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灾区教育发展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震后汶川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这里所述的问题是教师、学生、家长及学校内部管理相对于地震前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地震后教师的变化
1.教师心态发生了变化:相比地震前,教师更加关注自己家人,更加重视亲情,尤其部分教师在异地复学返回本地之后,表现更加明显。
2.地震后教师的不满情绪:①到外地的异地复学让老师看到了内地和沿海的发展,心理有了一定失落感。②地震后,社会和政府关注重点在学校,学校重点在学生,而对教师关注微乎其微。③地震对教师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而灾后社会和政府并没有相应帮扶。原计划要异地复课3年,很多老师把生活用品送给了亲戚朋友,而实际异地复学只有一年。老师们回本地复课后,需要重新购置生活用品,而灾区物价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加大了老师生活负担。④地震后教师人均居住面积减少。地震后政府虽然修建了教师周转房,但是相比地震前,教师居住面积减少了。而且房子的一些基本居住功能不完善,需要老师自己花钱去改善。⑤地震前没有房子的教师在震后有周转房,政府给予有私房的教师一定的补贴,部分教师一家人还住在十几平方米的一间屋里。这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命运还不如农民。
3.城区新修学校模式变化,加重了教师工作负担:震后城区修建的学校都是仿照沿海发达地区模式,教学区和居住区分离开来,只修建了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没有修建教师生活区。新学校修好后,教师需要在自己居住区和教学点之间往返。老师花在路途中时间每天大约有1-2个小时,现在学校已经为教师上班交通问题做了一些工作,如购置了工作交通用车,成立了教师食堂等,但交通拥堵的现象不是学校能够改变的,这让老师在工作中感到不便。
4.地震后绩效工资的实行让教师之间矛盾加强,同时也导致了教师教育教学的功利性,加重了教师生活负担。绩效工资实行虽然让教师工资绝对数增加了,但是灾后,物价上涨幅度超过了工资上涨幅度,教师工资收入实际下降了。地震后老师对收入关注强度降低,30%的浮动工资并不能刺激教师工作积极性,反而导致了教师这样心态:只要是多做工作一定要让领导看见,以便能在30%的浮动工资中体现。
5.在异地复课期间,由于将来会怎么样不太确定,教师队伍不太稳定。
6.教师工作压力与精神压力加大。地震后全国关注汶川,教师们无不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以报全国人民的关怀之恩,但所面临的困难需要自己克服,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精神负担。
(二)地震后学生变化
1.学习态度:地震后,学生学习态度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为不肯学习,对学习成绩没有以前重视,喜欢和老师作对(有可能是地震造成的心理反应,而又没有舒缓渠道,找不到突破口)。
2.主体意识加强:地震后,由于社会对学生关注使得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加强,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有“学生就是上帝”的想法,表现在学生没有以前听从老师引导,不大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3.异地复课的学生在外地备受呵护,回到家乡后这种呵护已不复存在。
(三)地震后家长变化
1.家长对孩子的健康观点变得更加关注孩子安全问题:家长对自己孩子健康主要关心点在生命安全方面。部分家长不是重视子女是否成才,而是在乎子女是否在学校受委屈。
2.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降低:家长不再像地震前关注孩子成绩,对老师工作配合度在下降。由于社会对孩子的关注,家长也有“孩子就是上帝”想法,只要孩子能安全活着,家长对成绩或是其他方面的情况没有以前在意了。另外,地震后政府和社会对农民的大力支持,帮助农民解决了住房等问题。农民房子修建的像别墅一样,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可能是家长降低孩子期望值的一个原因。
(四)地震后学校管理方面的变化
1.灾区新建学校配置的先进设备设施加重了学校管理的难度。新修建的学校有了很多现代化的教育设备设施,这些现代化的教育设备设施相比之前至少前进了30年,运行需要专业人员和相应资金支持,而现有的人员和资金并不能让这些现代化的教育设备设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2.教师心态变化和灾后绩效工资实行也加重了学校管理难度。家对金钱收入没有以前看重,绩效工资不仅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而且带来了教师间因为收入分配的差距而产生的矛盾。
3.教师教育培训在地震后对工作在一线老师有所加强,对学校管理层有所下降。
4.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带来了运行成本的剧增,而学校办公经费则不能满足现代化设施的运转。地震后汶川县教育教学水平相比之前有所下降。震前,汶川教育在阿坝13个区县里排在第一位,灾后有所下降。高考成绩下降可能有50%源自于地震影响,中考成绩可能有70%源自于地震影响。
二、汶川教育事业发展可以把握的机遇
尽管地震后汶川教育事业发展受到重创,但困难与机遇并存,我们只要把握好这些机遇,汶川教育事业就能迅速恢复并超越震前水平。
(一)宏观上的机遇
汶川县教育事业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机遇:一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教育的地位从“首要位置”到“突出的战略位置”,再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中央对教育将有大的投入;二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给汶川带来全民受教育的机遇;三是第五次藏区工作会议有关加快藏区教育发展精神带来的诸多机遇;四是第二个西部十年行动计划所带来的机遇。
(二)微观上的机遇
5•12地震给汶川县教育带来的机遇前所未有:
1.中央政府及广东省对灾后重建的大力援建,特别是广东省,不仅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一流的校舍,而且带来了先进了教育理念。广东省教育厅已确立了支援汶川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2.在精神重建方面,灾后有大量的社会资源进入汶川,不仅各地政府、学校在对口支援汶川,而且NGO组织也在介入。把握好这些资源至关重要。
3.汶川县领导和教师有重振教育的决心和信心。县委书记青理东同志亲自抓教育说明了党管人才、党管教育已经率先在汶川县得到了落实。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灾后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斗志昂扬,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
4.广大群众从灾难中悟到了要更加珍爱生命。珍爱生命本身就是学习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汶川人的基本素质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宏观上的机遇需要我们去争取,而微观上的机遇则要求我们必须把握。
三、加快汶川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
(一)社会和政府除了持续关注学生外,还要更加关注教师教师是源、学生是落脚点,教师可以克服困难奉献在汶川的教育事业上,但要教师长期在困难中工作势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从学生的角度上讲,接受挫折本身就是教育的内容,对学生的关心和关注是应该的,但不能关心过度,否则,学生就会再次成为地震的牺牲品。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源”和“落脚点”为本,其中“源”为首要。
(二)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相应教育,改变他们现有的对孩子教育观念只有当家长与学校就学生教育的问题达成共识之后,对孩子的教育才行之有效,所以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开办家长学校。
(三)政府需要对学校管理配置相应的专业人员和资金支持灾后重建使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率先现代化。要使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正常运转并发挥最大功效,则需要与之相配套的专业人才和资金支持。学校正常水电费的开支、房屋和设备维护维修等应该由政府投入。
(四)立即着手启动建设汶川教育信息网,向外界宣传震后新汶川汶川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地方,但互联网上能看到的汶川多数与地震相关。中央及广东省花巨资重建,我们没有理由不让公众了解震后新汶川。教育本身有自己的规律,教育成果本身也有自己的周期。汶川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要遵循教育规律,不可盲进与冒进。但只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脚踏实地抓好内部建设,汶川教育事业的发展就会有光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