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师范生课改思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构建师范生教育新模式
当前,以教师教育为核心任务的高师院校共同面临着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即高等师范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关键环节,在改革中必须与国家基础教育发展方向相适应,必须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提升高师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师院校应建立集教学、研训、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体系。
1.1整合教师教育资源,推进教学研究与实践
在基础教育系统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实践第一线,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中,聘请部分优秀教师为我校兼职教授,参与学校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实践,为学校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咨询与建议,在学校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从而推进教学研究与实践改革,切实提高学校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质量。
1.2加强服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教师教育发展
按照“基于青年、立足课改、面向基层、专业发展”的原则,选派青年教师到中学挂职锻炼,加强学校与基础教育、基层教育的深入合作,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提供智力支持,服务基础教育,通过这些活动更新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2修订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育人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运行方式,它涉及学校人才培养观念、目标、计划、过程、课程、教学、手段、评价等诸多方面,其中,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集中体现。以“夯实基础知识、拓宽专业口径、强化能力培养、注重创新实践、突出个性发展、提升综合素质”为原则,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内在标准、教师专业角色和素养结构以及学生自身个性发展的需要,构建了体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通识平台+学科专业基础模块+教育学科模块”的培养方案。在通识平台上,坚持科技与人文相融合的原则,增加了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融通的通识教育课程,鼓励文理渗透、理管交叉、文管交叉。在学科专业基础模块里,深化了学科专业的内涵,积极拓展专业适应的空间,处理好前宽后窄、宽窄并行的关系,培养兼具“博学多艺”与“术业专攻”素质的教师,切实保证学生的学科素养达到大学水平。在教育学科模块里,体现与时代相适应的教师教育专业化、一体化、行动化、信息化趋势,重组教育学科内容,改变教师培养路径,切实解决从师任教素养达到专业化水平,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3大力实施“三大改革”和“三大建设”工作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因此,大力实施“大改革”和“三大建设”工作,即: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体系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发展。大力实施课程研究与建设、精品教材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建设。继续建设“三个良性循环体系”运行机制:以教师个体为基础,建立“教学改革研究立项一优秀教材资助一教研成果评奖一各级教学名师评选”的激励机制;以团队品质为核心,形成“建设精品课程一优化教学团队一开拓(基于企业的)实习、实训试验基地一培育重点专业群一形成特色专业”的再生机制;以学生教育为目标,促进“专业课程结构调整一优化基础课程一充实公选课程一拓展实践课程”的改革机制。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即:“学校党政一把手是学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是专业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
4构建师范实践教学新体系
教师是一种专业化要求较高的职业,除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专业技能、专业实践智慧也十分重要。而这种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智慧在新课程改革中,是教师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师范实习期问,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新课改是我们面临的新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准备,积极应对。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要注重研究学生,注重讲课和训练的关系,新课改离不开质量。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方法和模式的总结。要注重新形式下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重点解决好新课改教师在课堂(理念、观念)中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目标即解决学会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即解决会学问题,道德与价值观目标即解决乐学问题;准备好在新课改的新形式下要求教师备课不仅要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学设计、备课件,更重要的是还要如何备好学生;做好新课改要求教师加强学习、研究和交流能力训练。从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出发,引出当代教育的特点。新课程改革后,其变化主要体现在实行领域、科目;模块上,实行学分管理制;实习选修制和实行模块制与学段制等方面。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优秀教师,教书只是一个方面,育人更是关键,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大学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为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