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藏区美术历史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美术教育
新中国成立前,寺庙教育起着继承、传播文化的作用,寺庙高僧、喇嘛肩负着传授藏文、经文、佛教绘画的任务,同时也讲述宗教因果报应、轮回运转的哲理。随着佛教绘画的发展,以及受外来艺术风格影响,寺庙大师进一步探索、研究寺庙教育,使其形成一定的程式、格局,依样进行模式化传教,再进一步形成一整套体系,代代相继相传。另外还有一部分民间艺人进行私塾传教,带徒传艺。此阶段画师接受藏族民间、寺庙,以及各地的传统绘画形式、技艺,其美术技艺发展较快,并代代相传。这时期藏族美术教学是直接进入实践教学,边做边学边总结,形成个性化的绘画手法和绘画图样。艺人用自制的矿物质色和笔进行绘画、描样,在绘制中形成特定的模式和规律无人打破,只是手法日渐高超,制作日渐精细,设色日渐明快,对比日益强烈。特别是吸收印度宗教艺术和文成公主进藏带来的中原绘画手法后,佛教绘画在特定的构图制约下,以中国白描画的铁线描勾勒形体,画面构图严谨饱满,富于装饰性、对称性,人物造型准确、生动,线条流畅有力,设色鲜艳、饱和、对比强烈,并有光感,善用红、黄、蓝、绿、黑等原始色,其勾线采用加工过的真金、真银,更显得画面富丽堂皇,再被艺人用软缎等高级布料装裱加轴成为卷轴画,显得十分贵重。由于对宗教的信仰和对神的崇拜,佛教绘画在整幅构图、制作中有着严肃、刻板的教学程序和要求,师徒都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因此不论是寺庙美术教育还是民间美术教学,传艺都在严格的工序下进行,在绘画技艺上一代胜过一代。佛教绘画大师还经常到印度、缅甸等地朝拜,吸收外来艺术精华。佛教绘画从内容到形式都吸收了印度宗教绘画、中原工笔重彩绘画的长处,加上自成的格局,风格浑然一体,形成闻名世界的东方佛教绘画艺术唐卡,成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寺庙、地方头人的规定,加上对佛教的虔诚、信仰,所以甘孜藏区出家人甚多,相应地学藏文、念经、学艺的人源源不断,这部分人虔诚、全神贯注,学艺较快,技法熟练,他们师承一脉,对事业极为专注,加上师带徒的清规戒律严明,这对佛教绘画、工艺美术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美术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藏族地区经济较落后,文化、教育也受到严重制约,加上藏族人民宗教信仰根深蒂固,到寺庙出家的青少年虽源源不断,国家也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新修学校,招生入学,但生源缺乏,大部分藏民对政府办学也持不理解、怀疑的态度。加上民族干部、民族教师极为缺乏,内地支援的干部、教师与藏民语言不通,无法交流,这对于教学产生了极大障碍。由于上述原因,藏族地区的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较为落后。随着时间推移,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政策的落实、贯彻、执行,大量培养民族干部、民族教师,特别是掌握藏、汉双语的干部、教师,并以康定藏区作为藏、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来办学,号召藏族人民学习文化,并逐渐开设美术课。当时美术教学的内容仍以民间工艺美术、唐卡绘画为主,教学方式上仍以寺院教育和民间艺人私塾传授为主,在教学方法上以特定的模式和工序向纵深发展,而不横向联系。随着形势的发展,藏区与中东部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愈加频繁,国家组织民族地区上层及民族干部参观学习,并大力进行宣传,明确办学目的,这使得学校生源日渐增多,学生开始学习汉语,接受各学科的教育,其中便包括美术教育。随着文化、艺术交流的深入,汉民族的一些宣传画、年画、独幅画逐渐发行到藏区。这些画有的以古代传奇英雄人物、藏民生活为题材,有的以植物为表现内容,日渐被藏区人民接受、喜爱,使得民族民间绘画艺术逐步扎根于藏区。而出于对藏区高原、山寨及古老神秘的大地、山川的向往,对豪放的藏族人民进行表现的创作欲望,一批批汉族画家开始进入藏区写生、创作,表现藏区题材的作品逐日增多。如,董希文的《春到藏区》发行到藏区,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样在无形间拓展了藏区美术教育的局面,使得藏、汉绘画艺术作品同时展现在藏区人民眼前。艺人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多种艺术技巧、风格的影响、启迪,藏民也受到多层次的文化艺术的熏陶,逐步意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对于少年、青年、中年等不同年龄段的人,美术作品欣赏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藏区教育体制逐渐形成,中、小学开始开设美术课,当时的美术课无教育大纲、无教材、无专职专业教师,不系统、无计划,只力求课程的完善,当时被人们曲解为一门“豆芽学科”,加上此时教育的主要精力被安排在语、数等学科上,美术教育长期处于低谷。由于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学校无绘画工具、纸张,这种状况长期严重地影响着美术教育,有的学生连颜色都分辨不清。然而寺庙画师、民间艺人仍然注重美术教育,佛教绘画、工艺美术仍发展着。特别是工艺用品较普遍地在市场上销售,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独特的民族绘画风格和传统的民族工艺技巧。经过进一步贯彻、执行民族政策和对寺庙的修整,佛教唐卡绘画从质量到数量都有所发展,也受到许多到藏区体验生活的画家的青睐和借鉴。
三、教育体制的形成
我党十分重视发展藏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这无疑对藏区美术教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教师们怀着赤诚之心和奉献精神,潜心于教育事业,加之教育体制逐步形成,美育便如种子得到雨露的滋润,从低谷中走出,逐步进入正常的轨道中。教师开始传授西方的素描,这是绘画的基础,素描教学使学生逐渐开阔了视野。但无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特别是没有专门教材,这严重阻碍了美术事业的发展和学生对美术技能、技巧及基础知识的掌握,以致教学质量仍然较低。但美术教育仍然像磁铁一样有着吸引力,随着初级阶段美术课的开设,学生掌握了最简单的几何形体,并且开始对美术产生兴趣,然而整体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均较差。而乡土佛教绘画艺术却蓬勃发展,在美术教育传艺上起着主要作用。由于藏民生活条件日渐改善,日用装饰品的需求量日渐增大,因此当地手工业发展较快,刀、马鞍、碗、服装等产品走俏。此时艺人们精心制作、钻研工艺品的图案花纹,促进了工艺美术的蓬勃发展。