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师教育改革取向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广西区域人才战略政策分析
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我国是人口资源大国,今后的人才工作重点是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打造人力资源强国。而广西作为人口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开发人才方面更是任重而道远。如何确定广西区域人才战略也成为“人才兴桂”的重要前提。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与外国建设的首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东盟10国作为整体与外国建设的首个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于一体的,东亚地区最具经济活力的新一代自由贸易区。这虽然是一个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南南型”自由贸易区,但到2010年1月建成之时,它将拥有19.8亿人口、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其规模之宏大,不容世人忽视[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专业人才的短缺却成为当前广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多年来,广西结合自身的实际,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地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动“职教攻坚”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措施提升自身的人才素质,并且通过建立“人才小高地”、“人才特区”等措施,大力建设人才队伍,以此作为“人才强桂”战略的突破口。
2007年广西顺利通过国家“普九”验收,完成了“两基攻坚”,2008年又启动为期三年的“职教攻坚”计划,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广西现有中等职业学校476所,在校生68.9万人,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学校占19%,连续四年超额完成教育部下达的招生任务,高中阶段普职比达0.9∶1,名列全国前列[2]。目前,广西正在加紧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教中心建设。广西师范学院从今年开始,也招收职业教育师资班,为职业学校培养师资。从政策发展看,政府非常关注与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劳动者队伍的职业素质的提升,旨在造就一批有专业技能,能够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劳动者队伍。同时,广西近几年也在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自2004年首批13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挂牌以来,已建立了32个人才小高地[3]。人才小高地主要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针对产业集群中的优势项目和空白项目开展研究。从布局看,这些高素质人才队伍主要倾斜于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重点优势产业、填补地域或产业(行业)空白的产业集群。广西师范学院的人才小高地就重点关注广西的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从理论上分析,广西区域性人才战略立足于开发本地优势产业和资源性深度开发,通过结构性调整来培养和引进人才,解决未来一段时期的人才需求。与其他区域相比,广西的人才战略凸显出自身的特色,尤其是在职业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有着自己战略的思考。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广西选取了职业教育作为自身发展的重点,强调职业教育在高中教育和高中后教育中的优先地位,这种政策取向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强烈影响广西教育的整体走向,对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概括起来,广西区域人才战略的重点可以表述为如下几个方面:1.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打造职教中心,并以此为契机,为广西工业化培养专业技术人员。2.利用区位优势,引进和造就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专业人才。3.确定人才开发重点区域,以北部湾经济区为龙头,以资源开发为辅助,地方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实现人才资源整合和二次开发,造就服务于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库。
二、区域人才战略对教师教育改革取向的影响
(一)区域人才供求关系使传统师范教育面临巨大挑战
1.广西普通中小学校教师需求量呈急剧下降趋势,职业教育师资仍有一定的需求空间2008年,广西全区有小学在校生4,448,080人,比2007年减少76,760人;招生765,620人,毕业767,240人;有小学专任教师218,040人,比2007年增加2,200人。明显的特征是:学生数在减少,专任教师有少量增加,增加比例为教师总量的1%左右,生师比为20.4∶1,基本上达标。小学教师补充的数量基本上维持在教师自然减员补充上,没有大量增加需求的可能。2008年,广西有普通初中在校生2,119,360人,比2007年减少53,080人;招生762,820人,毕业695,820人。有专任教师117,470人,比2007年增加370人。明显的特征是:初中招生与小学毕业生基本持平,说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完成,其维持率较好,但是就教师需求而言,新增教师极少,仅为0.31%。生师比为18∶1,基本达标,但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2008年全广西有普通高中在校生757,050人,比2007年增加2,360人。有专任教师40,810人,比2007年增加940人。基本特征是:高中在校生仅有少量增长,主要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扩大,2008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共招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新生29.00万人。普通高中的生师比约为18.55∶1,新增教师数约占总教师数的2.3%。说明普通高中阶段师资还需要一定数量的补充。职业教育师资则严重短缺,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奇缺[4]。
