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课程改革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目前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困境
高校的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注重对听说读写各方面语言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高校英语教师已认识到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明显跟不上职业发展对英语学习的强烈需求。但要立竿见影地见到成效又存在很多的困难:
1)高校基础英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本功,但近几年随着高考人数逐渐下降,普通的职业院校招生的分数也在下降,所以,大部份学生的分数较低;
2)英语基础较差,学生一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以致造成学生基础英语成绩难以提高;
3)对英语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花时间多,学习用处不大;
4)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老师教学难度大,花费精力多,收效小;
5)老师存在一定消极和埋怨的情绪;
6)院校对基础英语不够重视,认为学生兴趣不大、成效小,可开设,也可删减;
7)目前院校的基础英语课的实用性与各专业需要及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8)缺少学习语言的环境。
二、基础英语教改的建议
为了让基础英语更好地为各专业服务,本人提出对职院基础英语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
(一)针对学生弱项,制订学习计划
1.引导职校生端正学习英语的态度,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及用处
本人每一次为新生上的第一课,我都会和学生讨论两个问题:Coldyoutellmewhydoyouwanttobecollegestudents?Whathighschoolandcollegeisnotthesame?通过提示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英语的学习方法、学习要求、学习目标来区分高中和高职院校学习英语的目标不一样,使他们明确目前的学习英语目标,从而有益于专业学习、将来工作的需要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纠正他们“英语学习无用论”的错误想法,让他们主动地学习。
2.帮助学生克服英语恐惧心理,制订可行的英语学习计划,迅速提高英语水平
很多学生见到英语就产生一种惧怕的心理,是由于基础差,词汇量少,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为了克服学生的英语学习恐惧心,逐渐由被动转变成主动学英语,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放弃这类学生,而是帮助他们(制订短期自学计划,)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成立英语“一帮一”互助小组,在学习前期,每天记5个单词,每周听写一次,及时发现和肯定他们的进步,然后再让他们通过英语电影、音乐、网络来获取更丰富的知识。众所周知,英语学习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成效并非立竿见影的。通过坚持一段时间,学生的词汇数量、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大有提高。
(二)紧扣专业需求设置教学内容
1.准确定位职业院校不同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学目标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一直是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准则的。传统的基础英语一般是听说读写面面俱到,无论什么专业,老师都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和专业基本挂不上钩。大部分学生认为学这些内容对本专业的帮助不大,更希望能学到一些和他们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这样一来,基础较好的同学还能跟上老师教学步伐,而基础差的同学就会认为对专业没有帮助而不愿意去学。如:汽修专业的学生想多学一些有关汽车零部件的英语和一些有关销售和客运服务的口语;电气类的学生在想学习操作机械软件方面的英语;酒店和旅游专业学生是以英语口语为主,体现出不同专业对英语内容需求各有不同。通过对专业的了解,对学生知识需要的了解,我们不但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为他们以后学专业英语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2.各专业配备固定的基础英语老师
作为基础英语老师,本人除了上基础英语,还要上多种不同专业的专业英语,这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因为本人要接触专业课程,要和专业老师沟通,要不断地学习,甚至要钻研学生学习这专业对英语有什么样的需要,是以听力为重点,还是写作为重点等等这些都要考虑,而每个老师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对任何专业都深入钻研,这样就会对教学大大打折扣。如果每位基础英语老师固定上一个专业的基础英语,将会很快结合专业所需进行授课。
3.合理使用基础英语的教材内容
本人认为不可能有一套完全适合哪个专业的基础英语教材,但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我们通对课本内容筛选来上,扩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内容来充实课程内容。使用任何教材互动是教学上常用的教学手段,以互动的教学原则为指导,在基础英语课上,通过师生互动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培养人文素质。我们并不是以授完教材为目的,而是有重点地上,以学生学会为教学目的。为此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为专业建设专业发展服务的,那种完全抛掉基础英语而直接上专业英语的做法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教学目标的。只有通过学习基础英语,为专业英语打好基础,专业英语才能在此基础上得到更好的拓展、延伸,才能确保专业有长远的发展。
4.支持老师编写样本专业英语教材
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一线的老教师都会发现大部分所订的教材在使用时都有部分不适合本院校学生使用的内容。因此,很多院校支持老师钻研编写符合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本院校特色的教材,与专业教师合作,满足专业需求,符合学生英语水平发展的需要。编写校本教材时要遵守的原则:1)实用性、专业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稳定性原则;4)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爱好、能力,尽量挖掘学生个人潜能;5)注重实践专业英语教学,培养出真正适应现代化企业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5.注重收集英语教学的评价信息
尽管我们一直强调院校英语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但目前仍然有很多院校把“英语应用能力测试”“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等作为考核英语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科学、客观地评价院校英语的教学质量。
6.结合专业知识,把英语课堂放到实训室去
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不但要跟上职业领域和教学专业中快速发展的新科技,而且要关注社会所需的技术型复合型人材。将英语课结合放到专业实训室上是为了更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体现学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学生放到企业去实践,是为了去展示英语的存在,使他们感觉学英语有用武之地。
三、小结
