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现实背景及研究意义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外出打工被迫留在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儿童。留守儿童的现象大多出现在中国,也是中国最近几年愈发严重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主因是由于现代化的发展而导致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中国留守家庭中,父母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生活条件艰苦,因为无法担负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所以不能接孩子进城或留在自己身边。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凸显。全国妇联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呈现上升趋势。在我们亲自调研的小学中有120余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有80余人,约占总数的66.6%。这只是中国农村普遍现象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中需要大量劳动力,加之农村传统耕作收入低,所以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但由于城市生活成本高,工作忙且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父母迫不得已把孩子留在家中。所以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保守量越来越多。这些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由农村家庭、学校、社会、经济体制与人口制度等多方面原因所导致的。所以关注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的变化和更广泛的情景性因素,对于深入、真实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提供针对性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将会十分有用。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现在及将来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将会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一)课题研究方法
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及家访的方法进行调查,并从以下三个方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亲情及教育现况:(1)“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类型和基本情况;(2)“留守儿童”亲情与家庭教育教育现状;(3)“留守儿童”学习、心理、品行现况。
(二)课题选定对象
此次调查研究,以贵阳市大方县慧能希望小学120名留守儿童及相关亲属为调查研究对象,这些留守儿童分布于全校6个年级的6个班级当中,且随机在每班中选定学号前12名进行调查。同时在每班随机选择两位同学进行家访。其中家访包括留守儿童的父母、祖辈及相关亲属。
三、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背景情况类型
1.单亲型
父母一方在家照顾孩子的家庭称之为单亲教育型。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留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的家庭占50%,而且爸爸外出打工的比例远远高于妈妈外出的比例。爸爸长期外出打工,妈妈在家料理琐事,照顾孩子。所以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是与妈妈为伴的,很少与爸爸在一起生活学习,对爸爸很是生疏。留守儿童集体缺乏父亲的关爱,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祖辈型
父母双方全部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中让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和他们一起生活的家庭我们称作隔代教育型。同时,这样的孩子我们也称之为全留守儿童。由表可知,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占总数的44%。父母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中让父母照顾,虽然父母也知道让他们带孩子的弊端,但也只能这样做。这种情况在留守儿童中大面积存在,属于最普遍的一种类型。
3.寄托型
父母双方全部外出打工,把孩子寄拖在亲戚或朋友家的我们称之为寄养教育型。由表格可知,把孩子寄宿在亲戚朋友家中的家庭占调查总人数的6%。走访时我们得知,当孩子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或已经去世时,父母不得不把孩子寄托在亲戚家抚养。而且,在与父母电话沟通时我们也了解到把孩子寄托在亲戚朋友家抚养实属无奈之举,孩子一般都会被“另眼相待”。
(二)留守儿童情感存在的问题
1.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缺少亲情沟通
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多留守儿童每年只有一次机会见到远方的父母,大多是春节阖家团圆之时。在外打工的父母一般骑摩托车长途跋涉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在春节时回家,而且他们往往在家呆不上几天就急忙返回工作地。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真正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就这几天。但是,由于节日假期的特殊客观原因,家长往往忙于互相走访,喝酒吃饭,并没有把宝贵的时间用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上。对于一直渴望与父母交流的孩子来说很是失望。而且我们也发现当提到父母时,很多孩子眼睛里表现出木讷的眼神,脸上几乎没有任何表情。在他们心中,父母早已是那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形象。很多孩子甚至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他们有限的记忆中,父母就一直不在身边。所以,在潜意识中,他们就认为父母就是不在身边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对于父母的感情呈现两极化分布。很是想念父母的孩子与根本不想念父母的孩子占绝大多数。这个调查结果令我们很是吃惊。在深入调查后,我们发现了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儿童在父母刚离家后不久都是极其想念父母的,这种情况在很是想念父母的孩子中占据绝大多数。但当父母离家时间过长,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他们已经对这种感情失望,习以为常。因为他们知道无论怎么想念也是没有结果的。有这种想法的人在根本不想念父母的孩子中占据大多数。
2.祖辈给予的不恰当关爱
由调查可知,大多数留守儿童在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后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对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说,孩子是他们的掌上明珠,几乎所有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深深的溺爱着孩子。而且由于他们大多数未受过教育,在关爱孩子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走访时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在放学回家以后并不做家庭作业,而他们的爷爷奶奶也会顺从孩子,不会向父母一样严格管教孩子。有些孩子在学校表现的很是乖巧,但放学回家以后就成为家里的“小霸王”。而且,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龄偏高,行动不便,孩子们就悄然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一些重体力活就等到他们放学去完成。这也是留守儿童无法完成家庭作业的另一个原因。
3.父母的亲戚朋友不尽责的关爱
由于家中老人已经过世或居住偏远,疾病缠身,无法负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父母迫不得已只能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沟通时我们也了解到,把孩子寄托在亲戚朋友家中实属无奈之举。因为他们知道亲戚朋友不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在走访中,孩子们说他们在亲戚朋友家中的待遇不太好。特别是亲戚朋友家中有同龄孩子时,很多资源最优先给他们自己的孩子,而寄养在他们家中的留守儿童得到的少之又少。被寄养的家庭也表示,他们基本不怎么管这些孩子,只要他们不惹祸就行。至于学习方面,他们几乎没有问过。
