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创新理论与实践教学构建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创新理论与实践教学构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创新理论与实践教学构建

一、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一)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个课程体系体现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贯穿成才教育,以创新教育理论实践课程体系为目的,以创新教学模式、方法为手段,以完善系统课程内容为基础,以突出实践教学为特色,以创新课程管理体系为平台,通过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一条符合实际、符合学生成才规律、有实践效果、有推广价值的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

(二)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五项”原则

1.系统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目标趋同的原则;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的原则;

3.教学与管理相结合,融入管理的原则;

4.全程与阶段相结合,重视全程的原则;

5.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创新的原则。

(三)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运行架构

1.教学组织:成立三个教研室,开课前采取指定专人专题备课和集体观摩备课的方式,运行中结合外请专家报告做辅助教学,课程结束后加强质量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反馈教师本人,保证良性循环。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课程体系,实行学分制。教师教学效果纳入年终个人考核。

2.教学内容:从开始的松散讲稿,逐步形成系统教材,采取以教材为主体,案例根据自己所对应的学生专业特点,自行选择,有机结合,同时参照上级下发的文件政策,对时效性较强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内容与实践内容结合起来。

3.教学方法:采取案例逆向分析式、文化活动嵌入式、竞赛项目结合式、课堂教学换位式、突出教学实践式等教学方法。

4.教学运行:学工委、学工处统一管理、协调解决运行中的问题,保证正常良性运转。通过三门课程的创新性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立志成才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二、课程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基本内容

以自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为主体,参考其他相关书籍和案例。课程安排共五章和实践环节,计18学时,1个学分。本课程主要是学业规划和职业意识培养教育,实践环节突出学业规划,每个学生提交职业规划方案一份,结合测评系统给学生一个职业概念,加以引导。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基本内容

以《新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为主要教材。课程共分七章和实践环节,计18个学时,1个学分。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理性分析就业形势,用好各级就业政策,准确定位自己,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就业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自主创业和面向基层就业。实践环节让学生进入教学、科研与就业实践基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实践体验。

(三)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内容

主要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讲授三个专题,共计18学时。三个专题分别是我和大学,我和祖国,我和世界。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我与祖国共奋进”等各项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实践撰写调研报告,同时实行品行实践学分考核。

三、课程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历经四年的持续研究和实践检验,形成了专门围绕大学生创新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了系列成果。

(一)形成了系列教材:3人参编了山东省统编教材《新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在全省推广使用;自编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获2008年山东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一等奖;自编教材《大学之路》,获2007年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参编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必读》获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自编教材《新编军事理论教程》获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二)注重理论探索,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6篇。2007年学生生涯课程作业,推荐参加山东省大学生职业生涯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三)建设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职业认证机制,有24人获就业指导师证书,7人获心理咨询师证书,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获第二届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一等奖。

(四)通过“三课”教学,学生树立了远大理想,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了创业意识,提高了综合素质。2005—2008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励1449人,就业率平均93%以上,不及格率由2005年3.6%下降到2.8%,考取研究生人数2005年1085人、2006年1210人、2007年1521人、2008年1683人,持续增长,并且考取“211工程”院校人数持续增长,2008年达到了687人。考取国家公务员、省直机关公务员、组织部选调生、“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人数在山东省高校名列前茅,跟踪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6%以上。

(五)学校2008年成功创建首批11所“山东省创业教育示范校”、首批5所“山东省德育示范高校”。涌现了2007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谢思惠,放弃推免研究生、回家当新型农民的创业典型。2008届毕业生王风刚,结合专业成立济南地康生物肥料有限公司,带动10名毕业大学生、30名农民工,以创业拉动就业的典型。在校学生中也涌现了“大学生PC吧”、“凌云创业团队”等诸多创业典型。

四、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特色和创新点

(一)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特色,主要做到了“五个结合”

1.系统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目标趋同。三门课都有自己的课程特色要求,形势政策课,政治性、时效性、准确性要求很高;生涯规划课,全程性、可行性、前瞻性要求更强;就业指导课,针对性、阶段性、指导性要求突出,因此“三课”从形式上相对独立,但在研究主题,以生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就业观、择业观上紧密联系了起来,成为了统一体。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这三门课内容不同于大基础课和相应的自然科学专业课,它有极强的政策性和实用性,开设课程不仅仅是“授生以鱼”,更重要的是“授生以渔”,教会学生一种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性决策问题的方法,实践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注重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突出实践效果。

3.教学与管理相结合,融入管理。“三课”均由学工委、学工处负责组织教学实施,主干内容都贯穿了突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励志成才的教育,起到了通过创新教育教学理论,推动教育教学实践的改革创新,从而提升管理水平,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4.全程与阶段相结合,重视全程。根据学生特点,课程采取“三步曲”,学涯规划、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循序渐进。

5.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创新。从课程内容本身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程管理体系,都做到了与时俱进。

(二)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创新教育管理体制

“三课”教学人员组成均由学校学工委、学工处负责。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课程体系,实行学分制。这种方式有利于解决第一课堂教学的理论探索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衔接,便于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

2.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三课”主干教师队伍通过选聘部分政工队伍处级干部和一线辅导员组成,通过资格认证制,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队伍。通过专人专题备课和集体观摩备课,辅助专家报告,提高队伍理论水平。并且采取“三位一体”(学校督导组、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听课评价、学生满意度测评、教师自我评价的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3.创新教育模式和方式方法

(1)案例逆向分析式。突破以往正面教育的单输式,从反向思维角度进行启发式教育,增强学生用辩证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文化活动嵌入式。把学生教育管理中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实践教学镶嵌于课程之中,突破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壁垒,以活动为纽带渗透教育教学的理念,实现了教学的目标。(3)竞赛项目结合式。把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项目纳入课程,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过来通过项目评奖检验创新教育成果,突破教学直线型方式,形成了环状结构,互为依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4)课堂教学换位式。根据课程特点,通过课程作业,用一定时间设立“模拟讲台”,学生讲、老师点评,突破填鸭式模式,培养了学生表达、组织、沟通能力,引导学生理性定位自己的发展前途。(5)突出教学实践式。在“三课”教学同时,从思政教学实践5.5个学分中拿出2个学分设立“品行实践学分”,体现了培养德才兼备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宗旨,属全国首创。

4.创新教学内容

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及生源年级特点形成系列化教材,突破了以往“三课”不系统、纯理论架构的传统体系,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这个主题,统筹起来,重点突出实用性、针对性、有效性、可读性,出现明显效果。

五、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实践意义及推广应用价值

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立足于山东农业大学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学生全面成才发展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整个过程贯穿成才教育,较为系统地回答了“对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进行创新教育,怎样进行创新教育”这一科学命题,在当前以创业拉动就业的时代背景下,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将更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实践意义和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形势政策课系统回答了“当代大学生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这一命题;生涯规划课系统回答了“当代大学生规划什么样的人生,怎样规划人生”这一命题;就业指导课系统回答了“当代大学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怎样选择职业”这一命题。三个命题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形成合力,形成了课程教学体系的有机整体,对学生完成学业、走好人生,全面成长成才,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课程教学体系在引导学生全面成才发展;促使学生了解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定位自己;促进其适应就业方式由被动就业向主动择业的转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山东农业大学实践中,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并且经过查新,目前还没有人将三个课程系统化,一旦推广,必将会给创新高校人才培养与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