扎实的学科训练为导向的专业教育,而在大学时代缺少社会学、心理学素质教育,极大地影响自己获得事业的成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强。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理工科女大学生能够站住脚、求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我们所调查的对象中那些已取得一定成绩的人,不少都经历了求职受阻、工作条件艰苦、业务上面临新的挑战、必须兼顾事业与家庭等关口的考验。在访谈中,她们不约而同地谈到,大学时代担任社会工作对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有好处。而她们之所以能“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获得较好的发展,无不得益于她们所具有的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2)合作协调能力普遍薄弱。较强的合作协调能力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可靠保证。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工程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除了过硬的业务能力之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合作协调能力。一位担任车间技术主管的女大学生谈到:“我们不仅要管技术上的事,还要与工人打交道,与厂里的技术部门打交道,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另一位访谈对象在谈到自己负责部门工作的体会时说:“所谓负责,其实就是千方百计协调、配置好本部门的全体工作人员,使大家能齐心协力地搞好本部门的工作。”所有访谈对象都认为大学期间的某些经历对自己的合作能力的培养很有益处。担任社会工作、做课题等过程中学会与各种人打交道是很好的发展途径。

3.性别不分的大学教育无益于女生的成长

理工科大学中的无差别教育对女大学生发展的影响不利[2]。理工科院校中的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不仅仅人数少,而且在大学生活中难有“惊人之举”,一般也不会出大问题。这便容易导致教育者忽视女生群体的特殊性,其结果必然是让女生和男生一起接受完全相同的教育。这种无差别教育对女生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1)教育的一般化导致多数女大学生的发展呈“自生自灭”状态。理工科大学的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同为大学生群体成员的男女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发展是有其共性的。但遵循这种共性对学生所进行的一般化的教育,往往缺少对女大学生具有的某些特点的关注,甚至还会形成教育的死角。理工科女大学生人数少,又比较“听话”,担任社会工作的机会本来就不多,加之女生们自觉势单力薄,很少主动参与各种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也很少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便导致她们在许多场合常被忽略不计。在各级学生组织所开展的日常活动中,女生的参与常常是被动的,她们在这些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也很难成为组织者所关注的焦点。因此,除了少数自身综合素质较高、性格开朗的女生能在积极参与大学生活的过程中获得较好的发展外,大部分女生在大学里的发展就只能“听其自然”了。“听其自然”的后果是使女大学生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弱,生活圈子越来越小,眼界越来越窄,除学习成绩外很少关心校园里的人和事,这种现象随着年级升高日益明显。这些女生在大学里极少与任课教师和辅导员交流思想,也基本不与男生交流思想。甚至在女生中的交往对象也非常有限,她们的发展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2)教育缺乏针对性致使女大学生社会适应难度增大。有关研究表明,在未开化的社会里,从无责任的儿童地位向有责任的成人地位的过渡是逐渐完成的,而文明社会中的这种过渡则是通过青年期社会角色的突变来完成的。这种社会化的不连续性必然会在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年的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振荡,引发诸多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成功的大学教育应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对自己将要担任的社会角色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并对社会的运行机制与主流价值评价标准有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我们的大学教育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欠缺与不足,学生走上社会后需要较长的适应期。而理工科女大学生则会面临更大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影响其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3)从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大学生在确定个体职业角色的同时还面临对其性别角色的进一步认识。男大学生的职业角色与性别角色的关系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有利于他们增强自信心和确立较高的抱负。但女大学生们此时却会因性别角色与职业角色的矛盾而感到不安:除生理条件限制会给工作带来一些不便之外,家庭与事业的矛盾也令人苦恼,她们更要面对男性在本专业或行业中已经具备的强大优势。这种职业角色与性别角色的矛盾使女大学生们感到极为困惑。大学所提供的无差别教育并不能解答她们遇到的特殊问题,而当前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又使她们在本专业领域内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平心而论,女大学生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这种困惑实在是力不从心。面对这种无奈,一些女大学生放弃了“成就一番事业”的理想,转向“找个安稳舒适的工作”。此时她们常感到心灰意冷,除努力保住一个好一点的考试成绩之外,对自身在大学期间的全面发展已很难给予应有的关注。然而,随着社会人才录用、选拔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降低抱负水平、减缓发展速度,非但不能帮助这部分女大学生摆脱“就业难”的压力,反而会使她们陷入更大的困境[3]。

四、大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差异教育、女性教育的对策

在教学中我们应仔细分析学生性别的分布,在教育教学中注意因性施教,努力在教育措施和教学方法上从学生的智力与个性方面的性别差异出发,实施差异教育、女性教育,并使学生能相互取长补短。

