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学术

教育学术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教育学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育学术

儒学教育学术论文

一多重视阈下的朱子学说

由安徽省朱子研究会会长秦德文先生主编,合肥学院中文系张成权先生、张爱萍老师编著的《朱子语释》一书,在深入研读朱子著作的基础上,精选朱子语录,涵盖朱子论理气、心性、伦理、践履、自然、佛道、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治学、读书等十二章内容。每章均有引言和简释,概述本章内容并作题解,同时力求遵循朱熹原旨,对所选的朱子语录及其要义作了精当的诠释并加以一些扩展性内容。该书言简意赅,对于传播朱子思想、推动儒家经典普及化、大众化起了积极的作用。安徽大学诸伟奇教授的《四书学四题》认为,《四书》定于朱子,分别研究了元明清三代的四书学,指出,元代的四书学是“士犹笃志于研经”、明代的四书学是“讲义盛行,异学争锋”、清代的四书学是“回归、新变与困顿”。安徽大学王国良教授就朱熹理学的传播路径及其对徽州日常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考察,认为朱熹理学学派通过教育传播渗透到世风人情、族规民约之中,对徽州地区和谐社会的建构产生重要影响,为思想学说对社会文化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例证。安徽大学赵华富教授考察了徽州宗族对朱熹《家礼》遵循的态度和原则,指出徽州宗族对朱熹《家礼》十分重视,徽州宗族对《家礼》的规定,特别是祠堂建设、祭田设置、族规家法、祭祀礼仪的规定所遵循的态度和原则,不仅是继承,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礼仪的规定进行重大变革。台湾师范大学张昆将教授就朱子对合下的权变伦理思考及其现代衍义作了探讨。安徽师范大学郭淑新教授解析了朱子经典诠释思想,认为朱子形成了章句训练训诂与义理阐发相互发明的经典诠释理念,以及唤醒•体验•浹洽•兴起互相贯通的经典诠释方法,为新儒学的兴起勃发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但朱子虽然极力在追求本意和阐发新意之间寻找平衡支点,有时却难免游离于这一支点。黑龙江大学魏义霞教授探讨了朱熹的价值哲学,指出朱熹秉持儒家的道德诉求,不仅接续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原始儒家关于义利关系的话题,而且在理学的框架内诠释义利观,并且将理欲关系、公私关系一起纳入其中,这使义利观与理欲观、公私观成为朱熹价值哲学的基本内容,并且呈现出三位一体的逻辑架构,朱熹借此将儒家的道德诉求和价值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福建省委党校李永杰博士总结了朱子敬畏伦理对现代性的三条补救价值,分别为在追求物欲的同时注重边界意识、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放弃精神涵养、懂得在追名逐利中的抽身反盛。安徽理工大学高旭博士考察了朱子的“持守”思想及其理学践履精神,认为存心、持敬和主静是朱子“持守”思想的基本内容,“持守”思想尤为重视“日用”之间的修身功夫,表现出强烈的践履性,试图促使理学家在切实有恒的德性修养中,存天理而灭人欲。安徽大学刘笑非博士对朱子、象山和阳明哲学终极天理实在性与内在性关系作了比较研究,指出三者都肯定终极天理的实在性,不同在于阳明强调心理一体的终极天理的实在性,朱子的工夫论既有向外的“道问学”,又有向内的“尊德性”,象山和阳明的工夫论重点在内的“尊德性”。安徽师范大学陈育德教授对朱子文道一体的文学观进行了现代诠释,认为可以从其陈旧保守的思想、立场中获得警示,进一步在文学领域里清除封建主义思想的消极影响,同时汲取其中合理的、有用的东西,为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发挥积极作用。台湾朱子学研究协会黄柏翰副教授借由对朱子“太极”概念的分析,考察了朱子理学对佛老的吸收与转化,认为朱子理学并非转向佛、老,而是转化其中部分理论或方法作为儒学之舟的帆、桨。台湾华梵大学胡健财助理教授从朱子的山水诗探讨了他的山水情怀,认为朱子从早年的道佛思想到中晚年回归儒家,欲考察其著名的述理诗,更需要放在山水诗这个脉络中。泉州师范学院林振礼教授考察了思想史上朱子与大慧禅师的潮州之会这一历史公案,揭示出朱熹注解《大学》“格物补传”,“开一新传统”之序幕的隐微之处。上饶师范学院周茶仙副教授以江西为例,分析了地方家族与朱子学的发展流传状况,指出地方家族是朱子学在各地各时期发展流传的土壤与媒介,要探讨南宋朱子学的发展流传,必须从地方家族的视域中去考量。浙江工商大学徐日辉教授以亡秦为例,论述了朱熹的史学观。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长朱茂男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宣扬践履“朱熹思想文化”,积极推动海峡两岸青年学子考察朱熹文化遗存,重走“朱子之路”,他就朱子文化在现代的传承、实践与创新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思考。

