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英语专业课程革新与人才培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新时期师范院校英语专业面临的挑战
1.1来自社会发展对外语需求变化的挑战
过去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只有智商很高的人才能学会外语,所以到高中或大学才开设外语课。人们认为,学外语主要是为了能够阅读外文文献,能与外国人交流,传统的外语教学目标多聚焦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也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参与国际交流的活动日益增多,近年来,国家整体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升,在海外拓展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的步伐明显加快,海外汉语教学的需求也稳步增长,最近国家又提出教育开放的目标和行动计划。这些发展给我国的外语教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呈现多元化需求。过去人们把英语当作一门知识学习,学英语可以阅读英语文献或文学名著,提高人文素质和修养。现在不少人把英语当作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工具,谋职,就业,晋级或移民的必备条件。他们的学习目的明确,强调用字当头,注重交际能力,注重语言运用。今天的英语教学一定要考虑不同学习者的目的和需求。事实上语言交流只是英语学习的一个目的,学习英语还可以促进人的心智发展,促进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扩展心理空间,丰富概念系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发展多元文化能力。面对上述发展和认识,担负培养英语教师任务的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迫切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以满足社会发展对英语教师教育的要求。
1.2来自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改革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英语教育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和变化。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课标还指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大幅提升,英语专业学生入学时的听说读写水平已明显超过英语专业原有教学计划设定的起点,另外学生的英语学习理念也与以往的学生有很大不同。一些重点中学聘请了英语外教,有些学校的小部分高中学生有短期出国到英语国家交流学习的经历,来自基础教育外语教育的改革进程给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一个明确提示,大学新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比过去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内容改革和调整势在必行。另外,我们的毕业生多数要到中小学任教,我们的教师教育课程还需要增加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理念、方法和实践的内容。
1.3来自教师教育发展的挑战
百十年来,人们着重研究语言本身(特别是对语言的描写)和教学方法。认为只要把语言描写好了,再找到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一般人都会学好一门外语。只要外语学好了,一般人都能当外语老师。进入新世纪前后,教师教育与发展受到空前重视,围绕教师专业成长所进行的研究不断深入,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成为焦点,并开始影响外语专业教师教育。教师教育与发展的基础问题是:语言的本质是什么?语言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意味着什么?教师是如何学会教学的?内容包括:教师的知识,教师的认知,教师的决策,教师的学习与发展。外语教学的研究受到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语用学等新兴学科的启发,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并重,以语言描写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语言使用理论为基础,涉及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测试学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相关领域的综合学科。如何应对教师教育和外语教学研究的新发展,以及随之而来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已成为摆在师范院校英语专业面前刻不容缓的挑战。
1.4来自信息技术发展的挑战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产品的开发给英语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广播电视,卫星转播,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电子邮件,电子词典,电子图书,语料库,人机对话,机器翻译,计算机外语考试,机器阅卷,网络论坛,多媒体课堂教学,信息高速公路,远程教学,网络大学等新技术使英语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音像文字结合、图文并茂的知识呈现方式有助于消除英语学习的单调,使英语学习更加轻松有趣;形式多样,发现式和探索式语言练习的形式将消除学生英语练习时的紧张和焦虑;现代化语言学习手段和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弹性的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模式和评估方式,大大加快了教育个性化的进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样也给传统教学方式和理念带来了强有力的挑战。千百年来,英语课堂教学依靠的是一本书、一支粉笔再加上老师的一张嘴。面对日新月异应接不暇的新技术,我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考核的方式无一不受到挑战,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和改革。以上是来自社会发展对英语教学的主要影响和挑战。另外,近些年来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还受到自身学校非师范化,以及招生规模所带来的影响,和非师范院校外语专业开办教师教育专业的挑战。综上所述,来自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挑战既给高师英语专业教学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管理、学业考试与评价、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方面进行思考,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以促进英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2.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人才培养涉及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非常重要。决定着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内容,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价等问题。2010年7月教育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特别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一直是近年来外语界积极探讨的主题。如:2000年3月颁布的《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教学大纲》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2006年胡文仲、孙有中撰文指出,“我国英语专业应该回归人文学科本位,致力于重点培养人文通识性或通用型英语人才,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兼顾复合型人才的培养。”(245)。戴炜栋、张雪梅在文章中提出“,理想的外语人才应具备专业知识,语言基本技能,学科素养和批判能力等方面的才能”(2007:8)。其他对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表述还有:“培养规格应包括这样三个方面:
(1)过硬的外语“五会”技能———行;
(2)宽厚的外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知;
