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人文基础课程改革的意义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人文基础课程改革的意义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职人文基础课程改革的意义

摘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结构优化,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职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何能在有效时间内提升人文基础课堂效率、让人文素养教育取得成效,已成为高职人文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美育视域下的高职人文基础课改意义和课程体系标准的分析,阐述了美育视域下高职人文基础课程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美育活动;高职;人文基础;课程改革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员工人文素养的培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近年来加大了对人文素养课程的探索,面对学习年限紧张、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怎样能在有效时间内提高学生人文基础课程学习效率,如何让人文素养教育落地,已成为高职人文基础课程改革的重难点。结合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十年大学人文基础课程改革实践,以美育视域思考人文基础课程课改,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授课模式、考核评价进行探索,力图通过美育活动课的驱动让学生身心愉悦地获得全面发展。

一、美育视域下的高职人文基础课改意义

(一)美育融入高职人文基础课程有助于落实人文基础课程的培育目标

新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憧憬和探求已经将美的需要上升到一个新高度,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高职院校学生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梦想更加热烈,但他们心智尚未成熟,知识储备不足,对美的规律认识不够深入。一方面,他们在及时便捷获得网络信息的同时,应接不暇的海量信息着实让其真假难辨;另一方面,他们对美的事物追求缺乏思考。他们想要的在互联网上大多都能搜到,使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缺乏思索常常人云亦云,甚至懒于追求,审美能力下降。不少学生虽然渴望但缺乏追求美好生活的正确态度和能力,在十年教学中,发现美育的美感教育功能与启迪心智功能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文基础课程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将美育融入人文基础课程,尝试通过美育活动课融知识育素质,最终实现人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美育融入高职人文基础课程有利于遵循高职学生的发展规律

高职院校学生面对抽象的高深理论知识普遍茫然不知所措,他们更倾向于在具体的情感体验中获取知识。相对普通本科生而言,高职生自主学习意识偏弱,学习能力不足,同时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高职学生不少沉浸在虚拟世界,缺少与现实世界的沟通。可也应注意到,他们有从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多有上进心,渴望被认可、渴求成功。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结合人文基础课程培育目标,考虑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美育活动,让学生在美育活动体悟中,增强审美能力和个人自信,完善审美价值,提升人文素养。下面以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必修课《大学人文基础》课程为例,具体说明如何进行美育活动课的的课程设计和过程控制。

二、美育视域下的高职人文基础课程体系建构标准

(一)通用性

十年来,通过对毕业生调研发现,在严峻就业压力面前,只有一小部分毕业生找到与自己专业一致的工作,大部分则找到与个人专业相关、相近的工作,或是找到销售、客服、市场调查等脱离专业的服务性工作。通过对用人单位调研发现,用人单位越来越青睐复合型人才,更加重视员工拥有不断适应新工作岗位所必须的职业核心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问题处理能力这五种主要职业核心能力越来越被关注,因为这些是人们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不可或缺的基本核心能力。考虑高职学生学情,结合职业素养培育需求,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在设计“大学人文基础”课程时,将职业核心能力通用性的培育融入“大学人文基础”课程,设计了“沟通表达、社交礼仪、协同创新、经典传承、美感认知、价值取向”六个人文素养培育内涵点,针对性培养学生六项基本人文素养能力。

(二)审美性

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高职学生随着日常生活品味的提升,已经将审美渗透于日常生活并不断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和体验,“大学人文基础”课程立足于日常审美角度,设计了大学之美、自然之美、言语之美、举止之美、生活之美等7个模块,通过这7个循序渐进美育模块融知识育素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三)活动性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好动不好静,大多不适应传统纯理论讲授,更倾向于感性体验,考虑高职学生实际,“大学人文基础”课程设计了7大模块涵盖21个教学项目课程内容,以活动贯穿课程始终,学生在美育活动中感悟、反思、改进,增强个人自信,提升人文素养。老师通过点拨、引导、补充全程介入,辅助学生完成相应美育活动。

三、美育视域下的高职人文基础课程的改革路径

(一)对接人才培育方案,重构课程内容

为应对严峻就业形势,各高职院校不断加大专业课程课时比例而将公共基础课程课时一再压缩,如何能在有效时间内提升人文课堂效率,让人文素养教育落地成为高职人文课程改革的重难点。通过对用人单位、毕业生调研,结合高职学生实际,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文课程构建上,从美育视角出发,以职场需求为导向,以够用为原则,将文学鉴赏、社交礼仪、应用写作等人文基本常识和职场五个主要职业核心能力相融合,设计了“沟通表达、社交礼仪、协同创新、经典传承、美感认知、价值取向”六大人文素养培育内涵点,培育学生六大基本能力。明确了“大学人文基础”课程培育目标,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与培育目标相对应的大学之美、自然之美、言语之美、举止之美、心性之美、艺术之美、生活之美7大模块,言语之美模块及每一模块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提升学生沟通表达、协同创新能力;自然之美、举止之美、心性之美、艺术之美、生活之美重在培养学生美感认知能力和完善个人价值取向;每个模块包含2~3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设计3个相关“人文话题”引导学生活动中感悟人生。另外,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精神,在每一模块的扉页选取中国古典书籍中与本模块有关的5个“经典诵读”选读引领全篇,让学生在美育活动中积累和感悟经典。同时,在美育活动中,注重设计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相结合的实践活动,重视职场主要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二)开展美育主题活动,灵活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学生普遍对传统课堂纯理论讲授不感兴趣,但对实践活动积极热情,考虑学生实际,对接六大人文素养培育内涵点,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精心设计了“光影校园”摄影展、书香四溢诵读赛、信念成就梦想故事会、中华好家风演讲、非你莫属职场模拟应聘、感恩微剧拍摄六大美育主题实践活动,每个篇目都由一个主题实践活动引领,同时延伸出系列活动,如非你莫属职场模拟应聘主题实践活动,包括职场礼仪演练、职场模拟自我推介、求职材料写作训练、模拟应聘四个活动,每个活动形成“下发任务———活动实施———知识点拨———检测反馈”的教学流程。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索完成,教师全程介入,进行点拨、引导、补充,辅助学生完成活动。同时,鉴于课时紧张有些内容没能完全展开,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了与“大学人文基础”教材配套的“文心意象”微信公众号平台,向学生推送教学活动中的案例、音频、视频等资源,发表师生原创作品,刊登美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等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搭建平台。

(三)科学制定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大学人文基础”实行综合考核,考核成绩由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占总成绩40%,主要考核学生养成教育遵守情况、课堂笔记记录情况、实践活动完成质量、作业质量四部分内容,教师结合班级情况考核有所侧重;期末笔试成绩为期末试卷成绩,占总成绩60%,笔试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经典诵读、应用写作、话题作文四部分内容。文学常识,旨在考核学生基本文学常识掌握程度及阅读理解能力;经典诵读,旨在考核学生经典诵读常识掌握程度及基本诵读技巧;应用写作,旨在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写作的能力;话题作文,旨在考核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个人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侯敏霞.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构建“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50-52,62.

[2]王莉.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102-104.

[3]韩英倩.浅析高职院校美育课程设计的实施途径与方法[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3):45-48.

作者:杨亚林 单位:运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