二围绕朱子学而生发的其他哲学议题

在探讨朱子教育思想及其学说之外,亦有学者著文考察了其他哲学议题,彰显了新的学术思路。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余秉颐研究员归纳了方东美关于宋明清新儒学理论归趣,论述的三点内容包括关于自然主义的新儒学、关于宋明清新儒学三派“见解歧异的原因”、关于儒家“道统”观念。南京审计学院肖建新教授考察了宋元之际徽州学者许月卿的字号、贯里、生卒年。台湾元智大学助理教授刘芝庆探讨了韩国重要的阳明学者郑齐斗的经世之学,指出其经世思想源于阳明学立场。厦门大学谢晓东博士探讨了韩国儒学大家李栗谷对人心、道心的诠释,指出李栗谷的人心道心相为始终说,是一种独特的人心道心论,但该学说存在明显的内部矛盾,是一种不稳定的观点。浙江海洋学院程继红教授以义乌学者黄溍《文献集》所记浙东士人墓志铭为中心,考察了黄溍对宋元浙东地域儒学特征的描述及其谱系的建构。福建省闽学研究会丘山石先生由李侗与朱熹“复卦见天地之心”一番答问考察了李侗对朱熹建构理学思想体系的影响。芜湖市委党校肖美丰教授以《心体与性体》为中心,对牟宗三评朱陆无极太极之辨做出评价。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苏敏老师从宋明理学主要代表对天人合一关系、仁在生态哲学中的含义以及人的生态行为实践等方面的探讨,揭示了理学哲学体系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智慧。

三儒学与当代经济以儒学为基本内容的传统文化

在当代商业化浪潮的裹挟下命运如何,对社会转型产生了何种影响,引起了学界、商界的广泛关注。来自港台、内地的企业家、学者撰文探讨了儒学与当代经济的关系。原台湾大学校长、名誉教授孙震先生从“扩充利他抑追求自利”、“追求自利与现代经济成长”与“21世纪企业家的使命”三个方面对21世纪企业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做出总结反思。原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王世华教授从学理角度对徽商的内涵和外延作了界定,从徽商的魅力、文化自觉及文化信仰等方面深刻阐发了“徽商精神的当代价值”,认为有文化有信仰,才能有敬畏,才能自觉地去践行,升华为文化自觉,而这正是徽商与其他商帮的最大区别。台湾欧洲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朱高正先生考察了朱子学对徽商的影响,指出朱子学深刻影响了徽商数百年,徽商的最大特色是商与儒密切结合,徽商是儒商的原型。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朱国光教授讨论了朱子精神与现代企业管理思维间的关系,认为朱子家训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从朱子“百学须先立志”等传世名言中可以吸收企业管理思想。台湾著名律师吕荣海先生探讨了儒家精华和现代法制如何融合会通的问题,认为仁、义、诚信等美德虽然不能带来“短利”,却是经营公司、治理公司的“长利”。

