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留守儿童教育思路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留守儿童教育思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留守儿童教育思路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难负教育责任。农村留守儿童中较多是隔代监护,由其祖父、祖母或外婆抚养。对于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由于祖辈的文盲率较高、文化水平较低、年老体弱,并且负担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只能解决留守儿童的基本温饱问题,很难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和心理上的沟通。由于部分老人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过于迁就,导致孩子任性骄纵,不听管教。部分留守儿童因缺乏家庭教育,从小就沾染上抽烟、赌博、偷盗、打架等不良习惯,给留守儿童未来发展、家庭生活,以及社会治安等带来较大的隐患。此外,部分外出务工的家庭其经济收入较好,并且了解有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社会上很难找到工作.造成他们产生对孩子“读不读书都一样,读不好书就打工”的想法,甚至在社会上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消极影响,导致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观念淡薄,重视程度不够。

2.学校教育师资薄弱。教学内容单一。据统计农村留守儿童比较集中在四川、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广西、贵州等经济欠发达省份,这些省份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学校管理不健全。农村小学1—6年级主要开设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美术、音乐、体育等文体类课程几乎是空白.留守儿童受到的学校教育比较单一。而且,农村小学教师大部分是“半工半农”,师资中受过师范教育专业培训的专职教师较少,教师上完课后还要做农活,难以做到专职专心;此外,农村教师的流动性较大,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涉及较少,教育内容单一枯燥.严重制约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3.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身心安全留隐患。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双方或一方隔离。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内心的困惑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得不到父母和家庭的支持、帮扶和疏导,长期处于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现消极情绪,表现出留守儿童内心孤僻、自卑、任性、暴躁等不良心理状况。由于学校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经费支持等多方条件制约,农村中小学尚未开设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以及心理异常儿童筛查、辅导、救助等心理帮扶工作。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得不到保障。对心理健康异常的留守儿童的初级社会化和未来成长成才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也给农村校园安全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和社会治安埋下了潜在的危险。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分析

1.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虽然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城乡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内陆省份和沿海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较突出,资金、劳动力、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大部分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较落后.农村富于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加之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造成劳动力流动与户籍流动脱节,农村儿童进城读书受到户籍制度制约,使农村儿童不能随父母进城就学,形成大批“留守儿童”。因此.国家应从宏观角度出发.注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区平衡,通过经济、税收、行政等制度调节地区发展不平衡,调控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性,力争做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缩短城乡发展差距,缩小留守儿童规模。同时,通过调整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平衡,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政策.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此外,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国家可以适当扩大公办学校规模,放宽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的门槛,让部分留守儿童可以随其父母迁入城市就读。

2.优化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农村中小学肩负着农村留守儿童九年义务教育的重任,其教育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师资队伍建设、资金保障,以及学校管理等密切相关。由于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师范类人才结构不合理和农村经济落后等多种因素影响,每年培养的师范类毕业生难以下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得不到补充与更新;而且,农村中小学较优秀的老师也一心想着往条件较好的城镇中小学调动,导致农村中小学优秀师资流失严重,师资队伍不稳定,教育质量难以保障。由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滑坡,进而引发农村中小学生源集中涌向教学水平较好的城镇中小学,导致农村中小学招生困难,办学规模不断缩减;而城镇中学则难以承载.不断扩充学校规模,产生“超级中学”现象。随着大批农村中小学生涌向城镇读书.则给农村中小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均带来额外的困难与负担。为此.我认为:一是国家要进一步完善和鼓励应届师范院校毕业生投身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政策制度,让他们愿意留在基层、扎更基层、服务基层,从而扩大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二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让农村中小学教师愿意留在基层、甘心留在基层,增强归属感和成就感。三是由政府指导开展城镇中小学与农村中小中短期的师资交换.实现“强帮弱,富扶贫,劣学优”的良性互动.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四是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优秀教师深入农村中小学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此外,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存在“半工半农”、收入偏低等特殊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开展培训工作尽量减轻农村教师的经济负担,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免费培训或给予一定培训补助,使农村教师安心地接受培训,从而增强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农村教师水平。

3.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寄宿率,实现全天候监护。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学校之外的学习与生活得不到家庭的有效管教,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监护或监护不力的状态,其人身安全受到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威胁。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快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留守儿童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以及日常生活有保障,道德养成和行为规范有指导,解决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父母的后顾之忧。通过实行留守儿童学校寄宿,老师可以较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及行为表现。通过建立学校、家长和留守儿童的定期沟通机制,学校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让他们适时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同时也使留守儿童能够获得父母的关心关爱,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此外,社会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周边环境治理,加大电子游戏厅、网吧、歌厅、舞厅等娱乐性经营场所的整治,为留守儿童提供一片健康文明、安全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社区教育。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与农村基础工作最密切的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可以发挥政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的职能,充分利用退休教育工作者、生源地的在校大学生和政府退休干部等,整合乡镇、村的教育资源,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村或镇建立留守儿童社区教育。社区为留守儿童家庭登记造册,定期开展家庭走访,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等,并将情况反馈给远在外地务工的父母,增进亲子沟通和亲情互动,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的缺失。同时.留守儿童教育社区可以利用寒暑假对他们开展统一的学习指导和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避免留守儿童假期放任自留的情况。

三、结语

由于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农村留守儿童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作为承载外出务工父母众多期望的留守儿童,其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携手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平等、自由的教育环境。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