4.情感无处发泄,对心理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与之在一起生活的抚养人又不会恰当的沟通交流,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爱。使孩子的很多想法只能埋藏在心底,无法表达出来。在我们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都不爱说话,不喜欢与人交流,害怕陌生人。他们的内心极其渴望有一个发泄的渠道,但如果方法不得当的话,就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很多孩子的思想已经扭曲,世界观已经不正常,更严重的孩子对身边所有人都抱有敌意,久而久之使他远离人群,恶性循环,今后难以适应社会。
(三)留守儿童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1.抚养人没有督促孩子学习的意识
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戚朋友等都很少受过教育,他们大多是文盲。而且受农村传统思想影响,家长们认为孩子读书无用,他们更愿意让孩子早早学会耕田农作,娶妻生子。特别是对女孩子的歧视更为严重,认为她们读书没有未来,家长们会在女孩子刚刚成年或还没有成年时就托媒人把自家孩子嫁出去,很少有女孩子会一直读书下去。
2.抚养人缺少抚养孩子学习的能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在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对孩子起到的影响独一无二。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抚养人文化素质低,甚至不识字。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们没有能力给孩子进行解答,回答孩子在学习上的疑惑,不能给孩子适当的帮助。
3.学校教学资源短缺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条件很是艰苦。他们的教室大多是老式的砖瓦房,很多都年久失修。南方阴雨天频繁,孩子们大多在漏雨的教室上课。窗户几乎都没玻璃,孩子冻得瑟瑟发抖。而且学校的位置一般都建在平处,而南方很多家庭住房选址在山脚下,所以孩子们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在我们调查的山村小学中,很多孩子天还没有亮就起来爬山路上学。山区的山路泥泞非常难走,而且大都临崖而建,路面湿滑,十分的危险。很多孩子要走一到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同时,学校的教学科目设置稀少,只有语文数学自然体育。缺少图书也是留守儿童面临的一个难题。很多书本孩子们都用了好几年,书本都翻烂了。而且,一个教室才配一本新华字典,同学们都排队轮流查阅。文具用品的短缺使孩子们学习更加的艰难,孩子们舍不得用铅笔,就用小石头在石板上练字,只有在做作业或考试时才小心翼翼的使用铅笔,然后像宝贝一样把它保存起来。学校几乎没有课外读物,孩子们只能听老师讲解。
4.老师资源奇缺
山区留守儿童学校条件艰苦,一般人难以接受,再加上生活单调,资源短缺,使得人们都不愿来这工作。在我们调查的小学一共有两位老师,一个是年近半百的老师,另一位是从当地考出上大学,响应国家号召义务支教的毕业大学生。两位老师负责120名同学6个班。据老师们讲,他们在学校很是繁忙,每位老师负责三个班,再给一个班上课时另外两个班就自习。老师几乎每天都安排的满满的。同时,每位老师教授所有科目。所以,对于山区留守儿童来说,老师就是他们知识的源泉,老师们也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加入他们,共同服务于留守的山区孩子们。
5.孩子伙食质量差
孩子们大清早就从家里出发,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吃早饭。而到了中午时,他们拿着从家里带的饭进食。学校没有食堂,学生只能自己从家中带。但这些饭菜质量很差,馒头、咸菜、馍是他们最习以为常的饭菜。有的学生甚至早上中午不吃饭,等到晚上回家才吃。孩子们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饭菜质量差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成长。
6.高级教育难
孩子们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学习条件不好。由于客观条件所致,同学们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很多同学在小升初时成绩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对于已经考入的同学,由于小学时知识基础薄弱,并不能很好的跟上初中甚至高中的学习进度,他们要比城镇的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一些城镇学校也不愿意接受山区的孩子,因为他们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不能给学校争取更多荣誉,而且学校还要照顾他们,减免学费生活费等。所以,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迈向更高一级的求学路是艰难坎坷的。
四、解决对策
(一)政府的责任
1.政府要全面调查弄清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做到对每个县每个乡每个村的留守儿童情况都了如指掌,为日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做好准备。
2.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政策
比如“西部支教”类型的活动。吸引更多的老师学生去偏远地区给留守儿童传授知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偏远山区支教,给平凡的岗位带来新鲜的活力。
3.政府应适当给予留守儿童特殊关怀
在财政上多给这些学校一些经费;在政策上帮助这些山村学校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努力改善学生老师的生活条件。优化硬件设施,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老师加入支教队伍。
4.政府应联系社会上有爱心的企业集团来帮扶农村学校的建设发展
给予这些企业政策上的优惠,刺激企业主动愿意做好事,积极帮助留守儿童改善他们的学习条件。建立长远帮扶机制,让大学毕业未找到工作的学生到公司去实习,解决他们的就业难题。
5.政府教育部门要给予
从农村山区小学及中学的学生政策上的扶持;给城镇中学设定名额规定,给孩子创造公平的学习条件和机会。
(二)社会的责任
1.关爱留守儿童不只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每位公民所要做的
如果我们身边有留守儿童,请关爱爱护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行动上一点一滴的帮助留守儿童摆脱学习生活上的烦恼;友好和平的与他们相处,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
2.企业也应为留守儿童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企业应在政府的引导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助山村学校校舍的建设,帮助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长期不间断回访帮扶对象,了解他们所需,并给予适当帮助。
3.主流媒体、报社期刊也应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利用行业上的优势,定期持续的关注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现状,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大众传达事实,引导社会舆论焦点,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现状,让更多的人、企业、社会团体了解真实的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的生存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引导更多的人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风气。
五、结论
留守儿童问题目前很是严峻,教育缺失又让这个弱势群体雪上加霜,中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又加速了这种现象的发展。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国未来人口素质的提升,关系到绝大数农村经济健康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重视协调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问题,包括法律、制度、人文等方面。政府与教育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给予留守儿童适当的资助;国家和地方应出台有利于留守儿童随父母生活学习的法律政策,在制度上保障留守儿童教育上的公平;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建立沿海发达地区学校一对一帮扶制度,把用过或剩余的课本图书等教育资源资助给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大计,关乎国力强弱,关乎国家发展的未来。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弱则国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但是只要长期不间断的坚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问题必将迎刃而解。
作者:贺连成 王乙竹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 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