点击阅读全文

幼儿教育学术研究特点

学生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占有比例较大,其学生教育涉及面较广,有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等;与之比较次之的是教师教育的研究,包括实习、职前、入职后、继续教育等等。(1)教师教育:《社会转型进程中的俄罗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以课程目标和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研究》、《国际视野下教师人性及其发展初探》等;(2)职业技术:《试述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特色——兼谈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企业参与培训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中美职业技术教师教育者的特征比较研究》等;(3)理念:《21世纪的伙伴关系:“威斯康星理念”的新发展》、《布尔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研究》、《哈蒙德教师教育思想述评》等;(4)基础教育:《美国基础教育全国课程标准的社会形成研究》、《当代俄罗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等;(5)中等教育:《二战后美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学校文化:行走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基于民办寄宿制中小学的案例研究》、《礼物的流动——对初中生社会关系网络的探究》等。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探索研究作为近年来的一个新兴的热点之一,在研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幼儿教育”硕士层面研究成果规律。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走向多元化,涉及到各个方面。诸如特色教育、研究生教育、法制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女童教育。在现代教育的高速发展,学者开始关注教育质量的评估、督导、以及教育财政等问题,如:教育评价:《芬兰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研究》、《关于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初步研究》、《美国高等教育认证体系中的民间组织研究》等,但整体上来说,所占比重相对较少。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幼儿创业教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博士阶层对“幼儿教育”关注

在CNKI网博士论文数据库中,以学科专业为“幼儿教育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1999年到2010年)共找到155篇,其中部分文章在数据上传过程中重复上传,剔除重复文献后,共有112篇博士论文。从思想观念的整体上进行研究,高屋建瓴的把握教育学的脉络,如《幼儿教育的范式研究》、《幼儿教育的价值研究》、《幼儿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从隔离到全纳》、《高等教育多元化与学生权益保护》、《教师专业标准研究》等。结合地域进行研究,选取教育发展比较前卫的国家为实体,实际进行论证,主要有澳大利亚,如《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中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研究》等。

硕、博专业论文对“幼儿教育”的研究之比较

与其他学科类似,幼儿教育学硕士阶段论文研究范围较广,可以说各个方面有所涉及。博士阶段论文其涉猎范围相对更加集中,但其研究更加深入。总体上研究相对较多、实证研究也多集中研究教育发展较为突出的国家、如美、澳、德、而不是各类国家均有所涉及。博士论文以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学校为龙头,其导师各有其研究领域,在各自研究深入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现状,如华东师范大学注重幼儿思想教育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在基础性教育方面有所侧生、西南大学则在教育理念高度方面有所加强。其各院校有其风格、特点,导师不同,研究方向各有差异。

点击阅读全文

研究生创新能力下教育学论文

一、开创学术论坛新模式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分析学术论坛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参加学术论坛,研究生可以博采众长,从中获取和充实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前沿的最新动态,了解同行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涉猎其它学科领域的知识,能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从而为学术创新奠定必要基础。从心理学的动机理论看,当研究生看到自己的创新思想引起参会者更多的关注与重视时,就有动机学习和创新,会使自己充满成就感,也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增强科研创新动力,通过浓厚学术氛围的熏陶,还有积极进取勤奋学习、刻苦科研使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能激发研究生学术热情,启发科学思维,在其读书报告基础上进行学术观点展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并逐渐凝练其研究领域成果。

(一)以“发现教法”为基础

开创学术论坛新模式发现法(也叫探索法)是美国认知主义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的。探索法在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学术论坛活动就是充分运用发现法这种教学法,要求研究生在导师的认真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搜集文献资料,形成学术观点。“发现”某一具体学科领域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我校通过开展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引导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术交流,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发现法是开展研究生学术论坛的理论基础。为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学风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我校教育学研究生加强学术坛活动建设。

