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留守妇女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便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教育问题确实是许多留守儿童家长最忧心的话题,但众多的阻碍使他们有心无力。本文探讨了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妇女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教育
一、留守妇女现状
农村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外出打工而形成的留在农村照顾家人的女性。她们任劳任怨,负担家庭农业生产和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随着城镇化的开展,农村留守妇女数量巨大,她们由于农业劳动和家务劳动而缺乏对子女的教育能力。留守儿童的的教育状况令人担忧。黑龙江省政协的一篇近期报告中指出,黑龙江省现有农村留守妇女39万人,儿童12万人。
二、留守妇女在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妇女劳动强度高,无暇顾及儿童教育。
由于青壮年男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妇女挑起了家庭重担,留守妇女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还需要照顾家庭,照顾家庭中的老人和孩子。留守妇女已经成为打工家庭的支柱。黑龙江留守妇女除农闲时间外,繁琐的家务劳动占据了不少时间。一方面繁重的农活使她们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另一方面家务劳动又牵制了她们剩余的时间与精力。留守妇女的劳动任务重,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有些人还会让孩子帮忙做农活,让孩子承受过重的农业劳动,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
(二)留守妇女文化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
留守妇女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她们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方式方法。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的影响,在父亲外出务工的情况下,母亲的对孩子的教育关怀就显得迫切和重要。农村家庭中母亲的文化水平会影响孩子对社会事物的认知。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母亲相对其子女就形成居高临下的“优势”;中等文化水平的母亲相对其子女来说是"平势";而初等文化水平的母亲相对而言就成为一种“劣势”。再从学习成绩上看,高等文化水平的母亲,其子女的学习成绩普遍高于中下等文化水平的母亲子女;但据调查,黑龙江省留守妇女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占据了70%左右,剩下的是没上过学的。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这些留守妇女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在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孩子会脱离母亲的掌控,甚至有越轨行为的产生。
(三)留守妇女观念存在问题。
由于农村的一些传统观念,留守妇女对子女的教育总体期待过低。部分妇女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标准定在初中毕业的目标上,对孩子的要求较低。近些年的学习无用论思想影响到了很多留守妇女对教育的看法,很多人希望孩子初中毕业后跟着家人去打工赚钱,这种观念影响了留守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有一些人对女孩子上学的要求和期待还停留在过去,表现出一种男女不公平的教育歧视。
三、在留守妇女对儿童教育方面的对策研究
(一)减轻留守妇女的劳动负担。
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乡镇中发展适合女性生产经营的产业或非农就业渠道,也可以制定农民工农忙假和探亲假的制度,在农忙季节让农民工回乡帮助留守妇女劳作,减轻留守妇女的劳动强度;引导留守妇女进行农业生产合作,以小组的形式相互帮助,减轻农业劳动压力。
(二)弥补留守妇女的教育漏洞。
对农村留守妇女要经常进行知识、科技、技能、法制、道德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她们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同时要建立、完善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可以由基层政府牵头,组织中小学教师在农忙时、假期中,在学校和村中办留守儿童的集体辅导班,减轻留守妇女的压力,同时在农闲时对留守妇女进行教育,提高她们的自身素质。
(三)提高留守妇女的认知水平。
留守妇女在教育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不要总想着眼前的困难和利益,要多为孩子的的未来和成长打算,为了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努力。应努力改变留守妇女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上学是一种投资,收益不在一时,而在一世。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要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而不是因为现在的困境牺牲孩子的前途。可以组织留守妇女一起接受培训,请大学的师生志愿者现身说法谈谈家庭困难现状一样可以通过上学获得光明的前途。
(四)充分发挥学校的功能。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在留守妇女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学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能体现出来。学校方面应该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内心想法。留守儿童所在中小学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学校可以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
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的、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特别要重视留守母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涨宝等.农村社会工作[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叶敬忠、吴慧芳等.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宋晨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10.
[5]宗立.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素质的影响[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
作者:张潮 马永方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