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新生心理教肓体系构建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新生心理教肓体系构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新生心理教肓体系构建

一、大学新生主要的心理挫折类型

大学新生刚刚进入校园,处于心理发展的阶段,他们一方面思想活跃、富有理想、需求广泛、感情丰富、自尊心强;另一方面社会阅历浅、意志不坚强、白控能力弱、情绪波动大、心境变化快。与中学生活相比,新生在大学阶段的生活环境、学习要求、人际关系、个人情况、社会活动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很容易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心理挫折。

第一,生活适应上的无助带来挫折。“90后”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一直受父母的庇护,对家庭的依赖感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尽管大学新生大部分已经成年,但是还不够成熟。远离了父母的精心照顾,独自一人来应付各种生活琐事,大学新生初涉世事的畏惧感和远离家庭庇护的无助感会更加强烈。对于部分来自农村的大学学生而言,来到大城市和新的校园,在经济、语言、个人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个全新的适应过程。

第二,学习上优越感丧失产生挫折。能够顺利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一般都是班级或学校里的佼佼者,然而进入大学以后,如果还未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应新的环境,依然保持中学阶段的优越感,面对身边如此众多的强大竞争对手,完全陌生的专业学习和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心理容易受到极大的冲击,优越感逐渐消失,甚至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自卑起来。这个阶段由自豪感优越感到受挫自卑的转变,将对其整个大学生涯的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及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

第三,人际交往中的困惑造成挫折。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的,然而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人际交往的困惑。地域差异造成的观念冲突,家庭经济条件差异造成的群体分化,外貌特征等生理原因带来的自卑,独生子女特有个性带来的交际障碍,社会化的交往理念对原有思想的冲击,这些因素对新生在步入大学后的日常人际交往起着较大的影响。不少学生中学阶段只顾埋头苦学,忽视了培养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到了大学便不善于自我表达,也不喜欢交际应酬,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地影响着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四,社会实践的不顺导致挫折。每一名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曾多次地设计自己绚丽多彩的大学生活:竞选班干部,加入社团、学生会,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锻炼展示自我然而真正迈进大学校门之后,他们会发现事实并非自己设计的那样美好。倘若学生经历班干部竞选失败、同学排挤、团队中郁郁不得志、竞争中失利等,这些本应该通过自我反省和相互沟通解决的问题,会引发部分学生的不自信,对现实的恐惧、不理解,对学校、老师及周围同学的抱怨、憎恨,从而不思进取甚至自暴自弃。

二、大学新生心理受挫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大学新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学生的个人因素都是影响并导致大学新生心理受挫的重要原因。

第一,家庭教育的“两个极端”现象导致学生抗挫折能力下降。现代社会,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呈现出两个极端。一种是溺爱教育,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父母诸事代劳,这种教育方式使子女失去了成长中应该经历的一些挫折,独立能力差,依赖心理强;另一种是专制教育,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犯一点错误便叱骂,有的甚至加以“棍棒”,弄得孩子疲惫不堪,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孩子极度内向、孤僻、任性、叛逆,经受不起挫折。

第二,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部分中学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特别是缺乏抗挫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使得学校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缓慢,这些学生考上大学后,面对新环境和挫折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第三,新生入学面对学习生活的巨大变化。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是学习要求的变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大大增加,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增强;二是生活环境的变化,衣食住行学等日常生活要求学生自己安排,要学会集体生活;三是社会活动的变化,大学新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增多,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精力去安排课余生活。面对完全陌生的新环境,部分大学新生由于自理能力弱,适应能力差,会出现孤独、苦闷等挫折心理,有的甚至为逃避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

第四,部分大学新生自身对困难和挫折没有正确的认知。大学生如果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客观考察实际,确定恰当的自我期望水平,有助于目标的顺利实现。“挫折本身并不是导致情绪障碍的直接原因,对事情的看法,解释,信念,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然而,部分大学新生对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挫折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也没有心理准备。还有的学生由于不够自信,缺乏战胜困难、克服挫折的勇气,也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三、构建大学新生心理挫折教育体系的对策建议

1.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是构建大学新生心理挫折教育体系的基础前提刚迈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将会面对生活环境、人际环境、角色地位、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变化,在入学初期,全面深入地开展入学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具体来说,对新生要开展以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和基本要求,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对新生要开展以学习引导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的发展规划教育,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形成适度的期望值,使新生从入学开始就能步入科学的发展轨道。同时还应在新生中全面进行心理普查和重点面谈筛查,并针对具体情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便曰后提供有效辅导和跟踪咨询。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构建大学新生心理挫折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环节,开设专题讲座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途径。学校应当系统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向新生传授心理健康基本知识,为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角色转变,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健全人格,增强抗挫折能力。同时,结合新生心理普查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内容可涵盖人际关系、职业生涯规划、恋爱心理、网络心理和挫折心理等方面。学校或二级学院可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通过精心设计的心理游戏、团队合作训练等丰富多彩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达到“激发潜能、磨练意志、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

3.建立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是构建大学新生心理挫折教育体系的重要依托近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近扩大,面对数量庞大的新生,专业心理教师很难实时掌控全体学生的心理状况。因此,打造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是高校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托。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成立校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各自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班级心理委员一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一学院心理辅导工作站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四级学生心理危机筛查、预防、跟踪、干预机制,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工作局面。这样有利于全面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疏导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方面的困惑,防止学生因受到挫折导致的心理困惑,为受到心理挫折、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架起健康成长的“绿色桥梁”。

4.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实效作用,是构建大学新生心理挫折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的形式。对于高校来讲,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基本上都是以本校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来开展。因此,高校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心理咨询人员的组成上,要优化配置;在机构设立上应多元化,可按男女性别不同独立设置,为学生咨询提供便利。高校心理咨询老师或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多与受挫者进行心理交流,采取个别谈话、意见信箱、热线咨询电话、QQ咨询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给受挫者提供各种抒发受挫情绪的场所和机会,让他们自由地、毫无顾忌地倾诉自己的烦恼、苦闷和忧虑,把不满的情绪全部宣泄出来,以达到内心的平衡。

5.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积极作用,是构建大学新生心理挫折教育体系的有效抓手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群体,是学生当中的骨干力量。学生骨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力量。通过完善制度、搭建平台,可以建立学生骨干进驻新生自习教室制度,定期给新生解答各种专业学习疑惑,营造良好学风;可以建立学生党员联系新生寝室制度,学生党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面谈、QQ、短信等各种方式与新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并反映新生寝室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传授学习生活经验,交流学习方法,给新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可以建立学生骨干结对帮扶困难新生制度,让学生骨干与重点学生深入交流,多给他们鼓励和信心,帮助学生解决和处理好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扰,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

6.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构建大学新生心理挫折教育体系的必要途径新生进校伊始,高校在向学生强调学习重要性的同时,也应大力倡导学生重视参与社会活动,增强实践能力。实践活动是人的各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应当鼓励高校新生从繁重的学业中“跳出来”,让他们走进社会、深入群众,自觉投入到勤工俭学、志愿活动等社会实践中来,引导他们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客观分析自己,合理制定目标,提高挫折意识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积累抵抗挫折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