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师课改意识评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某小学的调查显示,现实中教师的评价意识是比较淡薄的,而且是低层次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评价理解的狭隘化。调查中,老师们对学生评价各有各的说法,“评价就是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就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就是鉴定、就是选拔”“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估,就是表扬和批评”“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再现”……。这种对学生评价的理解,显然是窄化了学生评价的内涵。
2.评价目的和功能的单一化。当谈到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高达59.86%的老师认为“评价是为了区分优劣,选拔‘英才’,是为了督促学生的学习。”把学生评价的目的和功能主要定位在甄别、选拔上,这显然是将评价的目的和功能单一化了。
3.评价内容的简单化。老师们对于学生评价的内容也基本限定在对“三大目标”的考察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遵规守纪方面的考察,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的考察。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很少涉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关注了。
4.评价方式的模式化。调查中,当谈到学生评价的主体时,超过50%的老师都认同“教师是学生评价的主体,而且是唯一的主体”的观点。而对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社区参与评价的主张大多持否定态度。
5.对评价结果处理的草率化。受单一化的评价目的和功能的影响,老师们对评价结果的处理显得过于草率。“过分强调评价的督促功能,是以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生本人、向家长和同班级或向外界公布为前提的,不公布就不能产生压力而起到督促作用。”
二、新课程下教师的评价意识探析
1.为什么要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是新课程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所在。在强调评价的甄别、选拔、督促功能的同时,还应该让评价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参考,成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教学的依据。总的一句话,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的、主动的发展。
2.评价什么?既然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主动发展,相应的评价的内容也应该包括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学生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参与热情、与同伴的合作精神、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人格发展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3.怎样评价?为了真正落实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评价理念,我们主张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所谓多元化评价,首先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过去由教师独揽评价大权的做法,在新课程学生评价中要得到彻底的改变。教师无疑是学生评价不可缺少的主体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的主体,学生本人、同伴、家长甚至社区都应该参与到学生的评价之中。多元化评价的另一个层面是评价形式的多元化。要让对学生的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主动发展的作用,仅靠原有的终结性的考试或教师随意的表扬和批评的形式是难以实现的。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做到: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举,学业评价与非学业评价并重,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同行。在具体评价形式和评价时机的把握上,教师应结合学生、内容、环境、方法本身的特点等有针对性地灵活处理。
4.如何解释和利用评价的结果?传统的学生评价,由于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在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处理上显得过于简单———评优、排名,或者通过评价学生来评价老师。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最核心的部分应该是“评价要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对于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处理同样应该本着“促进学生发展”这样一个目的。应该作为教师“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依据;“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使评价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参考,成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教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