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创新教育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日益变化的世界需要创新教育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创新,而高等学校更是一个培养高素质、高文化、创新型人才的平台。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很深远的意义。然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如何解决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都已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1.1创新教育是知识爆炸、经济飞跃、科技改革的跳板
教育是创新的根本。发展知识经济、科学技术就要依靠科技创新、创新型的人才。人才是需要培养的,所以创新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现行的一些教材结构严谨,里面的一些结论是不许质疑的,这就给创新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当前,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一项发展战略。高等学校背负着培养创新型才的重大历史使命。大批量的创新型人才输入到社会,才能使国家富强。
1.2实施创新教育是改变传统教育的主要解决办法
在现行的教育制度评价中,学校领导一直看重学科的级别、SC1个数,这样是不可能有创新的。创新教育就是要通过培养创新人才来改变现行的教育制度。当然,现行的教育制度不是全部合理,但时代在发展,随着事物的变化,现行的教育制度需要注人新的活力,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使国家更为强大。
2创新教育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在针对大学生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调研活动中,对大约1200个师生(大部分是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对问卷的数据整理后,发现78.6的学生认为创新只是一个口号,自己没有体会到创新的内涵。68.3的教师认为现在的创新受到了当前一些政策的影响,2O.4的教师认为创新教育是冒险的做法,一旦不成功会影响人的一生。68.8%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学生组织、社团在高校行政化的影响下,创办的活动越来越没意义。27的学生认为在学生组织里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和人际关系。82.7%的学生认为大学里的教师和自己接触的非常少,一年和班主任见面的次数很少。当自己的意见和别人不一致时,67.3%的学生选择听取别人的意见。67.5的教师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意志力不坚定,课堂学习散漫。只有3.6的学生经常在实验室做实验。78.3的学生上大学就是为了以后好找工作,可以拿到一个文凭。诸如这类问题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高校现行的教育模式下,存在着有碍于学生发展的弊端。
2.1创新教育理论不足
方法研究不合理的影响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精神是一个人思想层面的体现,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处事层面的体现。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一切,所以创新能力是要靠创新精神作为支撑的。目前高校只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这一显性的层面,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是创新教育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的一个原因。社会上关于对创新精神的看法也不同。一种看法认为创新精神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含了一个人关于创新方面的各种认识,另一种看法认为创新精神就是有勇气,胆子大,是一个人意志、毅力的表现。我们认为创新精神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延展性的特点,在精神层面上包括一个人的个性、品德、修养、意识、情商,在操作层面上包括创新技术等。单纯的强调创新能力,没有建立创新精神的基础,这种创新能力是变味的、无意义的。创新并不是一个人潜意识的反映,一个人具有创新精神是因为他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敢于创新的性格,只有这些条件都具备了之后,才有可能创新成功。创新教育是有一定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伴随着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日益严重化,许多专家教授对创新教育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都有自己的研究理论,他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并没有广泛的宣传。特别是在大学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并不了解创新教育的实际理论及内涵,他们认为创新教育只是口头上的一个名词,这样以来,他们设计的教学环节还是以前的那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功底很牢固,但实用性不是很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前提就是要有一套完整的创新教育体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
2.2高等教育对大学生要求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现行的管理体制。我国的国情和传统的思想文化影响着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高校是学生迈人社会前最后受教育的平台,已经完全的融入社会,所以其管理体制也日趋行政化。高校各级领导也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冗长的管理组织机构会对高校的学风、教风造成严重的影响。“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还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先从培养一个人的思想人手。当然高校现行的管理体制有其一定的优越性,但这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创新教育也不是完全没有制约的,不能任着学生胡来。总之,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再有政府不应该直接干预高校的管理工作,尽量做到宏观管理。依然提倡教授与专家治校,扩大高校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以学生为本,这样才会对创新教育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能力的培养。学习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学习能力的增强又有助于理解更多的知识。因此知识与能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目前,高校仍为填鸭式教学,虽然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创新教育还只停留在口头上。“注重知识,忽视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没有考虑过知识的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禁锢了学生和老师的思想,学生已经习惯传统的接受教育模式,没有自主思维的意识,老师也忽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因此,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师丧失教学耐心,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创新教育的发展。
(3)过分看重文凭、轻视素质。文凭是证明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长期以来,社会上一直是认为学历越高越好。这样使人们进入一个只要学历高就不愁在社会上立足的怪圈。人们盲目追求学历,忽视自身素质的培养。学习知识可以提高自身素质,但并不是说文凭就等于素质,高分低能的例子屡见不鲜,这是与创新教育完全矛盾的。一个人的素质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高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文化积淀,忽视一个人的素质,只看重文凭是很不正确做法。
(4)注重理论知识,轻视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都是教师讲,学生昕,教师只注重理论分析,许多课程根本没有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所学到的一些模型都是假想的,从没有亲身的验证过,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考核环节也只是以卷面的成绩作为唯一依据,这些都是“注重理论知识,轻视实践”的表现。
(5)一味的继承、轻视了创新的重要性。在现有的教学方式中,高校的教师一般都是把前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注重原始知识的积累,而对于一些开放性、发散性的课题高校并不给于足够的重视。高校的忽视使大批学生被动的接受原有的知识,只注重继承,到大学生就业时,就会出现“高分低能”现象,高等教育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6)从众心理很强,不敢展示自己的个性。从众心理很重是现代人很显著的特点,这样对创新教育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学生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当大家都认为对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出来反对。这样就使大学生都成为了一个个很顺从的孩子,没有主体意识,不敢有自己的思想,害怕自己的思想与主流思想相悖,从而极大遏制了创新教育的发展。