2.师范院校的师范生独特性正在削弱,就业优势地位在继续减弱首先,师范院校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不具备优势。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须采取较为灵活的教师招录制度。根据目前广西职业教育的状况,双师型教师相对偏少,但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生由于专业上的局限,很难进入职业中学任教,相对而言,工科院校的毕业生更适合于职业中学的教学,他们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之后更容易胜任职业学校教师。其次,“凡进必考”制度提高了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的几率。由于我国对教师资格制度采取公开考试的制度,规定中小学教师补充应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这种“凡进必考”的制度,降低了教师资格入门门槛。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大大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在提高,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再次,师范教育引以为荣的从师任教技能训练日趋弱化。当前粗放型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和从师任教技能培训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随着教师资格门槛的降低及教师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师范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市场竞争将更加严峻。
(二)区域人才储备战略转变要求教师教育的发展路径应当重新定位
从师范院校的发展路径看,我们已经走过了短缺教师的时代,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教师队伍的爆炸性增长时代已经过去,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必须转型。
1.区域人才储备战略从党政机关和学校转向企业和社区,要求师范院校必须承担起为企业和社区提供人才服务的责任告别短缺时代的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正在面临着两难的抉择:选择教师职业,竞争愈加激烈,选择非教师职业,社会认同度又不高。正如上文指出的,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在减少,地方人才战略在发生转变。过去的人才储备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和学校,现在大量的人才都流向企业和社区。人才储备战略的转型,客观上要求教师队伍培养是竞争性的培养,更多的师范院校资源应当转而为企业和社区培养人才,才能适应战略转型的需要。
2.师范教育转型基本完成,师范院校成为综合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由于社会对教师队伍的需求发生变化,在政策和战略布局上,国家对教师教育发展进行一定的调整,其支持的方向和支持的方式会发生重大的转变。具体表现为:
(1)减少师范院校数量,减少教师教育专业招生人数。十几年来,随着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调整,基本完成了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过渡,今后,本科及以上教师教育专业将主导着我国教师教育的走向。
(2)对教师培养和培训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认证制度。目前教育部已经推动此项工作的实施,许多不具备资格的学校已经被取消师范专业的招生资格。
(3)实行开放的教师资格培养制度和培训制度,鼓励竞争性地培养和培训教师。随着“凡进必考”制度的实施,教师培养制度将更多地落实到课程模块,而不是专业培养计划。随着教师学历的逐步提升,教师培训主要转向专业发展培训,培训项目也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具有较强教师专业指导能力的院校。
(4)扩大师范院校非师范类专业的招生规模。由于人才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师范院校毕业生垄断教师队伍成为历史,学校为维持生存和发展,开设非师范专业,扩大非师范专业的招生规模,提高学校的综合性,实现转型,是必然选择。如此看来,师范院校面临着重要的战略选择,一方面,将培养教师的职能集中于少数学校,通过教师培养资格认证和减少师范院校数量,减少新升格综合院校师范生招生数量等政策措施来实现;另一方面,原有师范院校通过招生专业的转变,摆脱原有师范教育模式,走综合培养模式。
(三)局部优势的专业化人才培养取向要求教师教育必须突出专业化的教师训练课程开发与实践
从广西的区域人才竞争优势战略布局看,利用区位优势,开发以北部湾经济区为龙头区域人才竞争优势战略非常明显。通过人才资源整合和二次开发,打造一大批服务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实用型人才和高端人才成为广西人才战略的重中之重。教师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母机,必将服务于本地的人才战略。对于那些有志于承担责任的师范院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突出自己在教师教育中的竞争优势,确保在新一轮的“圈地运动”中占据优势地位。从战略的角度看,任何组织都必须寻找到自己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优势。实践证明,竞争优势必须通过诸如兼并、技术壁垒、开发新产品等手段才得以继续维持。在开放的教师队伍培养和培训制度下,教师招录和教师培训都具有较充分的竞争。通过考试杠杆调节的教师队伍招录制度必然会集中到具有教师教育专业优势的少数师范院校。而培训制度的变革,也使各地区教师培训资源逐渐集中于少数优势师范院校。能够统领本区域教师教育的学校,其在教师专业化课程建设方面应当符合中小学校的需要,且善于开发新的培养和培训课程。十几年来,师范院校一直在寻求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路径和方法,多数院校整合学校资源,成立了教育学院,承担教师专业化研究和培训的职责。6所部属院校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改革,正在探索高水平师资培养的模式,为其他师范院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而越来越多的新升本科院校则逐渐退出教师培养的舞台,转而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服务。省属师范院校则通过人才引进和整合平台,拓展教师专业化服务的范围,尤其是开发教师培训市场,新一轮的教师教育“圈地运动”正在展开。
(四)内部协同发展和效益最大化要求师范院校的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大学与中小学协同发展
在战略管理中,协同作用是实现战略构想,整合内部资源的重要途径。它常常被描述成1+1>2的效果,教师教育体系中,各独立机构内部通过有效机制联合起来,其所产生的效益要大于各个独立单位各自努力所创造的效益总和。如何整合教师教育专业和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学界一直存在着学术性和师范性的论争。从理论上讲,学术性强调学科专业课程应当达到相应的水平,而师范性强调的是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否能够满足教师岗位的需求。从实践上看,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强调学术性作为基础,例如采取从本科即将毕业的学生中招录部分学生进入教师教育课程学习,在教师教育课程学习中,强调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另一种模式是将教师教育课程作为单独的课程模块,供本科学生选修,获得相应的教师教育课程学分,为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作准备,在这种模式下,教育实习作为一门课程开设。以上两种模式中,第二种模式被普遍采用,而第一种模式在部分部属院校中施行,一般是通过教育硕士学位课程或第二专业方式实现。