1.高度重视

保障“有效开展”学术论坛“有效教学理论”要求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为了保障学术论坛活动的有效开展,切实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教育科学学院成立了“学术论坛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征求同学意见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每位同学的报告时间,做到了定时定人开展学术论坛活动。与此同时,每次论坛活动均要求报告同学邀请其导师在内的1-3名老师莅临指导,并针对同学拟定的报告题目、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点击阅读全文

我国成人教育学论文

一、我国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现实境遇

(一)成人教育学科研究边界

受到蚕食“学科是科学知识内部的一个组织范畴,它在那里建立了工作的划分和专业化,它适应科学所覆盖的领域的多样性。”一门专业化的学科虽然存在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科学领域中,但它通过对边界的划定、语言的组织构造、方法的使用说明,制定出自身学科发展和传承的一套“技术说明”,学科理论作为学科成果的输出,在科学领域拥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学科的历史看,它总是通过划分特定的边界让自己变得独立,假如没有这个边界,外部对该学科的认识将变得模糊不清。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人教育学是“成年人教与学的科学和艺术,是对成人教育进行学术性研究而形成的一个理论体系”。当然,随着我国成人教育实践以及成人教育学的成熟与开放,成人教育学的边界逐渐由单数项向复数形式发展,并孕育出诸多成人教育学科分支,进而拓展了学科的边界。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成人教育实践领域出现了新的现象和新的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内部的一些不足与弊端,导致了许多成人教育新现象没有能够得到合理解释,从而让其他学科借此抢占成人教育学科的“领土”,使得成人教育学的现象成为了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现象,从而导致了成人教育学科疆域被其他学科逐步蚕食的尴尬境遇,甚至内部产生了“替代论”、“合并论”等不协调的声音。

(二)成人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遭受质疑

对于许多学者来说,理论基础是学科得以独立存在和长久发展的关键要素。学科理论的一体化水平是评价学科成熟与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准,因此,任何一门学科都在试图构筑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挖掘和创造建构学科的“砖瓦”,进而揭示学科研究问题和研究现象的本质。成人教育学孕育于开放,并与其他学科长期互动,其自身逐渐诞生了许多分支学科,并在客观上构成了成人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注重扎根实践,立足实践,对实践活动中新发现和产生的问题、矛盾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注重对成人教育实践活动中所获取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总结提炼,形成能够再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关于学科理论体系,罗伯特•格罗霍和杰克•格拉齐尔(RobertGrover&JackD.Glazier)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框架:“第一层包括现象、符号和定义;第二层包括观念、建议和假设或研究问题;第三层包括实体理论、形式化理论、宏大理论、范式和世界观”。然而,通过对我国成人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不难发现,多数研究依然桎梏于对成人教育活动的现象解读、概念诠释、方法讨论及策略研究等方面,尚未构建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实体理论和研究范式;很多理论依然还停留在移植和翻版的层面,缺乏“本土化”、“创新”和“深加工”的精神;理论的研究方法局限于传统的定性式研究,缺乏“问题”与“方法”匹配的意识,从而导致了理论的科学性受到质疑。这些问题的存在,犹如咖思栋•米亚拉雷所说的那样:“成人教育科学是否真正有理由存在”。

(三)成人教育学术共同体的声音不一

点击阅读全文

成人转化教育学论文

一、论坛热点

(一)关于社区教育教师的能力模型作为成人教育领域的重要阵地,社区教育发展如火如荼。为了提升社区教育的服务水平,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指出,提高学习质量要择用合适的培训管理人员、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因此,以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就要确保包括教师与管理者在内的人员获得高质量的、持续的专业发展、学习支持系统以及学习绩效与标准。作为长期从事社区教育的研究者,华东师范大学张永博士介绍了社区教育教师的能力模型。通过对《英格兰和威尔士教学和学习支持标准》、德国的《成人教育基本资格框架》、中国的《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服务能力评价》和《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基本要求》等文件中相关规定的分析,张永博士挖掘出能力模型的基本框架,即能力观、能力层级和能力维度。在此基础上,张永博士从管理、教学、开发、支持和研究五个维度构建了我国社区教育教师的能力模型,并从相关维度细化了职业能力。在随后的专题讨论中,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欧阳忠明博士指出,社区教育工作者走向专业化之路的前提是有效界定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模型,当然,社区教育工作者工作任务不同,其能力要求侧重点也不一样。

