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科性质教育学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科性质教育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学科性质教育学论文

一、意识形态与学科发展的关系问题

1、文化政策和教育学的关系

民国政府成立之初,其文化政策比较民主。蔡元培区分了教育与政治,但未割舍两者的关系,并推动了当时的学术自由风气。在教育救国理论出现后,受杜威“教育无目的”等实用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为教育而教育”的学术思潮开始出现,成为了教育和教育学相对独立的开端。但从实际来看,意识形态对教育学发展依然具有很大影响。

2、意识形态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教育学解放后,出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思维方式的简单化促使学科建设带有教条意味,其后果是直接抛弃了解放前我国教育学的发展成果,并对西方国家的教育学成果进行批判。此外,还出现了“向苏联引进”的全面转向,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教育学的发展再次开启了“重启”模式。

3、新时期的教育学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教育学开始反思发展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地位,教育学出现“新生”的希望。于文认为教育与上层建筑不可划等号,此观点引发了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大讨论,此讨论的开展,促使很多教育学学者抛弃了简单演绎的模式,逐渐采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果论推导演绎教育学结构。

二、中国教育学发展的中外问题

1、教育学初建的“中断”和“引进”

20世纪初,我国在引进国外教育学理论时,缺乏基础的学科理论根基,它是为了解师范办学的燃眉之急,在引进之初,便采用了完全中断、全盘引进的模式,将国外教育学理论直接引进,并应用在实践中。此外,我国教育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引进国外教育学时,逐渐形成了翻译、评述、编撰等多种消化吸收的“中国范式”,吸收对象在发展中不断更替、循环,但国人依然将其看做是教育学的“发展”。

2、教育学中国化的实践历经波折

上世纪20年代初期,我国教育界开始反思对美国的学习。随着教育学中国化问题的不断深入,其认识也更加深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进的国外方法没有效果,并不会对其全盘否定,而是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剖析本国教育学的发展需要;二是提出了研究中国教育学问题、促使我国教育中国化的观点。

3、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进展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学学科得到了很大发展。教育学研究视野有所扩大。随着教育学基础学科的发展,教育学新领域也得到了不断开拓,教育改革问题也得到了关注。教育学研究进一步深化。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有明显变化,其基本理论得到了新的认识,分支学科和研究也得到了细化,研究方法和实践运用也有很大提高。此外,从我国教育改革的实践分析,也可以清楚看到我国教育学的进一步深化。教育学学科的自我意识显著加强,其发展机制也得到了建立。

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问题

1、问题根源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发展颇为曲折,其对教育学学科性质的认识主要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学的知识性质,对其是否作为理论性学科存在还是作为应用性学科存在有争议。更有学者指出,教育学是否真的存在所谓的理论。二是教育学的学科归属问题,不同观点的人对教育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科学或者人文科学等都各执一词。

2、20世纪中国教育学学科性质问题的具体表现

教育学在中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实践性方面,即将理论应用在实践中。在20世纪,教育学引进之初,主要是为了促使中国社会转变为近代而应用的;在向西方学习时,又属于应用类学科;从教育学本身来看,它在中国得到了实践;教育学的最初引进,是为了在师范学校教学中得到应用。教育学在使用中仅为师范院校提供指导,其产生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将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科和师范学校的教育学相提并论;第二个问题则是教育学研究范围被局限在学校教育当中。

四、结语

中国教育学在发展中历经三个中断与三个转向,都与具体的国情有密切关系。教育学的发展要吸取以往的发展经验,树立新的发展方向,不断进步,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教育学”。

作者:李洁单位:兰州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