(3)融汇中西的思辨能力与人文素养———智”(蓝仁哲,2009)“;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张绍杰,2010)。面对这些讨论和选择,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大方向上没有争论和纠结,很清楚,但在具体描述层面,还需要做进一步探讨。我个人建议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人文素养,包括:职业认同、关爱学生、宽容耐心、富有情感等品质;二是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思辨创新能力、教书育人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下面,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做一描述,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2.1人文素养
不少文章在讨论外语专业培养目标时都多次提到“人文素质”“、综合素质”“、学科素养”的重要性。但很少做特别具体的说明。人文素养也会因专业不同而有差异。根据师范院校毕业生的特点,我尝试做一具体描述,希望能对这个议题有所帮助。我认为人文素养的基本内容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指能够按照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较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处理道德、意志、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时具有科学、艺术和道德精神,具有较高情商、智商和文学艺术素养。从教师的职业要求考虑,比较理想的毕业生应具有:
1)明确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愿意从事教育工作;
2)尊重和关爱学生的态度,能够和谐地与学生相处;
3)友好、宽容和耐心的性格;、
4)充满活力,不断进取向上的阳光心态;
5)兴趣广泛、富有幽默感的生活情趣;
6)以身作则、为人坦诚、刚毅坚强的品格。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质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与技能和知识相比,教师人文素养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是通过几本书,或开几门课就能解决的。也很难制定明确的量化指标去考核。需要社会环境的正确引导,需要各位老师的言传身教,需要学校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影响和熏陶。
2.2综合能力
与以往把传授知识看作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同,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开始意识到,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成为培养目标中常见的关键词汇。针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特点,我在这里重点描述四种能力,供大家参考。
2.2.1语言运用能力
现有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英语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英语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以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做了清晰描述和规定。这里不做赘述。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更是必不可少的,英语教师使用的语言(口语和书面)既有与学生交流,组织英语课堂教学的功能,也是可供学生学习和仿效的语言输入形式。师范院校的老师和学生一定要高度重视语言能力。
2.2.2思辨创新能力
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近年来我国英语专业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思辨能力指能够较为独立地客观分析和评判问题的能力,根据布鲁姆和安德森的认知模型分类,思辨能力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与此相关,文献中还经常使用两个词,批判能力(也称为批评,或评判)和创新能力。批评能力指能够质疑、判断,并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属于思辨能力的一部分,是思辨过程中的高层次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指运用原有知识、理论或经验创建新知识或观点的能力,是上述认知模型分类中的顶级思辨能力。我认为,思辨能力是创造或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思辨能力的目的。思辨能力是社会进步,个人发展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以及客观分析和评价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期望学生在读书期间就有创新的成果,而是通过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学术精神的熏陶,学会科学的方法,发展批评和创新的思维。
2.2.3教书育人能力
根据师范特色和需要,加强学生的从教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教育文献中有很多关于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论论述,也有优秀教师特征的研究成果。大家可以查阅。我在这里就工作中的体会,谈一点自己的想法。我认为一个合格老师,要注意发展以下六种能力:
1)英语语言能力英语语言专业知识扎实,英语语言技能熟练,有较强综合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在教学中流利使用,得当表达的语言能力:
2)使用教材能力具备熟悉教学要求,创造性使用教材,即能根据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添加、删减、替代和改编的能力。熟悉和能够有效利用不同类型的英语教学资源的能力,包括图书馆纸质、电子、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
3)课堂教学能力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水平合理设计、有效组织英语课堂教学,营造生动的学习气氛和学习环境。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实践和合作,促进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具备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能力。
4)指导学生能力关爱学生,能够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风格,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能与不同类型的学生沟通和相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
5)教学研究能力熟悉外语教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了解外语教学研究的新发展,能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反思和改进教学工作。具备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能根据需要开展行动研究、实验研究和跟踪研究。
6)专业育人能力善于在教授英语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在做人、学习两个方面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献身教育的激情和理想,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意识和思辨创新能力。
