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电影与审美教育区别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电影与审美教育区别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电影与审美教育区别

一、主旋律电影审美感兴能力的培养

主旋律电影通常是通过再现历史现实来激发人类情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感兴能力。主旋律电影不同于其他影片的一大特点即在于其更加客观而真实地重述历史和现实。2009年,中国生产出一大批以建国60周年为题材的主旋律影片,其中以《建国大业》最受瞩目。影片真实地讲述了从抗日战争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和召开,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派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结下的深厚情谊。2011年的主旋律影片《建党伟业》,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影片以、、陈独秀、蔡和森、、等最早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拍摄的影片《辛亥革命》主要讲述了从1911年初到1912年初,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推翻帝制,实现民主共和而展开的一系列革命事件。中国的革命党人在结束2800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的付出,赢来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这些主旋律影片,使我们认识到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了解到老一辈革命者们百折不挠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勇气。主旋律电影通过描述重大的历史事件,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激发人们的情感,提高审美感兴能力。审美感兴能力并非简单的认知能力,而是通过表象去感悟生命意义、体味其中真谛的能力。《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和《辛亥革命》三部影片,不仅仅使受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新中国建国、建党和实现民主共和的历史,也从中深刻认识到前辈们为了心中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这些主旋律影片的特殊身份使其更加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感兴能力。

二、主旋律电影与审美情感的培养

当今这个时代,是情感淡漠的年代。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技术,给人们带来巨大财富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灵魂的虚空与情感的缺失。对审美情感的培养在当下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审美情感并不局限于日常生活中的意志与欲望,也不只满足于艺术带给我们的刺激与享受。审美情感是艺术所赋予的一种形式化的情感。正如苏珊•朗格所说,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形式,而这种情感就是审美情感。以当代电影的发展速度和受众来说,其是最有助于培养审美情感的一门艺术。电影可以将被人们遗忘的、美好的事物真真切切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以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虚空灵魂的填补。不同于其他电影,主旋律电影主要培养的是人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情结。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大都表现了祖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和为了解放与和平而英勇战斗的民族英雄形象,这些影片所具有的审美教育意义是其他影片所无法比拟的。影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和《辛亥革命》展现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让我们认识到各个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辛亥革命》用封建王朝的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来激发我们树立远大理想、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情怀;《建党伟业》通过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让我们更加热爱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共的领导下。《建国大业》重温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历史事件,使我们了解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激发我们更加浓烈的爱国热情。同时,三部影片也对英雄主义作了最好的阐释。《辛亥革命》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也让我们了解到英雄人物的生活细节与情感,拉近了英雄与我们的距离,用现代人的艺术观诠释了英雄主义。《建党伟业》一改主旋律影片大量使用战争场面的传统,而是抒发汹涌澎湃的英雄之气。末世枭雄袁世凯,有勇有情蔡锷,孤胆英雄,少年才俊,英雄之气充斥整部影片,给我们带来极大的震撼与鼓舞。《建国大业》导演韩三平称《建国大业》是一部“英雄史诗”类电影。影片中尽数“风流人物”的英雄气概,他们的智慧、情怀与理想对我们产生深刻的影响。主旋律电影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就是能够使我们观影中所产生的爱国热情和英雄崇拜升腾为观影后内心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情结,在这个情感淡漠的年代,找回最最浓烈的审美情感。

三、主旋律电影提升审美教育功能的新举措

当下的主旋律电影较之传统的主旋律电影有了很大的改观,传统的主旋律电影政治导向性过强,题材的选择面过窄,人物刻画过于模式化,使得大众产生一种排斥和拒绝的心理。当下的主旋律电影更注重时代特征和受众的心理,从各个方面寻找突破点,以求得到更多的受众和更好的发挥审美教育功能。