(7)对于师生情感因素的忽视。高校对于学生情感因素的忽视也影响着学生的创新精神从教师角度看,教师不了解学生,认为对学生的学习应严格监督,如果没有监督,学生便会对学习松懈,掌握知识就不会牢固。近年来由于人数较少,高校开始扩招生源,但这样一来高校的生源质量有所降低,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更弱了,使教师更加强化了自己的观点;从学生角度看,学生不喜欢教师的说教,再加上社会上一些消极观念的影响更使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意见。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代沟,学生只在乎学习结果,只希望考试能够顺利通过,希望能够拿到毕业证,缺乏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好奇心;部分教师也只关心上好课,在课堂之外很少与学生沟通。
2.3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1)创新精神较淡是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现象。当代大学生,因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容易忽视对自身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不能形成知识网络,学习知识死记硬背,运用知识生搬硬套,处理事情死板。
(2)意志力不强,执行力不够。许多大学生在处理事情时,一开始是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激情的,但在处理事情的中期,因为执行力不够都半途而废,这样的创新也是没有意义的。
(3)动手能力差也是大学生群体的突出特征。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认知任务繁重,动手能力差,思维灵活性不高,这方面也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提高。
(4)不敢质疑自己认为不对的结论。受我国崇拜权威的思想影响,大部分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更不敢对老师下的结论提出质疑。怕受到谴责甚至对一些明显的错误也不予指出,久而久之,大学生自己的批判思想也就淡了下来。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亟需提高。
3创新教育的对策研究
3.1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
只有确定目标后,创新教育才能设计出具体实施的方案,才能总结出相对完整的理论结构体系。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创新教育应该以培养高素质、高能力、创新型人才为总体目标,在总体目标下建立教育制度创新、管理体系创新、思维理念创新等子目标,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目标体系。根据目标对创新教育做出具体规划。创新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创新有着自己的作用机制,而且创新还受到环境的约束,创新目标要与当前国情相结合与教育者相适应。创新教育就是为了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的模式转变。综合能力需要从各个方面的学习、活动中训练出来,因此,创新教育要从不同角度设计教育模式、培养方法。另外,大学阶段的创新教育的出发点不应盲目追求发明创造,而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情商,给于他们更多的自我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高文化、创新型人才。推行创新教育也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实施创新教育还是要注意积累基础性的知识,因为大学生在有了一个知识功底之后,才会有更高的思想。在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重新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系统,考虑适合现在社会,适合大学生本身的基础知识。同时,要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积累、不注重运用到社会中的教学模式。应该在教会学生学习知识中,教会学生找到自己的规律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包括:知识的基础性,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新事物的基本技能。知识的综合性,让学生了解除本专业以外的其他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知识的先进性,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要尽量的靠近世界的前沿,决不可只学习以往的知识,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学习一些淘汰的技术。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对事物的创新能力。对大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包括:训练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一些实例,不要执着于一个完整的答案,让学生自主的得出多角度的答案;鼓励学生跟随教授参加科研活动——通过跟随教授参加科研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处理事情的能力;尝倡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通过课外活动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培养与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这样才可以使他们在社会上立足,从而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3.2高校创新教育的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中,要尽量以学生为主体,所实行的管理制度尽量为学生服务。尽量避免高校管理体制的行政化,仍然提倡教授治校专家治校,要尽量的放开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实践,为他们提供安全可靠的平台。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设法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增强他们的执行力。加强人文教育,特别是工科类院校,要增设社科类课程,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修养。避免创新教育进入误区,要把握一定的度,对于一些实施性不强,研究价值不大的任务活动不能任着学生的想法胡来。创新教育是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教育。创新教育的结果一方面锻炼了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使其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另一方面提升了一个人的自身修养、道德情操,为我国的发展做出功不可没的贡献。创新教育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提高,使学生成为了教学当中的主体,真正的落实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指导思想。
3.3改变现行的专业课程设计
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随着学校科学发展的提高而增强。高校的一些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并非自己喜欢的。另外,有的专业过于学术化,没有人文学科,专业知识也过于陈旧。高校应该多开设选修课,增加选修课的学分,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现有的院系所分的专业是否合理,现行的教学方式是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学专业是否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现行的管理体制是否合理,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创新教育课程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主要环节。创新教育课程分为四类:基础知识课程、实践活动课程、自身修养课程和创新课程。教师的作用不在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指导学生,给学生解决疑惑,帮助学生去发展,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教师要带领学生做项目’,这样才会使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3.4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作用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教师不仅要具有很强的知识功底,还要有很强的教学经验。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不能不负责任的给学生机械化的讲课。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方法、能力、师德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以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并这并不代表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学生指挥教师。相反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确定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时,要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同时考虑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因材施教,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样就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能够顺利的完成创新教育的教学任务。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个群体性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各类群体都要从自身出发,深刻的感受创新教育的内涵,设计创新教育的方法。创新教育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认真的对待创新教育的改革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也有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创新教育一定要稳扎稳打,切不可只注重形式,否则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