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教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⒈实施创新教育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

已经来临的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在这样一个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竭的动力;在这样一个时代,后发国家“要么迎头赶上,要么更落后”;在这样一个时代,文盲是不会学习、创造的人;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之中,人们消费着自然资源转化的产品,更消费着人类智慧创造的精神产品。正如所指出的那样:“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应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应该做和最急需做的一件事。

⒉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在于建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模式,激活并发展人所固有的创新潜质,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传统教育基于问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认为教育的功能体现在习得和模仿那些被证明为唯一正确答案以及对其最好的处理方法,并将这些答案和方法用于以后的生活。这是一种接受教育。因此,突破课堂教学中旧的教学模式,实现从教学思想到教学实践的根本转变,构建以培养创新素质为核心目标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关键的。

二、课题的内涵界定与研究基础

⒈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内涵界定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和理论化的教学范例。其主要构成因素是:⑴在特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所确定的主题;⑵完成主题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任务;⑶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步骤和过程;⑷完成目标的一系列途径、手段和方法体系;⑸与主题相应的课程设计;⑹由主题、目标决定的评价方式。

⒉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

“九五”期间,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素质,在学科教学领域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实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⑴在2000年3月结题的市级重点教研课题“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中,探索出一系列有效的主体活动方式,如独立式探索型活动方式、交往型活动方式、体验型活动方式、创新型活动方式等。同时,通过实验,教师在“领导、诱导、引导、自导”四个方面形成了主导策略,使教师主导对学生主体和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创新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用和促进作用;⑵在2001年12月结题的市级重点教研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中,通过实验者的努力,课题研究实践形成了“六大策略”如“构建小学语文课堂创新环境的策略、“在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在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创新乐园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这些研究成果及其相关的理论和方法,都蕴含了许多创新性教学的成分,可以作为本课题研究和建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生长点。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现行以书本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逐步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体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探索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网络教学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⑴、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危害,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坚信学生有发展的原动力和潜在能力,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深刻认识实施素质教育必要性和紧迫感。

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优化并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环境。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多么广阔,语文的教育天地就多么广阔。要变“死”为“活”,由封闭走向开放,探索和构建课内、课外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语文教育途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把课堂教学中学到知识、掌握的方法,运用到广阔的语文天地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语文能力的提高。

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改革的重点。坚持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索由不懂到懂,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

①注重启发诱导,使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千方百计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仅喜欢学习语文,而且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

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大纲》以及《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突出明确每篇课文、每堂课教学重点:理解的重点,语言训练的重点,能力培养的重点。根据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

③重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在理解能力上,加强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改变重思想内容的分析,忽视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品味的状况。在读中启发学生揣摩、思考,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在表达能力上也加强训练的整体性,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写。

⑷、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扬教学民主,重视教学活动中的多向交流,珍视学生的智慧萌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使课堂上充满和谐欢快的气氛,充满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⑸、重视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主要研究四个指标:①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准确;②教学过程是否优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有没有得到发展;③教学效率有没有提高;④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没有确立,情感、意志、个性品质有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发展。

2.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一种教育革新,即根据一定的目标,对教育实践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尝试。主要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以及行动研究法,适当采用调查法、问卷法结合研究。

五、研究的初步成果

本课题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经过近一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初步成果。经过总结归纳,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1、摸索了创新型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

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两个子课题组都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构建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这一课题组形成的操作模式是:“设计活动—学生参与活动—交流活动感受”,从而实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又如,“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合作的教学模式”这一课题组形成的模式是:“出示自学题—小组合作交流—大组合作交流”。虽然我们确立了这两个子课题,但我们研究的内容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时,我们也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也可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

2、形成了有效的操作策略

通过近一年来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初步研究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七种教学策略。⑴在丰富多彩的想象活动中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如金雪媛老师在执教《燕子》一课时让学生想象燕子在春天的活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畅所欲言,把燕子在春天丰富多彩的活动描述得十分精彩。⑵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如邹双娣老师执教的《dtnl》一课,就以“开火车”、“摘苹果”等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引导学生生动活泼而又主动地参与到拼音的学习中去;又如:周敏娟老师在执教《“东方之珠”》一课时所创设的“小导游”这一“角色”活动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为学生自主学习后的自由创新表达创造了机会;⑶在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中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能力的策略。如孙丹老师执教的《天鹅的故事》一课,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把自己对老天鹅以及群鹅奋勇破冰的感人情景的理解表露无疑。⑷在质疑问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如丁晓维老师执教的《菩萨兵》一课,先请学生围绕课题质疑问难,然后再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自读课文、探寻答案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⑸在课本剧活动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如顾丽君老师执教《两个朋友》一课时安排的课本剧表演促使学生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蕴含在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角色表演中,学生不但在表演中学会了合作,而且还学得轻松而愉悦。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如高芸老师在《二泉映月》一课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能认真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小组意见后进行大组交流汇报。这不但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趋于规范,而且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合作学习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学生们在研讨中自由发言,当一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过程中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这种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不平衡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生生交流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均衡、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全面发展。

4、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时,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然而他们的思维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但这往往能给别人以顿悟。或许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便由此而产生。因此,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5、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新的教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得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他们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虽然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这种竞争恰恰又是建立在集体的荣誉之中,小组成员为着共同的目标和期望,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以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了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6、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近一年来,课题实验者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素养的提升这两方面。如邹双娣、孙丹老师执教的《识字4》、《索溪峪的“野”》分别荣获西仓片青年教师评优课一、二等奖;邹双娣老师在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中执教的《家》一课荣获二等奖;孙丹老师执教的《天鹅的故事》在学校12月份举行的“走进课改”半日活动中受到了区领导的好评;陈伯平校长的多篇论文刊登在《常州教育》、《江南时报》上,其撰写的《让创新教育落到课堂实处》一文荣获“2002年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赛”三等奖;孙丹、顾丽君、邹双娣、高芸、金雪媛老师撰写的论文在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分别荣获二、三等奖;孙丹、丁晓维老师撰写的教学设计在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分别荣获二、三等奖;孙丹、顾丽君老师撰写的课改论文分别被编入区文体局印发的《新课程改革论文汇编》中;孙丹老师撰写的《运用媒体,教活古诗》一文入选钟楼区信息技术现场会资料汇编中。由这些实验老师指导的多篇学生作文在《常州日报》“小记者苑”中刊登。

七、对后续研究的思考

目前,我们虽然对这一市级招标课题作了一些可谓是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总结。如在第一子课题的研究中,该怎样丰富学生活动的内涵,使我们在教学中创设的活动行之有效而不是徒有形式?该如何正确而有效地引导后进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而不放任自流?在第二子课题的研究中,“重合作、轻个性”,“重结果、轻过程”,“重主体、轻主导”,“重课内、轻课外”等问题都是我们后续研究的重点。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帮助下,这一课题定会在我们语文课题组内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