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驱动任务设计对策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驱动任务设计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驱动任务设计对策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驱动任务设计;驱动任务的实施等进行讲述,包括了驱动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驱动任务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驱动任务设计实例、任务实施中教师应始终把握住“任务驱动法”的四个基本点、抓好课堂练习与评价环节、任务教学实施过程要互动交流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新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型教材的编写与实施,应该把握住:任务设计时理论知识要满足“必需、够用”,同时又要“以学生为主”,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任务实施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任务”着手,通过示范讲解和操作中的指导,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教材;任务设计;任务实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基本属性决定了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与学科型教育的不相同。高职教育使用的教材,内容和体系应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点。结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观念,编写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任务驱动型教材,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需要职教战线上每一位工作者付诸努力。

任务驱动型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任务为载体,以任务实施的过程为主线,将知识点穿插到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从而构建知识体系并完成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教学。《园林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一门理论基础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线——任务的设计与实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科学、合理地设计驱动任务,可以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园林制图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作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名实践者,结合自己在《园林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任务驱动型教材编写与实施中思考与实践,对驱动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1驱动任务的设计

1.1驱动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根据当前任务主题(目标)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所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分析任务并提出相关理论知识点,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以下达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做),并独立或协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以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出发点是师生互动;切入点是边学边做;落脚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尤为强调个性的发挥。为此,在《园林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材编写过程中,驱动任务的设计始终把握以下原则:

1.1.1“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设定明确的任务目标是驱动任务设计的关键点。每一个任务,教师都应该提出明确的目标,依据此目标组织、设计任务的知识点、技能点(能力点)、训练点、评价点。

1.1.2“任务”设计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关注所学知识、能力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任务设计时让其带有真实的“情境”,并把相关知识点巧妙地融合到任务实施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

1.1.3“任务”设计要大小适当,难度适宜,要求应具体。

任务设计必须考虑任务实施过程能否顺利、圆满完成。大小适当、难度适宜的任务,可以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同时,设计时要考虑任务之间的联系问题。同一个课题下不同的任务之间要有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点。各个不同任务组成一个任务链,形成两条线,:明线即任务链,暗线即知识链。

1.1.4“任务”设计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任务设计时要注重任务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选材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坚决舍弃现在用不上、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设计的任务在实施时要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应用性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工程实用技术的培养。

1.2驱动任务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2.1注意把握住“任务驱动法”的本质内涵。

“任务驱动法”作为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法,具有三个基本观点:第一,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第二,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第三,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把握任务驱动法的本质内涵,设计带有实际意义的综合任务,加强任务之间的有机联系,避免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之间的脱节。任务设计时就要考虑任务实施过程的每个具体环节的目的、要求和结果,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体现任务“驱动”的方法、步骤。不能只是简单的将知识罗列、分块,否则形成的只是一种“理论知识碎片”,达不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要求,变成“新瓶装旧酒”。

1.2.2仔细考察任务驱动关键步骤。

任务驱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创设情境,提出任务,进行任务描述;二是任务分析;三是知识点的组织、阐述,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与任务实施过程巧妙地、有机地配合使用;四是任务实施,即完成任务的步骤、方法(这是核心方面);五是得出结论,并进行小结;六是练习与测评。任务实施要始终围绕任务进行驱动,不要形成两张皮,如先举了例子,还没讲清相互关系及意义,又把例子抛开等现象。

1.2.3加强实例教学,提高驱动任务“情境”的真实性。

学习既是知识和技能培养的过程,更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生对任务的兴趣是保证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关键因素,如果学生对所设计的任务不感兴趣,那么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任务要尽可能来源于与专业相关的生产实践。缺乏情境性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1.2.4合理组织驱动任务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让技能和知识骨肉相连。

技能就像驱动任务的骨骼一样,而知识是肉,必须根据骨骼的状况来生长。知识点的组织,要看培养某项技能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就让学生学这些知识。即所谓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始终让技能和知识骨肉相连。

1.3驱动任务设计实例。

任务的设计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既要包含课程的基本内容,而且要引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例如,模块二中课题四里的任务三,要求根据给出的投影图(见图1),想象出该组合体的空间形状。

给出任务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这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读图过程,那么,读图有哪些方法和要领;按照什么步骤来读图?读图时首先要根据前面任务一中讲到的形体分析法,对照投影将整个形体分解成三部分,然后想象出每一部分的形状,再根据投影中各形体之间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组合起来想象整个形体(见图2)所示。

2驱动任务的实施

2.1任务实施中教师应始终把握住“任务驱动法”的四个基本点。

知识点、技能点(能力点)、训练点、评价点是驱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四个基本点。教师对知识点的叙述要准确、到位、完整。对于专业课、实训课的技能点,教师的演示、讲解要切中要点,举一反三,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训练点与评价点,教师要结合任务的展开及时完成,形成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有成就感,便于任务顺利实施。

2.2抓好课堂练习与评价环节。

课堂练习与评价,是让学生当场消化的重要环节。在练习题类型上要改变以往单调的题型,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或者再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以利于巩固所学知识。

2.3任务教学实施过程要互动交流。

“任务驱动”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又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是“任务”的下达者和“任务”完成的指导者、评价者,学生是“任务”的承担者,必须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之下才能完成“任务”,正是这种指导和参与,使课堂教学形成了互动,达到教学目的。

2.4加强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由于教师主要是在方法上进行引导,学生主要时间花在动手探索上。这就存在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在同一节课内所掌握的知识多少也不同,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针对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的同时,要加强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使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或操作有疏漏的学生能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顾,查漏补缺,及时跟上教学进度,达到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