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微课程在教育心理学上的应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微课程在教育心理学上的应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微课程在教育心理学上的应用

一、微课程概述

1.微课程概念。

“微课程是伴随教育信息化发展到Web2.0时代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资源类型和课程表现形式,具有时间短、内容选择灵活、课程之间相对独立及主题性强等特征,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和多元智力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及主动性。”可见微课程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以视频多媒体为载体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从时间来说,微课程呈现的时间较短,一般在10分钟以内;从学习内容来说,微课程是为微课而开发的课程,内容短小精悍;从知识结构来说,它往往抓住某一问题点、知识点,结构清晰地展示所要表现的知识。

2.微课程在教心理学应用意义。

首先,微课程在教育心理学上应用,将有助于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微课程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的一种微型教学视频,是微型学习的一种形式。”教育心理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微课程由于抓住某一个问题点进行结构化呈现,这就为教师突出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突破难点创造了条件。其次,微课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参与愿望。微课程由于其精要,加之丰富的呈现形式符合学生的接受方式,因而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参与教育心理学学习的愿望。再次,有助于构建更为开放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微课背景下,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微课程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能够形成有益的互补,发挥各自优势,微课程在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上的应用,将使教育心理学教学更为开放,更富有活力。

二、微课程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

1.利用微课程创设情境。

目前学生普遍认为教育心理学学习比较枯燥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心理学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心理发展”这部分教学内容,如要使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别性等内容,教师单纯地采用讲解法是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的。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微课程来创设教学情境,援引生活中“心理发展”的案例,通过微课程呈现出来,构建起教育心理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创设出生动的学习情境,使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等。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学习。

(1)互动学习。

互动学习主要包括师生、生生学习等模式。微课背景下,师生互动学习主要有课堂讨论学习与课外学习等两种形式。课堂讨论学习主要是教师抓住一个教育心理学话题,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一个易错点等,例如职校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抓住这个焦点,开发微课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强化学生对职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课外学习是教育心理学课堂学习的前置、补充与延伸,教师通过微课程,或对课堂学习内容高度概括,或对教学内容拓展延伸,或引导学生对学习的重点进行前置性学习等。生生互动是指将学生纳入微课主体,学生通过微课展示教育心理学学习成果、学习心得、学习困惑等,在班级空间进行互动,调动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主动性。

(2)片段学习。

微课最大的特点是短小精悍,教育心理学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进行分解,构成微课程片段,这些片段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互相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在学习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发展矛盾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微课程逐点剖析:生理成熟和心智不成熟的矛盾;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自立与依赖的冲突;心理闭锁与交往需求的矛盾。这种微课程教学方式,不仅突出教学重点,又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3.微课程创建自主学习资源库。

信息化时代,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构建微课程学习平台,将教育心理学学习向课前与课外延伸,丰富教育心理学资源库。“它通常由简短的微课视频及配套资源所组成,教师可在课堂上利用微课作为授课的素材,而学生可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复习等,实现自主学习。”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性学习,教师将学习方法与自主学习内容浓缩在微课程中,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程进行课前预习,提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目的性;课外,教师可以将课堂学习的知识点、重难点、拓展点等浓缩在微课程中,形成教育心理学系列资源库,及时上传至班级学习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等开展自主学习。

三、结语

总之,要充分发挥微课程在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必须在实践中加强探索,根据教育心理学教学实际灵活地运用微课程,克服微课程存在的不足,发挥优势,将微课程与教育心理学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整合效应。

作者:陆欢欢 单位: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