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转型期教师价值观确立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教师教育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转型期特点
社会转型是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其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社会转型必然在教师教育价值观上反映出来,正如马克思所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教师教育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转型期特点:第一,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充满了价值观念上的矛盾和困惑。在经济改革、文化开放的大环境下,人的尊严与价值日益凸显,追求个人公平和效益的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突出,两种价值取向的冲突13益明显。第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体现强烈的参与意识。教育融入市场机制,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掺杂个人主义、效益至上和急功近利。第三,思维开放,更具有独立性,创新意识增强。在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上有许多尝试和创新。第四,道德价值观念呈现出功利化趋势,强调追求个人利益和效益。传统的教师教育价值观,在教学活动中,以社会发展为重心,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在教育目标上,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或科技水平的单一目标;在教育内容上,教授文化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和科学技术知识,对能力培养、智力开发重视不够。可见,社会转型期的教师教育价值观与传统的教师教育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二、教师教育价值观嬗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价值观多元分散化,教师教育核心价值取向不明确
转型期的教师教育核心价值取向不明确,不少教师不清楚当前提倡的主流教师教育价值取向是什么。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由各类师范学校包办,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方式、指导思想、课程设置都是整齐划一的,指导教师行为的价值评判也是统一的。在新形势下,教师教育以开放的体制纳人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教师培养由高等院校承担,各类非师范院校也开始开办师范教育,展现出多元化的施教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也就成为必然。有的认为,教育是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途径;有的认为,教育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手段;有的认为教育是提升人的社会价值的重要方式。关于教师教育的主导价值,每个人强调的角度都不一样。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增强,教师在价值取向上也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教师普遍追求个人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二)教师教育价值观完善过程中存在矛盾冲突
追求个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教师教育价值取向与实际通行的应试教育的教师教育价值观之间存在矛盾。在高考制度下,学校和学生不得不追求升学率,大搞应试教育,从而无暇顾及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与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冲突明显。教育个体价值观与教育社会价值观之间存在矛盾。目前教育个体价值观大行其道,但教育社会价值观的呼声仍然存在。前者关注个体,以促进个人知识、能力的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为宗旨;后者把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旨在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教育个体价值观和教育社会价值观如何辩证统一起来,仍然没能很好解决。最后,在效率与教育公平问题上也存在矛盾。理想的教师教育价值取向是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人均等的教育机会,促使每个人都获得发展与成功,而实际通行的教师教育价值取向是把效率看得更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让教育公平步履艰难。
(三)教师专业化价值判断标准面临挑战
教师专业化价值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教育技能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是一个综合指数。社会转型期的教师专业化价值标准不再只是关注教师品德的形成和知识传授能力,还必须关注教师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健全。教师应当成为孜孜不倦的学习者、教学问题的探索者、新的教学思想的实践者和教育改革的决策者。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判断,不仅在于会传授知识,还在于会组织学生开展认知活动;不只是满足灌输现成的知识,还要着力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获得终生学习能力。教师们也认识到自身的观念落后和知识陈旧,在教学技术上不断改进,对新型教学手段进行有益尝试。但目前国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素质提升的要求,教师专业化价值判断标准面临挑战。
三、社会转型期教师教育价值观确立的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师教育核心价值观
教师教育核心价值取向不明确,一些教师没有树立现代价值观念,教育知识陈旧,综合素质跟不上变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学校在办学方向、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观念陈旧,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步子迈得不大,教师教育价值观被弱化和边缘化。因此,在社会转型期,整合出全体教师认同的教师教育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我们应该确立的教师教育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突出个体权利、义务、平等的社会与个体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并把它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行为准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地位上,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活动,培养和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起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课程体系。这样的教师教育价值观,既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又重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应成为教师现实行为价值取向的标准,成为衡量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总之,教师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要回归到“人”的教育上,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教师教育核心价值观。
(二)把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社会创造力作为转型期教师教育价值观的发展方向
教师教育价值观发展的重点和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社会创造力。在教育发展中,我们要大力培养教师教育的“创新意识”价值观,通过教育价值观的调整,把教师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人的创造力上,改变目前以传授知识、灌输知识为主的做法。培养创新人才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和创造的能力,从知识、智力、能力和优良个性人手,激发学生对事物和社会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否能让学生在创新方面有所成长,要成为教师教育道德价值评判的构成部分。总而言之,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社会创造力要成为社会转型期教师教育价值观的发展方向。
(三)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实现教师教育价值观的融合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处理好教师教育价值观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需要树立共同的教师教育价值观的精神追求和信仰,寻求公认的教师教育价值准则,在同一的价值取向下相互配合、统一行动。为了实现整体价值的融合,要做到:第一,确立教师教育核心价值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面对不同的教师教育价值取向,我们无法拒绝,但要坚持核心价值观不能动摇。以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导向,与教育改革相联系,在兼顾个人利益基础上维护社会整体利益,通过良心自律、社会舆论监督和道德教育等途径,让教师教育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家接受、认同和遵从的判断是非与对错的标准,从而实现教师教育价值的融合。第二,在社会转型期间,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取各种教师教育价值观的合理因素,避免用一个价值观去代替全部,并与其他价值观对立起来。要求同存异,让冲突各方融合,最终达成价值互补。第三,健全各种价值观交流和对话的平台、机制,有效消除相互冲突的价值观之间的隔膜和误解,实现多种价值观在社会转型期的协调发展。第四,为多元价值观念的存在提供主流的社会价值规范,健全法律法规,引领社会转型期迷茫的教师教育价值观走出阴影。共同的教育价值一经确立,将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会持久地发挥导向和支撑作用。
(四)改革教师专业化的构成要素,确立转型期教师教育专业化价值标准
教师教育专业化标准应包括道德责任感、学科专业知识和研究、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价值观以及稳健的人格五个方面。我们首先要确立现代教师教育专业化的价值标准,并以此来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重新审视课程设置、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对教师培养过程中各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与合理配置。其次,以教师教育专业化标准为导向,针对在职教师进行进修和培训。政策上要有得力的措施,资金上有专项投入,各地区、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分批进行,以缩小差距。第三,依据教师专业化价值标准,配合新一轮课程改革,加强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的实用性,有针对性地快速提升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认知活动的能力,对教师进行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教师培训不能只学习理论知识,重点是掌握发展学生智能的实践能力,学习培养学生获得终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当然,教师专业化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也必须要上一个台阶,获取社会高价值的评价,必须与我国目前的考试制度改革相结合,统一现行教师专业化价值标准,使教师专业化水平快速提升。教师教育价值观的核心价值、教师教育专业化的价值标准以及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交织在一起的大环境中发生了各种变迁。我们提倡多样化,坚持主导性,主张在法制的基础上协调、解决各种价值观冲突,在教育实践中寻求交流、理解、沟通,逐步达成共识,让正确的教师教育价值观统率教师们的思想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