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以管理类工作项目设计为主体,以项目工作任务完成为驱动,建设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一定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执行的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活动过程整体的宏观把握,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各要素的统一协调,是教学活动过程有序性、操作性和教学效果可实现性的保障。
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总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管理类专业教学要根据管理类岗位的行业、企业标准和高职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结合校内外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按照管理类职业岗位具体任务和职业资格认证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以管理岗位工作项目设计为主体,以项目工作任务完成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改革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进行实践探索,按照课程所承担的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相应能力标准,以工作项目设计为主,在保证工作项目设计的可行性和项目实施条件的可行性的基础上,将管理岗位工作和管理岗位职业资格鉴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点融入项目中,让学生在工作项目完成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二、以课程评价、职业能力模块评价、职业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建立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考核、确认,教学评价体系是指由评价制度、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组织等一系列与教学评价相关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实现对教学效果客观、公正评价的前提。具体来说,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分为评价制度体系、评价组织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三个子体系。
评价体系的设计遵循“内容全面、方法科学、制度规范、客观公正、操作简便、适应性广”的基本原则,可借鉴管理类岗位职业资格认证和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抽考的考评机制和方法,从教学评价的制度、评价组织和评价指标三个方面进行包括课程评价、职业能力模块评价、职业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设计和建设。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一般而言,更多的研究是集中于教学评价方法和教学评价标准,但教学评价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客观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制度保障和严密的评价组织来得以实现。因此,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包含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学评价标准制定。在这个阶段中,主要是围绕高职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将管理岗位工作的各项能力转化为可衡量的考核方式和内容、考核标准和量化指标,形成具体的评价标准文件。评价指标可以是能力模块并列式的,也可以是能力层次递进式的。可以是以核心课程为能力分割形成工作项目能力考核,也可以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做综合能力测评。但不管哪一种形式,在“双证制”下,都应该将岗位职业资格鉴定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
第二阶段:评价制度的建立。评价制度主要是指明确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评价工作要求和具体安排等保证评价效果科学、全面、规范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评价制度包括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几个层面。
第三阶段:评价的组织实施。在评价制度的规范下,按照评价标准对管理类专业教学活动、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就是评价组织实施。评价的组织实施,一要确立评价机构和人员的构成;二是进行评价工作的分工;三是制定评价实施的工作程序和标准。
三、以学法为主、教法为辅的“学做合一”为原则,改革教学方法
“双证”教育下的高职管理类专业,注重管理类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教学内容的完成,更是为了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必须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即在教学方法上以学法为主、教法为辅的“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高职管理类专业需要考虑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性: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达成和教学任务实现的一种行为方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共同的行为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密切结合的行为体系。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五个因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环境条件。因此,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要避免一刀切的行政命令方式,应允许各专业、各课程以及不同的老师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高职管理类专业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探索和使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学生的职业工作行为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以学生职业行为引导教育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即以“学”为主,以“教”为辅,通过师生共同的行为配合,达到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养成和提高。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具体方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在管理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环节的知识、技能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避免单一教学法在课程中的独立运用。
首先,以行动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案设计。组织好学习领域的教学进程,即设计学习情境,选择合理的学习任务作载体,将系统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制定课程整体教学方案。
其次,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研讨问题教学法、过程导向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示范模拟训练教学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练习指导法等组织教学。
第三,加强工学结合教学。在校内、外为学生创造较多的模拟和实际工作环境,使学生掌握企业的生产、管理规律和方法,感受企业文化,弥补在校学习的不足,以适应学生以后实际工作的需要。
四、以学生学习手段为主、教师教授手段为辅,运用电子化设备和网络、空间等新的形式,改进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高职院校目前普遍已经采用了电脑、网络和投影机等现代教学手段,但大多只是单纯的教学器材的利用,而不是与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教学手段的运用,限制了现代教学手段应有的教学效果辅助的功能。高职管理类专业教学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
第一,课程网络资源的导航设计。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打破了知识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课程教学效果,是对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运用的考验。在高职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于课程教学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建立课程资源的网络导航,将互联网上与课程教学目标、内容相吻合的相关资源,按照课程教学设计的环节进行分类,建立相关的资源导航图表,并在导航图表中进行资源的链接和资源的要点说明,以及与课程教学环节的关联关系。
第二,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利用。网路课程资源的建设即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将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资源网络化,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量过多和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课后学习时间较多和信息资源较少的矛盾。
第三,大学城空间为主体的网络学习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大学城空间的利用在湖南省高职院中已经开展了两年时间,但大学城空间的利用却一直存在着“一边热、一边冷”的状态,即学校和教师大力推广空间建设和利用和学生积极性不高、应付性地利用的状态。这一方面有电脑、网络等硬件条件不足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受传统教学手段的影响,空间利用习惯没有形成的原因,以及网络课程资源不足的影响。因此,高职管理类专业教师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应重视大学城网络空间的利用,在完善网络空间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从课堂、教室延展到网络空间上去,将网络空间变成教学信息交流、职业工作经验交流、教学效果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展示的主要途径,这样可以克服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教学信息交流的时间、信息量、信息完整度的限制。
作者:许宪国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