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与社会教学特色创建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与社会教学特色创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育与社会教学特色创建

特色学校的定位首先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1.学校特色定位是教育国际化的形势需要

世界各先进国家都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美国高中生在暑假大都参加工作,做义工、做小时工、做实习生。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丰富了阅历,增长了才干,为步入社会积累了经验。英国家庭鼓励学生假期到其他国家的学生家庭互换居住、旅游、学习当地语言。在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历经半个世纪。颇多曲折,经验相当丰富,教训相当深刻。第一阶段(1949—1979年),发扬传统经验,亦存在经验的误用;第二阶段新时期,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推进,普通教育追求升学率的加剧,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结合受到冷落。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一明确表述,使我们更加明晰了我国实践与研究的明显不足:主要关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重视不够;主要关注走出校门和课程建构的形式,忽略了学生自主实践的研究;普通高中的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实践几乎处于冷落状态。我校一直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办学思想,并在实施“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方面具有优良传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校实施“开门办学”,建立了分校和学农基地,校园内开辟“菜园”,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北京日报》专题报道了此经验,全国除台湾和西藏外的省市自治区都有代表团到我校参观学习。七八十年代学校开办“力达塑料厂”,成为本县唯一盈利的县级企业,每周必有班级到校办厂学工,每学期安排一周固定学工时间,并写进课表。新时期校办厂关闭,取消了固定学工时间,但德育处积极探索建设学生实践基地,出版了《学生社会实践论文集》三册。2000年起学校开设选修课,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新课程推行后“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必修课,在挖掘本地教育资源、专项探究方面取得一些成绩。

2.把学生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课程大背景下,我们进行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融合于新课程的尝试,并做到了“进课表”,试图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各个学科整合,探索“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化的路子,我们在困惑、反思、学习、求索中得出:密云二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反思新课程的优势与劣势的前提下,规划自己的发展定位———重新审视学校校训“厚德博学、善思笃行”,强调知行合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挖掘学校特色内涵,将其学校办学理念定位在“创新践行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促进学生优势进一步发展,克服学生发展的劣势,使学校走在全市同类校的前列。

特色学校的发展必须具有创新思路

1.找准突破点

《规划纲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发展了我国教育方针的内涵。我校突破的重点不是停留在教育服务社会的层面,而是谋求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变原有的狭隘的思维、封闭的视野、单一的学习方式,为开放的思维、广阔的视野、多元的学习方式。

2.提出创新践行新思路

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一理念属地化、校本化具有全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特别是与属地发展功能定位切合,与家长和学生需求紧密结合,与学校长期发展相吻合。

3.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目标

通过创建活动改变过去学生单一重复的、封闭僵化的、大运动量的学习方式,践行“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标,促进学生形成多元自我的、开放鲜活的、精练高效的主动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