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语文教育新课改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文字功夫”与“口头功夫”的反思
儿童在入学前已基本掌握了口头语言,入学后学语文,虽然口头语言尚待继续提高,但重点和难点,无疑是书面语言的读与写。加上汉字这种表意文字的特点,远比表音的拼音文字复杂。因此,我们的识字、写字教学任务特别繁重。我们说一个人语文功底不扎实,往往是由于文字功底不扎实所致。反思我国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讲问,学生答读颇为忙碌,但一堂课下来往往很少用笔,语文课成了“君子动口不动手”。
二“、习得”过程与讲析过程的反思
我国的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心理语言学”认为,每个人的第一语言(母语)都是在他一岁半到六岁之间,随着发育成长而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下自己获得的,这就称为“语言习得”。这种习得过程,一无专职教师,二无专用教材,三无专课讲授,四无强化训练,其习得的迅速、高效与进入学校后“学得”书面语言时的困难重重,形成了鲜明反差,其原因何在,值得我们反思。当然,儿童学前期的“习得”与上学后的“学得”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无定的,自然而朦胧的;而后者是规定的,自觉而明确的。但我们不能据此就把两者对立起来,儿童在“习得”过程中固然不免有某些“学得”因素;而儿童在“学得”过程中,更应当借助“习得”的规律,借鉴“习得”的经验。即应当注重自主的实践演练,在生活中运用。现在的问题是语文教学总是有意无意地违背了母语的习得规律,如课堂教学过程以讲解提问分析为主,割断了与生活交际的联系。学生在瞄准考试的题海中沉浮,既失去了主体地位,又缺少真正的语文实践。
三、教育永远指向未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提出了人的发展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当代教育致力于教育工作,却缺少统一的观念,每年出版不计其数的文章书籍,教学方法和技巧也不断花样翻新。每一个教师为教育花出的心血是前所未有的,但因缺乏一个整体,却给人一种无力之感。综上所述,当前语文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西方教育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问题的解决,靠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与相关部门教育思想的进一步转变,对学生学习要求的进一步转变;编写进一步切合学生学习实际,切合社会需要,能够学之致用,不用束之高阁的学习内容;教师教学进一步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各自情况进行,教会学生求知,教会学生做事,教会学生生活等。只有弄清语文教育中学生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才能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完善自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