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艺术浅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有序与无序,平衡与倾斜,急骤与舒缓,重复与变化,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它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必须给予科学把握。
1有序与无序
组织教学有“有序”,讲究课堂教学的条理性、逻辑性,讲究的是教学过程中的顺序性、结构性。“有序”不是教学过程中的整齐划一,不是死板的条条块块,更不是束缚师生手脚的清规戒律。“有序”是经过教师科学组织,有效调度,灵活驾驭所形成的一种教学状态,是通过教师创造性劳动创设出的良性教学情境,就像疏通了河道,理顺了灌渠,一时间提起了总闸,让清凌凌的渠水流向整齐排布的绿田一样,教师为学生引来“有序”的活水。教师过程中也需要创造出一定条件下的“无序”。课堂教学中的热烈讨论,激烈争辩,往往呈现出表面“无序”状态,这种“无序”不仅是教师需要的,也是学生需要的,这种“无序”营造的是一种直抒已见,畅所欲言的浓烈气氛,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提高能力,因此这是一种可以开发学生潜力的“无序”。教学再创造需要实现“有序”与“无序”的统一,这就需要教师在特设的“无序”状态时,要注意放得开,收得拢;既能激发“无序”的活跃,又能实现对“无序”的科学把握;而不是放任自流,不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也就是说教师所创造的“无序”应是接受教学规范的“无序”,应该是使教学“有序”的“无序”,这种“无序”可以看作是教师创造“有序”的神来之笔。同样,教师创造的“有序”,应该是注入了灵秀之气的“有序”,是经过“无序”出神入化改造的“有序”,这种“有序”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最高境界,这就是“有序”与“无序”的有机统一。
2平衡与倾斜
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出平衡,由组织预习、推进教学步骤、习题训练构成的教学结构体系应该是平衡的。平衡,可以显示教学整体力量的优势,使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教学过程中的展开应体现出平衡,教学时间分配要合理,教学力度操作要适当,讲与练安排要适度。取消这种平衡,就会出现头重脚轻、尾大不掉的尴尬局面。师生双边活动也应该体现出平衡。失去“教”的“学”或失去“学”的“教”,都是对教学平衡的破坏,都收不到有实际价值的教学效果。反之,“教学相长”则是体现了完美的平衡,它是教与学的平衡中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教学活动也需要具体组织上的倾斜。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价值,这就是促使教师在处理不同的知识时,给予不同侧重,因而造成知识价值把握上的倾斜。教材内容不可能处于平等地位,那些处于关键地位,并能向四处迁移的重点知识,自然是获得重视程度、时间分布和解决力度的优势,诱使教师的精力向教材重点倾斜。平衡与倾斜共同作用于教学活动,必然会形成相互制约,发生不同程度的彼此冲撞,这就是需要教师实现倾斜与平衡的统一,协调和统一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按照教学目标的指示,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和把握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处理好知识内容间的关系,找到全部教学的重心和支点。教师围绕教学的重心和支点组织教学,就会使教学活动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这就是平衡与倾斜的统一。
3急骤与舒缓
教学节奏讲究速度。急骤与舒缓表明两种不同速度的节奏。“急”往往体现教学突破中的一股凌厉之“气”,一股不可歇制之势,它可以形成对教学难点、重点的冲击,形成对教学高潮奋力推动。“缓”则可显现为教学活动的“徐步”、“慢速”状态。“慢速”可以为学生消化知识赢得时间,形成对知识的细嚼慢咽,也可以为师生适度的心理调整赢得时间,恢复适应教学活动的正常心态。急与缓、快与慢,在教学过程中交互更迭,轮番转换,使全部教学活动疾徐有疾,流畅自然。教学节奏讲究力度,一张一驰,文武之道,突破关键性的教学环节,突破教材、重点、难点,完成由知识到觉悟,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需要较强的力度,这里显示的张力和活力,体现的是“张之道”、“武之道”;但是教学活动需要紧张之后的松驰,需要急驰后的缓冲,轻松可以给师生带来短暂的休憩,缓冲可以给学生带来精力的储备,这是必要的松驰,是“驰之道”、“文之道”。一张一驰,一动一静,符合人和身心发展规律,有助于消除疲劳,集中注意,使全部教学动静相生,张驰有致。教学节奏讲究起伏。“文似看山喜不平”,教学追求的是跌宕起伏,富于变化,俨如文章所具:有铺垫、有发展、有高潮、有低谷,得曲径通幽之趣,取峰回路转之妙,览柳暗花明之境。教学节奏的起伏变化,使全部教学过程洋溢激动与活力,使整个教学活动不断充实。
4重复变化
重复,可能会给人带来枯燥、乏味、厌倦;但重复也会给人带来新的意味和价值,创造型教师应该自觉追求带来变化的重复。教师应通过重复深化对教学的认识,深化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不断修正教学过程的薄弱环节,使教学过程具有创造性,推动教学过程走向完善。教师通过重复扩延对教学过程的理解,扩延对教材重点、难点的理解,扩延对教学过程中的理解,不断为教学过程充实新的创造手段和途径,促使教学过程不断走向完美。教师应该在每一次重复中调整对教材的认识,调整教学过程的具体环节,实现教学重复中的变化,教师还应该综合自己的新体验、新理解、新认识,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实现教学再创造中的新重复和新变化。重复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重复与变化密切关联,相辅相成,重复蕴含变化,重复也能促成变化;变化使重复内容更深刻、更全面,使重复的教学过程更完善、更完善,创造型教师应该在重复寻求新的变化,在变化中进行新的重复,实现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
作者:任晓娟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逸夫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