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OBE模式下课程改革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obe模式的课程与传统工程教育课程对比
1课程生成机制的转变
课程生成是指在一定的人才质量观指导下,为了实现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体系的一种构造活动。课程生成机制则是高校课程生成活动正常运行的动力体系,是高校课程生成的内在方式及其机理。传统课程生成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学科专家,而工程业界对于课程生成的影响力极小。而在OBE模式下,学校课程不仅要接受学科专家的意见,同时还要受到用人单位、工程业界专家、毕业学生等的批判与评价,课程生成机制由“学科专家导向”转变为“利益相关者导向”。
2课程目标设计要求的转变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课程设置是以学科为中心开展的,课程目标更多地倾向于使学生修习完课程后能够完整地、系统地掌握本门学科的知识,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不同课程之间的相关性,也弱化了单门课程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联性。在OBE模式中强调教育者首先要考虑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的目标,然后以此为基准反向构建课程目标与选择课程内容。这种模式可以保证学生清楚地看到达到最终成果的唯一路径,同时也有利于课程重心全部集中到有利于实现最终结果的实质性东西上。
3课程评价模式的转变
传统课程评价方式受“知识本位观”的影响是以知识获得多少为评价对象的,主要是以试卷考试为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并不能通过这种考试方式体现。同时,传统的评价模式通过优、良、中、差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优劣比较。而OBE模式则以学生个人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能力的获得以及个人学习的进步,讲求能力导向以及多元评价。同时,OBE模式认为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只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与充足的学习资源,他们都能获得学习成功。
二基于OBE模式的工科院校课程改革思考
1构建持续改进的课程生成体系
OBE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具有自我调整和更新的能力,课程体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这种调整与更新的动力不仅仅来源于学科内容的发展,更是学校教育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以及工程界发展需要所做出的调整和变动结果,是多种“利益相关者”形成合力的成果。因此,学校在论证课程体系时要以专业定位为基础,结合行业技术发展、社会需求、自身专业特色优势等多种因素,邀请学科专家、企业人员共同参加。在每一届学生毕业后要做好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调研工作,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改进课程体系,从而保证整个课程生成体系处于不断改进、持续更新的状态。
2关注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相互关联
OBE模式的实施原则之一就是“自顶向下,反向设计”。斯派迪(1994)曾将产出成果由上而下划分为若干等级:培养计划的长期目标、毕业成果、培养计划成果、课程成果、单元成果以及课堂成果,因此OBE模式是以社会需求引出培养目标,再从培养目标引出课程目标,依次类推。依据这一原则,教师在设计课程目标时就要清楚明确地知道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有哪些内在关联,在学生达成最终目标的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首先自己要了解该门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作用以及在实现毕业要求方面所作的贡献,理清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修习完这门课程后能做什么、达成了哪些培养目标。通过这种相互关联的方式,可有助于将学生所学习的课程有机地组织起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有效的知识结构,而不是课程知识的简单堆积。
3生成知识、能力与素质一体化
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OBE教育模式更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鼓励灵活运用书面知识以及参加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改革过去只注重对知识求全、求深,忽视学生能力与素质发展的现象。课程内容要面向工程、面向实践,将知识、能力与素质统合考虑。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与个人素质相关的能力协调发展,如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4转变课程评价的目标与形式
在OBE模式中,评价并不是用来对学生划分优、良、中、差的工具,而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应具备的毕业要求。同时,评价学生是否获得进步,并不单纯只是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考核,还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为未来工作获得成功而获取的能力以及达到的素质。因此,课程评价的目标应以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同时在评价中关注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考查。
作者:海莺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