从实施的效果看,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模式下,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有从事教师职业的意愿,而且可以保证学术性的前提下提供教师教育课程。第二种模式则是通过教师教育的课程来实现教师教育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这种课程往往是分散的,理论性的,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以实现其目的。从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上看,也存在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论争。在课程时数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任何加深单方面的课时数都必然导致另一方面课时数的减少。如何在这两者之间的权衡是每一所师范院校都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许多国家,理论性主要是通过大学独立设置教师教育课程而获得,而实践性培养往往依赖于与中小学校的合作,在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少数国家则将实践性课程全部下放到中小学校,由中小学校指导教师完成。在我国传统的师范教育中,实践性课程一般都是通过教育实习来完成,约持续4-6周,主要是通过将学生带到实习点,由大学带队教师和中小学校的指导教师合作完成指导任务,学生在中小学校中获得实习的机会。从实习授课时数上看,一般都保持一周1-2节课的水平,期间一般还承担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实习任务。理论性课程则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这几门课程来实现。以上论争不仅仅局限在理论上的探讨,不同的师范院校也在尝试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以协调学术性、师范性与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论争。在开放的教师教育体制下,并不存在着惟一正确的路径,但是内部协同是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实现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重要途径,这其中,教育学院和专业学院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成为师范院校做强做大教师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三、区域人才战略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改革取向
区域人才战略对所有的高等院校都产生影响,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到区域人才战略的转变。以广西的区域人才战略转变为基础,广西师范学院也正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我们认为,在区域人才战略背景下,广西的教师教育改革取向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育改革取向应当以区域人才战略为参照系
从广西的区域人才战略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人才基本战略。教师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师资应当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合格师资,为教师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基础教育是教师教育一贯而且基本的使命,新时期的教师教育改革无疑应当以此为基础来展开。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为传统的教师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职教师资培养创新、改革、新模式的探索应该成为基本方向之一。
(二)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和专业化应当加强
不可替代性是学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教师教育本身的不可替代性并不是制度设计的结果,相反,开放的教师教育制度并不保护不具有独特性和专业化的教师教育。传统的师范教育依靠“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基本教育理论课和“三字一画”(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教学简笔画)等传统教学技能的训练赢得社会的认可,但是,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新课改不断推进,传统的技能型教育显然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必须通过改革实现教师教育课程整体更新来实现新的教师专业化,适应社会对教师的人才需求。在改革过程中,广西师范学院依据新的形势,调整教师教育技能训练模块内容,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实践性课程,推进以“新三手”(现代教育技术能手、心理健康帮手、教育科研强手)为基本内容的能力培养,着手研究跨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师教育课程平台的建设,顺应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三)教师教育招生应当少而精,专业发展应当专而强
区域内师资队伍的现有容纳度有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面向应有所更多维度的调整。根据区域人才战略部署,师范院校应当充分发展非师范专业,以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同时,在招生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师范毕业生在就业适应性、能力多样性、职业技能的强迁移性上要有新的举措。既然,非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可以成为教师的合格来源之一,那么师范院校的师范毕业生更应该能够成为社会多种行业、职业的竞争者。为避免教师教育资源浪费,在招生规模上,应当强调少而精、专而强的战略。有针对性地扩大需求专业的招生,如广西的地理课程教师稀缺,广西师范学院作为惟一拥有地理教育专业的师范院校,就要扩大规模招生。职业师资缺乏,广西师范学院从今年开始举办职业教育师范专业,以争夺教师人才市场。在专业建设上,强调教师教育的专业化,通过专业化改造提升教师教育的品质。我们通过课程改革、教师资源平台建设、教师技能训练、与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方式提高学校在广西教师教育的知名度,推动教师教育人才的高就业率,扩大教师培训市场的占有率。
(四)整合资源,打造教师教育研究和培养培训基地
作为传统的师范院校,广西师范学院与其他兄弟院校一样,通过设立教育科学学院,引领教师教育研究,通过硕士点建设,为中小学提供服务平台。我们还要整合教师培训机构,通过教育科学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平台扩大学校在广西教师培训市场的影响,形成协同效应。我们还通过教改项目和教育科研项目实施,凝聚了一批骨干教师,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培训,提升服务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