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论课堂讲述技巧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论课堂讲述技巧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论课堂讲述技巧

一、讲述要有条理

课堂上的讲述切忌杂乱无章,而是要条分缕析,在围绕一个中心的前提下,层层展开,一个一个的问题来分析,这样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理解该问题,直到彻底明白,再进入下个问题。这样在大问题的统率下,分出许多小问题,给人有条不紊、条理分明的清晰感。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杂乱无序,那样学生就应接不暇,此问题尚未理解,下个问题又已跳出,搅成一团,使学生觉得每个问题都似懂非懂。例如:在【故都的秋】这篇文章的讲述中,在围绕“欣赏清静、悲凉”这个中心的前提下,先介绍故都之秋的特点,即清静、悲凉,从文章中找出反映这一特征的词语,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这一结论。接下来再提出第二个问题:一般人喜欢的是百花盛开的春天,赞美的是果实累累的金秋,而作者为什么独独钟情于秋的“清静、悲凉”这一特色呢?这似乎有些反常(制造悬念)。这要从北京的环境、作者的性格和当时国家面临的灾难三方面来看。这就是说再分成三方面来分析。

1、环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再往北不远处,就是蒙古高原上的沙漠。春天,大风一起,尘土飞扬,空气污染,使得本应美好的春季失去了它应有的本色。而北方地区的秋天,雨水较多,草木茂盛,地面植被良好,天高云淡,风轻气爽,所以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也就成了作者喜爱的景色。

2、作者的性格:作者郁达夫生活闲适,百无聊赖,所以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觉得别有一番情趣,那怕是悲凉的氛围。清静更是历代文人所喜爱的,这正像王安石晚年,他在政治上失意后,闲居乡村,热爱农村的山山水水和闲适的生活,如出一辙。

3、时代背景:国家当时面临着日寇的侵略,故都北京很快就要被日本占领,在这最后的时刻,作者又怎能不留恋他生活过的地方呢?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就成了他眷恋的对象。这样一条一条的讲来,学生就易于理解,也会现出恍然大悟,彻底明白作者喜欢故都秋之清静、悲凉的原因了。

二、在讲述中要留有“空白”

即留有思考的余地这好比吃饭。人吃了一些东西,得留有充分的时间让他消化,而后才能再吃。如果先吃进去的东西尚未消化,就又吃进新的东西,肚子就会膨胀,人就感到难受。学习亦然每讲一个问题,有意无意的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彻底明白了所讲的内容,再去学习下一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一重要时刻。”因为我们上课不是为了热闹,而是为了让学生有所收获,课堂是否活跃,应该以学生是否积极思考为准绳。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空白”,这正是学生展开联想,拓宽思维的触发点,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能将老师所讲的内容与自己思考的内容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融汇贯通。所以绝不能将学生从思考的空间里硬拉到自己限定的条条框框里,更不能全盘代替,不等学生思考完就匆忙作答。那样就剥夺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影响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消化、吸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新课标对学生和教师的位置早已做了准确的定位,作为教师,一定要学会应用“空白”的教学艺术,于无声处惊雷,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吸收,成为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能力。

三、讲述要简明扼要

既然学生是主体,教师不可一旦开讲,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应抓住重点,简明扼要,该介绍的介绍,改点拨的地方点拨。要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而龙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往出画,教师只是给以点睛之笔,以起到四俩拨千斤的效果。

四、举例要典型形象

只有典型了,才能有助于理解你所讲的内容,起到类比的作用。只有形象了,才易于理解,易于接受,进一步被学生消化、吸收,转化为他们的能力。

五、语言要明白晓畅而不失诙谐幽默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风趣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大脑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思维的敏捷性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自然就高了。朴实的语言使学生在轻轻松松中思考,不会造成词语理解上的障碍,也就不至于中断思路。这是课堂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总之,要上好一堂课,还有许多方面要做好。以上是我仅就教师的讲述方面谈的一些个人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