(一)审美取向的转变

主旋律不再等同于说教。过去的主旋律电影过于说教和宣传,使影片的内容和形式都显得过于模式化,导致一些年轻观众对主旋律电影产生反感,其审美教育意义也因其过于浓烈的政治性而逐渐削减。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打破了主旋律电影刻板的模式,题材的选择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大众的审美兴趣,减少政治说教意味,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2009年,我们迎来了主旋律电影审美教育的春天,大批优秀的主旋律电影不断涌现。揭秘内幕的《天安门》、幽默沉重的《斗牛》、悬疑刺激的《风声》等多元化的电影题材,既丰富了银幕、提高了票房,又娱乐了大众,扭转着人们对主旋律电影几乎已经根深蒂固的认识。主旋律电影对历史和现实的展示更加人性化。传统的主旋律电影给人的印象总是宏大的战争场面和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是宣传国家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和说教的工具,缺乏艺术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当下主旋律电影一改往昔的概念化和说教化,更加生动感人且贴近生活。影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和《辛亥革命》都避免了使用大篇幅战争场面的描写,利用更多的文戏,理性而平静地把历史展示给观众;对影片中的英雄形象作了细节化的处理,他们不再是传统主旋律影片中的“神”,而是跟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人,是和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的民众的一分子。主旋律电影审美取向的转变也改变了人们对主旋律影片冷漠的态度,使主旋律影片更符合时代要求,贴近大众审美心理。

(二)商业娱乐元素的注入

大众的审美兴趣决定着其对电影题材的选择,而审美兴趣又源于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当社会处于动荡变革的历史时期时,受众更希望了解的是社会事实和重大事件。但在当今社会稳定的和平年代里,受众对重大历史题材的关注和热情正在减少。那么在和平年代里,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主旋律电影该如何点燃受众的求知热情呢?主旋律电影要想得到大众的接受与喜爱,就必须符合时代特征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当下,娱乐性较强的商业电影是最受大众欢迎的电影类型,因为商业电影更接近现代生活,贴近受众心理,且更具流行性。任何艺术形式都只有得到大众的认可,才能够实现其艺术价值。主旋律电影也开始通过商业娱乐元素的注入来激发受众审美兴趣。商业片中经常使用的“人性化”“调侃”“反讽”等多种表现手法开始出现在主旋律电影中。艺术性、教育性再加上商业性,令中国的主旋律电影赢得了更多的受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获得了喜人的票房成绩。

(三)明星和特效的引入

主旋律电影吸引大众关注的方法之一是制造明星效应,但明星偶像对于主旋律电影来说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明星精湛的演技给受众带来审美享受,明星的加入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影片的档次。影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无一不具有强大的明星阵容。《建国大业》打开了明星助阵主旋律电影的新局面,影片的全明星阵容可谓是4.15亿票房的强有力保证。接下来的《建党伟业》和《辛亥革命》中也都“星”光灿烂。明星的加入为主旋律电影带来了受众和商机,也将影片的审美教育意义普及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但另一方面,被明星所吸引的受众,在观影时会出现只看明星而忽略影片情节的现象。明星们走马灯似的轮番上阵,使人应接不暇,观众往往只沉浸于对明星的评头论足和对下一位明星的期待中,而无暇体味影片的审美教育意义。这也是主旋律电影在今后的创作需要注意的问题。此外,主旋律电影开始大量使用特效,给受众带来全方位的审美冲击。对于受众来说,他们最先接触到的是电影银幕上利用声、光、影、色等技术手段所展示出来的电影画面,所以,电影特效的引进,不仅能提高受众对电影的审美能力,也可以使电影的审美教育功能得到更好的实现。《辛亥革命》是今年主旋律影片中最大手笔的制作,影片共用了500多个特效镜头,其中恢宏震撼的战争场面是影片的一大看点。优质、逼真的影像画面给受众带来了审美感官上的刺激和享受,也吸引更多的受众来领略主旋律影片的时代魅力。中国主旋律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影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和《辛亥革命》为当下的主旋律电影树立了典范。这几部影片的出现为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主旋律电影改变了以往浓烈的政治说教意味,更切合时代特征,贴近受众审美心理。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主旋律电影的艺术魅力,使之为中国的审美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