2.2.4终身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是二十一世纪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教育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报告指出终身学习的五个支柱是:学会追求知识、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我认为这也是当代师范院校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满足教学需要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大学四年所学的东西远远不能满足工作中的需要。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从这个意义出发,师范院校一定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愿望,策略与能力。我们的课程应体现学习型社会对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要引导我们的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理想,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学以致用、优化知识、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做好准备。积极培养学生能够在工作中根据教学要求、所在学校条件以及学生需求,积极而有创造性地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课程改革是办好英语专业教育的基础环节。教育理念的实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的改进都要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优化课程设置是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在保证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课时的同时,开设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综合人文素质,批评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从教能力的课程。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教师队伍、考核评估等各个方面。需要进行专门研讨,下面我谈一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供参考。
3.1教学理念与课程改革
社会在发展,我们对于语言教学和教师教育的认识也在深化,高师英语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理念影响行为,认识和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先行。我在这里提出一些应该思考和把握的认识,主要有:
(1)认识和协调英语专业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2)不同档次师范院校的生源和办学条件有差异,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应该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特点,办出特色。
(3)课程整体设计要协调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思辨创新、教书育人和终身学习能力。
(4)教学内容要尽量以有意义的语言交流为基础,重视内容教学,兼顾语言形式,重视能力培养,兼顾语言知识,重视语言输出,兼顾语言输入。
(5)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间差异,发展学生学习策略。
(6)同步改进与课程改革配套的考核和评价方式,重视发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综合能力的评价方式。
3.2课程设置与实施
我曾参加过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吴一安,2007),听到一些意见,概括起来主要有:师范院校外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整体上缺乏时代性,培养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的课程偏多,培养教育教学能力的课偏少,本科师范性不明显,特点不突出,教学法课程未能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实践机会少,毕业前实习时间短。课程设置是一个很大的题目,需要专门探讨。我在这里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1)适当压缩语言技能类课程门类和时数,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充实内容,突出师范特色。语言课程的内容要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综合人文素质,批评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从教能力。
2)增加选修课课程,有些课程可采用小模块方式,每周两节课,每门课程上九周,计一个学分,有效利用有限课时空间,为学生提供不同学科分支的精华,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跨学科视野。如:文体学、社会语言学入门、语篇分析导论等,北师大采用这种形式多年,受到学生欢迎。
3)本科阶段增加研究方法选修课,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除开设课程外,再以设立本科生科研项目资助机制为辅助手段。1969年,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首先创立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后来得到迅速发展,现在被美国和欧洲诸多学者誉为“21世纪的教学法”,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4)课程设置完成后,要重视课程的实施。课程改革涉及课程名称、内容、和教学理念及方法。课程实施是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先进教育理念,更新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都要通过课程实施来落实。一定要避免只是换了课程名称,教学内容、方法、理念没有改观的“穿新鞋、走老路”现象。
3.3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改革的实施,先进教学理念的践行都要依赖于教师去落实。因此,一支师德素养好、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关键。本文提到的几篇权威性文章也提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针对课程改革,我也根据自己的经历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1)观念影响行为,一定要引导和组织全员老师了解社会和教育新的发展和挑战,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成为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
(2)课程改革需要科研能手、教学能手、管理能手,都很重要,但是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学科带头人)能够成为全能选手。在教学任务重,科研机会少的情况下,既要创造条件,重视培养带头人,发挥引领作用,也要调节评价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团队力量;
(3)建设合理配置的教师队伍,既要重视补充新鲜血液、引进骨干人才,也要抓好教师在职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4课程改革与跟踪研究
课程改革是一个牵扯面广、持续时间长、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的过程。建议有条件的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和教师,针对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中的有关问题尝试做一些跟踪研究(LongitudinalStudy)。跟踪研究的基本理念是对一组或多组学生进行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以探究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发展变化和规律。跟踪研究的价值在于,它所展示的研究成果不是一张“快照”(Snapshot)而是一部“电影”(Movie)。培养英语教师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一些基于较短时间的教学研究很难解释我国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长期困扰学生和教师的难题,从跟踪研究的视角去探究,有可能比较透彻地认识和阐释这些问题。
4.结语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新一轮教学改革已经启动。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本文提出重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重视发展学生语言运用、思辨创新、教书育人、终身学习四种能力。期望我们的课程改革适应社会发展,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师范特色,促进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田贵森单位: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