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需要,建立具有特色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体系,开发具有本学院、地区需要的特色英语教学,通过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更好地为专业英语打基础,服务于各专业课程还需不断地探索、钻研和实践。
作者:顾艺单位:北海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课程改革问题探讨
一、课程设计与实施步骤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多年模块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之上,根据教育部示范专业“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要求,借鉴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对本课程学习领域的职业行动能力进行重新描述,并对需要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工作实践过程之中,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案。在课程结构及教学方法上,打破以前课程设置以理论为主、实践作为理论的验证、实训项目与工作过程脱节的学科化体系,代之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构、整合,实现教、学、做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课程设计的思路是: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根据模具制造岗位的工作任务,以模具制造企业应用实际生产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模具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为中心,进行单元项目活动的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合理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渐能够自主地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最后以形成性考核为主体,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对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总结、动手操作、检测报告等情况的考核,完成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估。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确定教学目标,就是要明确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什么技能,学会解决那些问题的方法。“典型模具制作”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为:具有编制典型模具零件的制造工艺、装配工艺,根据具体的模具结构设计工艺装备(如夹具、电极等),对零件进行测量,掌控零件的加工质量,对成型设备的操作,对典型模具进行装配、试模和修模的能力;知识目标为:掌握编制典型模具的制造工艺及模具零件的普通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的相关知识;素质目标为:具有团队协作、合理的表达与沟通、创新思维、适应5S管理、爱岗敬业等基本素质。
(三)教学项目的选取
本课程选取了平行的5个教学项目,分为两大类(冷冲模、注塑模)5种典型模具类型的制作(冲裁模具制作、弯曲模具制作、拉深模具制作、两板注塑模具制作、三板注塑模具制作)。每种模具的产品均来源于企业,经过符合教学要求的设计与修改制定而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随意抽取1个不能重复的项目进行实施,通过小组讨论、相互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使班级全部学生学习到其他小组项目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四)实施条件
本课程能够合理、可靠、理想的进行实施,就必须有一定的软硬条件,必须具备一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和良好的模具实训基地及充足的实训设备。
1.师资队伍。在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求与传统的师资类型不同,主讲教师必须具有双师资格,应具有多年的模具制作的实际生产经验,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完成制作准备、工艺编制、机械加工、特种加工、装配试模等一系列工作任务。同时必须配备有丰富生产制造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涵盖设计、钳工、电加工、数控加工、质检多个工种。学院“典型模具制作”课程的师资队伍的基本结构为:主讲教师10名,企业兼职教师6名。其中主讲教师皆为双师型教师,学历层次合理。此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与本课程紧密结合的校中厂提供生产经验丰富的工人充当现场示范和生产管理。师资队伍可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2.设备条件。学院具有模具设计实训基地、精密模具制造车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数控加工实训中心、三坐标测量技术实验室等一系列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其中精密模具制造车间设计体现模具制造的全过程,通过引入校中厂,学生可以在该基地进行轮岗实习。设备的购置均为生产性设备,是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精密模具制造车间,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引入企业产品,进行生产性实训。上述实现条件基本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课程改革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继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本次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法,逐步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应继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抓住学生能力培养的主线,加强对学生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将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二)教学方式、手段的创新
目前的课程改革中,改变了过去以讲授为主、辅以课程互动的教学方式,现在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案例法、任务引导法、小组讨论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学习分担法、实验法、项目教学法、学习任务法、引导教学法以及前面提到的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在课程改革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使教学活动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息量,有利于学生课外学习的辅导,使教学活动实现了从信息的单向(教师对学生)传递向双向(师生之间)乃至更广的范围(生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社会之间)交换传递的转变,实现了交互教学及人机结合、师生结合、课内外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应大力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特别是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使其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多样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高其学习效率。
作者:叶锋郭伟单位:,江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