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心理学中少先队组织认同的理论与实践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
相比于国外,国内对组织认同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研究对象多集中于企业职工、公务员、中小学教师这类社会群体,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儿童群众性组织——少先队,关注较少。本研究运用调查法从云南中小学的具体实例出发,分析探讨怎样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提高少先队员的组织认同感,并得出结论:教育心理学对提高少先队员组织认同感有重要意义,但它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提高认识,不断改进,更要加强其理论研究。
关键词:
组织认同;少先队组织;少先队组织认同
一、少先队组织认同的研究现状及内涵
组织认同一直是西方组织管理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话题,许多学者都把组织认同归属于社会认同。具体来说,组织认同是一种心理认同,也是心理依赖的一种表现形式,当成员将组织的情感价值观和行为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且对组织活动尽心尽力时,就会产生这种心理现象。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地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少先队不仅有其他组织的共性,还有作为中国特色少年儿童组织的特性。近些年,学者们开始注意和重视少年儿童组织,但相对于其他的热门研究,对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的关注度还有待提高。根据少先队组织自身的独特性,可以得出少先队组织认同的内涵为:少先队员拥有共同的信仰、价值,并且表现为对组织活动尽心尽力的行为结果,有强烈的归属感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状态。
二、少先队组织认同的理论基础:教育心理学视角
(一)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与维持个体学习行为,并促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可以与学习活动相互激发、相互加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奥苏伯尔把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在要求理解和掌握知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在通过胜任某些活动而获得尊敬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其目标是获得某种地位;附属内驱力是在希望获得他人关心、认可、友谊与支持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目标是获得他人的赞许与认可。其中,后两种动机都是外部动机。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被动地被个体所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构建起来的,这种构建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而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产生源,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发新的知识经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个人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加工,更重要的是群体之间交流合作的过程。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建议把学习者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不同能力的成员组成,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协作完成小组每一步的学习目标,在保证每个小组成员成绩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小组的整体成绩和水平。这种交流协作方式,能把群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思想呈现和分享给整个群体,即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需要所有成员共同完成,而不是由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孤立完成[1]。
(三)有意义学习理论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划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种。他认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两者在心理机制和条件上有本质的不同。机械学习的心理机制是联想,其产生的条件是刺激与反应接近、重复和强化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开展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三点:一是学习者要具有一种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二是学习材料对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三是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互相作用。
三、增强少先队员组织认同感的实例研究
(一)学习动机理论在少先队组织认同上的应用
对于少先队员来说,增强他们组织认同感的内部动机是少先队特有的政治性。政治性能激发少先队员的国家意识、集体意识,从而对少先队组织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昆明市五华区春城小学坚持开展“红领巾心向党”和“手拉手”活动。2016年10月中旬,春城小学开展了“和党员手拉手——寻找身边的共产党员”活动,要求少先队员和党员做朋友,了解他们在祖国各行各业中做出的贡献,感受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们聆听党员的感人故事;和党员大朋友一起做好事;向党员大朋友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写下自己近期的目标,贴在教室的宣传栏里鞭策自己。活动结束后,他们成立了各种红领巾小社团,互相帮助,彼此监督,让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春城小学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红领巾心向党”“手拉手”等活动,把少先队员和中国共产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少先队员意识到他们是党员的新生代力量,少先队员是和党员一样光荣的名称,从而从内部心理上增强少先队员的组织认同感。“和党员手拉手——寻找身边的共产党员”这种生动、具体、形象的教育活动,可以帮助队员们理解党员这一光荣称号,激发队员们知党、爱党、跟党走的朴素感情,促使学生为自己是少先队员感到无比的自豪,从而对少先队组织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少先队组织认同上的应用
《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规定了少先队员的年龄为6~14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少年儿童不具备较强的自我建构能力,对他们来说,辅导员教师的引导十分必要。而发挥他们自我建构能力最适合也最有效率的途径就是合作学习。昆明市西山区海源小学成立了儿童成长小组,每十个队员为一组。成长小组的目标是,让组员全面了解自我;互相了解,共同进步;学会和他人沟通交流;互相帮助,发现对方的优点;学会合作,增强团队意识。其追求团队合作的学习模式,日常的小游戏也都以成长小组为单位进行,且这些活动都需要小组成员协作完成。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成长中的小故事”“请你夸夸我”“你有困难我帮忙”等活动,加强少先队员的思想交流,使队员们在同其他组员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思想和行为上的共鸣,获得心理上的归属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成长小组是世界各国在儿童和青少年教育与辅导中经常使用且较成功的一种方法。成长小组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儿童之间的互动,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他们学会倾听倾诉,达到认识自我、提高自信、增强团队意识的目的。海源小学通过成立儿童成长小组,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队员们迅速自然地融入少先队组织,从情感上增强了他们对少先队组织的依赖和认同感。
(三)有意义学习理论在少先队组织认同上的应用
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不是零散、片面的知识,而是系统、整体的知识。任何知识都是整个知识网上的一个点或一个节,离开了知识网,也就丧失了生存的基础。教材在知识网的形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昆明市呈贡区七彩云南小学充分考虑了云南少数民族众多的特点,开发了校本课程。以前,辅导员普遍反映少先队活动特别是队会,比较枯燥,多数是一些大而空、不切合学生实际的主题,不能激发队员们的学习热情:“他们都像是局外人,不能把新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相结合。”学生也觉得没有兴趣,而且学得很吃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从教材上解决了这个难题。七彩云南小学的校本教材更多地从身边的文化环境入手,如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能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实质的联系,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辅导员表示校本课程让队员们产生了主人翁意识,上课积极性明显提升,更适应和喜爱少先队这个大家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不仅包括学生以前学习的知识,还包括:学生的生活基础;学生的认知方式;学生的能力层次;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的情感状态;学生的品德修养[2]。所以,校本教材能让队员们迅速地把教材同他们的生活基础或情感状态联系起来,让少先队员产生主人翁意识,进而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属于少先队这个集体,并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七彩云南小学通过开设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把新知识同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不仅内化了新知识,还增强了少先队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和满足感。
四、结语
少先队组织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儿童群众性组织,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中,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提高其对少先队的认识,不断增强其认同感。本文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少先队组织认同的理论基础,受笔者自身能力及视野的限制,在研究内容及方法上还不全面,分析问题也不够深入和彻底,只是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初步分析了少先队组织认同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想及策略。个人认为,对少先队组织认同的研究既有广度又有深度,需要不断创新及完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9.
[2]刘建德.学生实际:课堂教学的出发点[J].教育科学论坛,2009,(6):49-50.
作者:姜楠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