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家级教育试点革新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国家级教育试点革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国家级教育试点革新

【项目一】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试验

1.探索干部教师分层交流机制。选派干部、教师跨校交流,通过指导团队、跨校兼课等形式,形成学区之间优质师资的深度共享机制,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育人水平,实现优质校和普通校的合作共赢。2.探索实施深度联盟机制。尝试“大年级组”制,探索同学段不同学校之间的带动机制,实施同师、同课、同年级课表联排策略,切实缩小校际差距。探索九年一贯制教育经验,利用优质初中与普通小学联盟模式,实现软硬件资源共享,提升小学办学水平。探索“一长两校”的学校管理模式,实现不同学校软硬件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均衡发展水平。3.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均衡发展。充分利用“学习e网通”平台升级功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课,享受不同学校的课程资源;实现教师远程研修、在线研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该试验项目计划5年完成,参与学校有北京市文汇中学、史家胡同小学、东四七条小学等7所学校。

【项目二】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试验

继续完善“名校办分校”管理机制,尝试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加强校际合作,向外区输出北京市第二中学、北京市汇文中学、府学胡同小学、光明幼儿园等一批中、小、幼学段的优质教育品牌,创建干部教师和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发挥名校、名园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该项目试验计划3年完成,参与学校有府学胡同小学、板厂小学等7所学校。

【项目三】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

推动办学监督机制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作用,加强社会监督,提升学校依法规范办学水平。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在课程改革、学校内部管理、考试招生等方面进行实验,积极探索基础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该项目试验计划5年完成,参与的学校为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

【项目四】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

优化三级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和地方课程建设,推进学校以课程为核心的特色发展,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课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改革,逐步建立以学生主动、高效学习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能力;以教学常规研究为宗旨,探索区域及校本教研方式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健全并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该项目试验计划3年完成,参与学校有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和平里一小等10所学校。

【项目五】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试验

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高校、科研院所、社会资源合作机制,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加大校本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力度,构建开放的课程体系,充实前沿的学科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该项目试验计划3年完成,参与的学校有北京市第五中学、北京市汇文中学等7所学校。

【项目六】开展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试验

深入挖掘学校现有文化的核心内涵,提炼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学生多元发展为本,为学生自主发展、个性成长创造条件,形成有利于特长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及评价机制。深化“蓝天工程”品牌,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共享基地、校外活动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基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1.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一批有文体艺术特色的普通高中,探索特长学生培养模式。继续推行文体艺术类会考课程替代制度,探索高中与高等学校特长学生培养联动机制。

2.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发挥综合高中、职普融通等办学模式的优势,探索人才多样化发展途径,实现普高学生与职高学生互认学分,搭建普高转职高的转换机制,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增强学生职业技能,促进专业技能人才的成长。

3.探索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成立国际青少年交流学院,统筹资源,扩大对外交流,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品牌建设,开设中学第二外语(小语种)的课程,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努力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该项目试验计划3年完成,参与学校有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崇文门中学等11所学校。

【项目七】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试验

依据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的理论,结合公民道德、公民价值、公民知识和公民参与技能四个方面的公民教育内容,开展“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的项目试验,下设三个子研究项目,从多角度开展小学、初中、高中衔接的以培养社会人为目标的德育创新试验。

1.东城区中小学特色德育体系构建。包括德育目标体系、德育内容体系、德育途径体系、德育方法体系、德育保障体系、德育评价体系。研究过程中,将使区、校、班三级掌握构建德育体系的理念、方法,提升具体规划区、校、班级德育的能力。

2.社会大课堂市级资源单位课程开发。以现有的“蓝天工程博览课”的开发与实验为基础,进一步开发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教育活动及课程序列。把“博物馆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教育形式之一,加大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源单位合作的力度和深度,研究制定“教育计划书”。探索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作为教育教学的必修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先进评选、升学、考试毕业资格认定范畴。

3.东城区中小学优秀班主任队伍建设。重点在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保证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政策机制;研究探索班主任专业发展和成长的有效机制;实施名班主任培养工程。该项目试验计划2年完成,参与学校有北京市第二中学、光明小学、新景小学等60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