艺人们善用民族图案,如卷草、莲花、宗教图腾等,设色喜用红、黄、蓝、绿、黑,用金、银勾勒线条,一些民族图案造型装饰也开始被运用在建筑、家具上,如梁柱、天花板、橱、神龛、床等,但这只限于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寺庙也在修补壁画,增制唐卡,描绘柱、梁、神龛等。这些艺术活动、工作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培养了一批批藏族年轻艺人,使得藏族佛教绘画艺术后继有人。随着中东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对人才培养的注重,大批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学生开始进入藏区支教,其中康定民族师范学校得到整修,开始配备教学人员,课程开设逐渐完备。此时虽然有了从中东部地区分来的美术专业教师,但是仍然无教材,教师以西方绘画艺术教学方法为主进行形体教学,学生开始认识点、线、面、形体结构等,教师在黑板上作画,学生照着进行描绘,但学生描绘水平确实很低,在美术鉴赏方面,对美术范畴、画种的认识等诸方面都处于幼稚阶段,也谈不上掌握技能、技巧和美术基础知识。这种状况持续很久,但是仍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小学美术兼职教师,还有的学生进入中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佛教绘画艺术曾被当做宗教艺术,只在民间被研究、流传、推行。当时美术教师没有把佛教绘画艺术作为藏民族传统绘画艺术进行研究、挖掘、学习,让学生继承弘扬、古为今用,且美术教学缺乏主导思想,仅局限于让学生学习外来的形体结构和绘画技巧,这一度影响了对传统技法广泛、深入的研究;随着学校生源的增多,在私塾学习的人数相对减少,这些无形中削弱了对佛教绘画艺术的研究和继承,逐步造成佛教绘画艺术青黄不接;学校开设的课程没有乡土教材,大部分来支教的师范生对藏族的工艺美术及唐卡绘画艺术一窍不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艺术的发展。
四、美术教育重新进了正常轨道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美术教育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文艺工作者冲破层层阻碍,大胆创作,尽情抒发对艺术的热爱,美术作品洋溢着青春活力,既富有时代感又充分体现了各种风格手法,艺术事业日渐走向了一个新台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被纳入了教育的议事日程。民族的兴旺在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在于教师,国家十分重视大、中专师范生的培养,注重其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十分关心,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量援助。1985年建立的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四川民族学院),培养了一批批中学美术教师,使得藏区的美术教育逐渐跟上全国美术教育的步伐,逐步过渡到良性循环中。全国各省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展相继开幕,对民族地区艺术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民族地区的艺术界积极组织观摩,同时举办作品展,组织创作,培养了一代少数民族画家,地区美协美术活动开展频繁,艺术家绘画专业水平、创作能力大有提高,这对民族地区美术教育影响极大。学校组织学生观摩本地区画展,群众性少儿艺术活动也相继开展起来,这无疑推动了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关注美术教育。国家组织了一批美术教育专家、学者为甘孜藏区的学校编撰美术教学大纲、安排课程计划,通过不断调查、实践、探索,一步步完善、修改、充实,使师范学校和各中、小学校都初步有了美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美术课本;又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更进一步使美术教学大纲做到切实可行,而且要求各地研究、充实乡土教材,从而使得甘孜藏区美术教育初步具备了较完善的体系,美术教育发展良好、运转正常,整体水平有了提高,更使社会、家长认识到美术教育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儿童智力开发,想象力、创造力培养的深远意义。此时,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普通大学、高中开设艺术欣赏选修课,初中、小学、幼儿园安排艺术欣赏为必修课,师范学校则在将其列为美术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又开设选修课供其他专业学生选修,并配备专职大专院校美术系毕业生任教,尽力配备教室、教具。美术大纲是必研、必学、必修之文献。此外,自治州还开展各种教学研讨会、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大赛、优质课比赛等。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的宏伟事业,是千秋万代的大业。学生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公民,而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学校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即审美教育和美术技能、技巧教育。在甘孜藏族自治州这金子一样闪闪发光的文化瑰宝园地,有着影响深远、闻名世界的佛教艺术,有一批藏族画家(他们都是2O世纪60年代由国家教委委托四川省高教局指定四川美术学院培养的一批藏族学生)在故乡辛勤地耕耘着、发掘着、开拓着,借用传统的佛教绘画形式来反映美好的社会,受到省、州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甘孜藏族自治州藏画作品在北京、香港、阿尔及利亚等地展出,一些画家还到美、英、法等国家举办了个人作品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在国际、国内的美术界享有一定声誉。l996年,四川省文化厅、省民委,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组织了一次甘孜藏族自治州藏画新作品展,影响极大,省电台、省报作了高度评价,这无疑对推动甘孜藏区美术教育事业,进而促进甘孜藏区的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培养民族艺术人才必须从小抓起,从师范美术教育抓起,培养一批批教师,才能推动整个藏区美术教育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