(二)关于国际先前学习认定政策的基本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领域内掀起了一股先前学习(PriorLearning)认定的实践潮流,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国家资格框架,促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主要策略之一。在这种实践的驱动下,关于先前学习认定的研究在最近几年成为热点话题。华东师范大学朱敏博士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探讨国际先前学习认定政策的相关问题。她指出,国际上对先前学习的研究存在一些争议,例如,先前学习认定的界定、认定行为本身的质疑和认定过程与机制上认识的不统一。虽然存在分歧,但是根植于经验学习、终身学习思想、能力本位观和认同哲学的理论基础的先前学习认定,对于激发并实现个体学习的连续性和终身性具有重要意义。以澳大利亚、瑞典、英国等为例,朱敏博士分别介绍先前学习认定的实施步骤、认定主体、申请对象、机制、具体技术方面的实践。当然,先前学习认定政策也存在相关的问题,如认定对象的选择性纳入、申请者语言以及一般能力对认定工作的影响等。在随后的专题讨论中,江西师范大学曾青云研究员指出,先前学习认定要根植到中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例如政策的界定、社会公众的认知等。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肖菲教授指出,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差异,认定标准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

(三)关于成人转化学习的理论架构美国学者雪伦•B•梅里安(SharanB.Merriam)指出,转化学习是“研究成人学习活动的第三条路线”,“在过去的10年里,相比任何其他方法,该理论可能吸引了成人教育学者更多的关注……它的影响力已经取代成人教育学而成为当前最重要的学习理论”。作为国内系统研究成人转化学习理论代表人物之一,河北大学刘奉越博士围绕转化学习的必要性、研究进程、内涵与本质、核心概念、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刘奉越博士指出,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职业流动速度加快和频率增加,关键性事件具有不可逾越性,在此背景下,转化学习成为成人发展的诉求,成为一种普遍的成人学习现象。通过自身的感悟和多年的研究,他提出促进成人转化学习的策略:在倡导终身学习理念背景下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人学习者要在学习中善于总结经验、批判反思、加强合作等;成人教育机构和家庭要善于为成人学习者提供转化学习的指导与帮助;成人转化学习理论研究要根植于中国土壤进行,为成人转化学习提供支撑。在随后的专题讨论中,有学者认为转化学习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可能是逐渐发生的过程,也可能是某种突发性的、强烈的经验引起的顿悟,如果合理利用,会极大地促进成人学习效率的提升。南昌大学李茂荣博士认为,经验是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的桥梁,是成人转化学习的契机,但经验的固着效应也会阻碍新观点、新知识的习得,因此成人在转化学习中要区别对待经验,有效发挥经验的积极作用。

(四)关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的问题当前,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成为时展的潮流,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面临着转型与创新的问题。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为什么要转型、如何转型的话题,曲阜师范大学何爱霞教授从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历史发展、现实困顿以及应变策略进行系统分析。她指出,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作为一个社会实体单位,在国家社会发展中具有自己的嬗变和发展规律。从历史发展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创建与探索、破坏与扭曲、恢复与重建、改革与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使命也不同,特别是伴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政策法规、经济建设、科技发展、成人需求等方面的要素驱动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变革。她指出,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转型需要从办学重点转移、发展模式转向、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机制创新、办学形式的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在随后的专题讨论中,肖菲教授指出,面对学习需求多样性、学习方式多变性,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曾青云研究员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转型应该根据我国发展实际,敢于创新,并逐步推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刘建华院长指出,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转型与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从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基础上进行探索,需要宏观层面政策出台与教育机构自主探索相结合。

二、论坛之思

点击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