1.辅导员、班主任、科任老师关注女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等信心

女生在逻辑思维上估计自己的能力往往过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班主任老师及科任老师要常从多方面努力帮助她们提高信心,从自己本身以及社会名人等不同的经历或事例说开,充分肯定她们的优点:记忆力较强,上课专心听讲,作业认真,班内成绩较好的也大多为女生,这都是她们的优势。鼓励女生多参与文体活动,在活动中常用鼓动性语言鼓励她们参与各项活动,从而锻炼她们的胆识,提高男女平等的意识。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值得信赖的师长兼朋友,对于女生因性别因素而出现的敏感脆弱,在她们遇到困惑时及时给予关心与分析,尽早让她们摆脱思想上的困扰。认真观察不难发现,她们的心事写在那飘忽不定的眼神和脸上的忧郁中,意识到“你的眼神没有了往日的光彩,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相互的信任和沟通,你会较为轻松地帮助女生解决如早恋、贫困、健康等引起的多疑、多虑等不良因素的心理影响,改进她们解决困难的方式方法,使她们能以轻松自信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相信她们也同样能有花木兰般的坚定信心,唱出心中那句豪情———谁说女子不如男!

2.教学过程体现差异教育

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知识目标设计体现出层次性和差异性,明确提出差异发展要求的状态[4]。如在学科教学中: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能够掌握概念,写出计算公式;中等学生能运用计算公式;优秀的学生要能够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等。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和情感状态,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对学业成绩好、心理品质优秀的学生,严格要求;对学业成绩差、心理脆弱的女同学,多从她们的优点出发做工作,只要有所进步,老师都及时地进行表扬与肯定。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优势,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分组,男女同组,分工合作,使所有男女学生共同提高。课后作业布置要根据学生个体间差异,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供选,满足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差异教育。

(1)评价主体多元性。有自我评价,也有同伴评价,还有父母老师的评价。

(2)对学生评价要淡化横向比较,强调现在与过去作纵向比较。

(3)对学生评价要有差异。对优秀的学生评价要严格,指出存在的不足,使其能更好的发展自己;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尤其女生,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进步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3.开展专门的女性教育[5]面对当代激烈的竞争和众多的机遇,大学可通过心理测试等方式掌握女生的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对她们进行引导教育,注重女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进行人格教育、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女性学教育、美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另一方面注重开发女大学生的潜能,塑造女大学生的个性,实现其个人价值。总之进行集思想品德、女性知识、身心健康、意志力、创新能力等高素质的培养、训练和开发于一体的教育。

(1)课程层面:课程是女大学生教育的主要渠道。开设一些女性教育的必修课、选修课。必修课—如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女性生理与女性心理、女性人格学、女性道德与形象修养、女性心理调适、女性生涯规划等。选修课—女性意识教育、女性与法律、中国女性综述、现代女性文学欣赏、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等。专题讲座—妇女与经济、女大学生成才的道路、女性的恋爱、婚姻、家庭等。研讨课—女性角色的选择、冲突与期待、女大学生的人生准备、女大学生合理的价值体系、女大学生成才的深层障碍及排除等。训练课—目的是增强女大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其动手能力、处世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要求女大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课等。

(2)活动、环境等方面:每年由校学生处或系部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开展面向女生的活动。内容可丰富多彩:优秀女性影片展,女生书画、工艺展,女生技能竞赛,女生手工制品大赛,针对女生外在形象及内在气质的魅力之星风采大赛,邀请校外成功女性讲座等。鼓励和组织女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女大学生到农村、社区、社会福利机构等地方参观,组织社会调查,让她们广泛接触和了解社会。在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中,使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善自己的人格。创造浓郁的女性校园文化氛围。校广播站定时播放女性节目,介绍优秀女性,报道校园女生的学习生活;开辟女性报刊橱窗,展示时代女性风采,使之成为女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3)成立女生心理咨询室,网上心理辅导站。通过咨询、网络辅导进行超时空的交流与对话,及时解决女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女大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团体专题教育,对个性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并建立女大学生心理档案、存储和管理,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便捷、及时。

(4)加强对经济贫困女大学生群体的关心和帮助。尽可能提供一些勤工助学岗位,缓解她们的经济压力,帮助她们顺利完成学业。对她们进行“贫困不失志、立志成才”的思想教育,帮助她们克服交际障碍的弱点,使她们成长为身心健康的新世纪知识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