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护理技能评价标准建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分析
本研究评价指标整体框架及各级指标内容的构建,是在广泛临床调研和大量文献回顾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技能质量控制需要而完成的,并应用德尔菲法,经过3轮专家咨询、修订确立了以护理程序为指导的护理技能操作评价指标体系。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德尔菲法广泛应用于各领域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说明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理论基础科学、可靠。3轮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达100、91.67,专家权威系数0.861(>0.70),表明专家对本研究高度重视且权威程度较高;经过3轮专家咨询,对指标内容及其权重的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各级指标的均数均大于3.5,变异系数均<O.2,说明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第3轮专家咨询后一、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503和0.422,显著性检验P<0.05,说明专家协调程度好,以此结果拟定的各级指标权重具有合理性。
评价标准的现实意义
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5]。护理技能操作质量直接影响临床护理效果及患者的安全、舒适度。本研究构建的护理技能操作评价标准可为检测护生及护士的护理技能操作水平,并为护理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①为护生提供护理技能训练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参考,使其发现操作中的不足,及时改进,起到积极的导向和激励功能;②为护理教师提供教学和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起到客观评价和反馈作用,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③为临床护士提供护理操作质量评价的标准,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评价标准的应用分析
护理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护理对象的需求并让其满意。因此,本研究根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及临床护理质量评价的要求,在护理评估中增加了护士职业素质、操作目的及操作可能潜在的风险,评价指标包括了知识、态度、技能及效果的综合评价,这意味着在护理技能培训及考核中,既要注重护生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的训练,也要注重其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使护理操作真正达到令护理对象满意的效果,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为了检测评价标准的应用效果,将本研究制定的评价标准应用于教学实践。在应用新、旧标准实施教学后,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对象的满意度除护士仪表、服务态度外,其他各条目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O1),尤其在健康指导、操作安全及舒适度方面更为显著。其原因有:新标准强调了评估的全面性及真实性,操作前须根据护理对象的实际情况预测操作可能潜在的风险,做好充分的应急处理准备、解释沟通及健康指导,使其密切配合,最大可能地减少其不适,从而提高其满意度。实验组护生自我评价满意度除评估、准备、操作技术方面外,其他各条目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O1)。分析原因有:两组护生按照各自所学的标准评价其操作中的评估及准备情况,各自认为所学内容均做到了,因此,满意度比较差异不明显。而护生的应变能力、护理对象配合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表明操作中应变能力及护理对象配合情况的优劣与评价标准的指标内容密切相关,凸显其导向功能的重要性,评估是基础,只有评估全面、准确,才能做到准备充分,操作中因人施护、灵活自如,利于护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保证操作安全、有效。为了提高护理对象的配合能力及满意度,在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应注重操作中解释沟通、健康指导的技巧及效果,使护理操作真正达到令护理对象满意的效果。
本文作者:高欢玲任云青李红梅薛晶晶兰赛玉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