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职课程改革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模式进行研究,主要从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教学的提升、课程评价的开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职业教育明确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这进一步明确了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就业教育。就业不仅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更是职业教育的使命。
一、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
1.市场化的专业设置
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必须依托市场,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并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就业导向的课程改革要对就业市场做深入调研,全面把握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再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使中职学校的专业方向永远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2.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就业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核心专业技能为主线,以特定的工作岗位为依托,以就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流程为基础,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岗位需求良好的衔接,为学生获得职业能力和顺利就业搭建桥梁。
3.能力化的课程标准
就业导向的课程改革模式强调能力化的课程标准,也就是说在制定中职学校的课程标准时,不仅要与人才市场的需求接轨,即瞄准学生未来就业的工作岗位,还要与行业企业的职业能力标准对接,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以实现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与工作岗位的职业标准无缝对接。
4.实践化的课程结构
就业导向的课程改革模式要重新序化课程结构,有机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强化突出实践课程。课程要从职业岗位出发,将变化的具体工作过程中不变的关键要素提取出来,并归纳形成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获得知识、锻炼技能。
二、就业导向的课程资源开发
1.项目化的课程内容
就业导向的项目化课程内容开发,主要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标准,以实际工作过程或具体产品为载体,提取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实际工作所需的关键知识和主要技能,并将提取出来的关键知识点和主要技能具体化,然后与具体的专业课程相结合,最终形成相应的项目化的课程内容。项目化的课程内容能更好地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2.企业化的师资队伍
就业导向的课程改革模式要求加强校企师资互动和交流学习。一方面,中职学校要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必须不断深入企业一线锻炼学习。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等要求,又可以及时学习企业的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技术,以使中职学校传授的知识、技能不落后于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还要经常聘请企业专家来学校指导,这样不仅可以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培训,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技能,引导职业生涯发展。
3.场景化的实训平台
就业导向的课程改革模式要建设场景化的实训平台。中职学校在实验设备和实训设施建设过程中,要模拟学生未来就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设施,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模拟未来工作岗位操作,感受未来职业场景,以便学生就业后能很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技术要求。
4.立体化的课程教材
立体化的教材即多种教学材料的统称,包括课本和教学辅助材料(例如教学光盘和仿真软件)等服务于教学活动的材料。在就业导向的课程改革模式下,立体化的教材开发要打破以系统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教材样式,应以职业能力标准为基础,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实现形式,把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融合成相应的模块,并配以仿真模拟实训软件,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逼真性和实效性。
三、就业导向的课程教学实施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就业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理论中加以实践锻炼、实践中加以理论引导,即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穿插相关的实践操作训练,在实践操作训练中传递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导训练,以理论知识学习为辅助提升,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2.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
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参与式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从而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体系。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依托,积极开展参与式教学,给学生更多动口、动手和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一种或多种知识和操作技能。
3.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业导向的课程改革模式强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高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按照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条件,实施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让每位学生都按照个性特点掌握知识、掌握技能。
四、就业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
1.评价主体多元化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检查和促进课程教学的实施情况。就业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在评价主体上,要打破以前教师一元评价模式,实现教师考评、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企业抽评等多元化评价。就业导向的多元主体评价模式,即教师考评是主体,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是主旨,企业抽评是主导的多元综合评价方式。
2.评价内容综合化
就业导向的课程评价是对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化考核。职业素养的考核是就业导向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中首要考核的内容,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主要从学习态度、学业表现、职业态度、敬业精神、创新精神、职业道德意识、合作意识、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重点考核。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应该与用人企业的技能考核标准相对接,以考核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基础技能为重点。
3.评价方式多样化
在评价方式上,重视过程性评价,并结合结果性评价。应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表现。在评价方法上,采取项目化开放综合考核办法,把试卷开放综合项目化,把试题工作任务协同化,让学生们互相配合查阅资料,列出关键知识点,寻找解决方案,最终协同完成试卷项目的综合考核。在评价方式上,要体现多类型、多渠道、多样化。除了采用传统的书面考试和技能测试考核评价外,还可以采用面试、问题答辩、作业、笔记、课堂活动、实践作品、实验报告、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技能竞赛等多种考核形式。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雷正光,郭苏华.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
[5]石伟平,徐国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6]雷正光“.就业导向”的职教课程发展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
[7]廖敏华,廖礼平.关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新体系开发[J].职教论坛,2011(14).
作者:余幸辉 单位: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