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谈论初中美术教育困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美术课是按照艺术类选修课程开设的,来到美术课堂的都是那些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又因为高中美术课是以鉴赏为主,学生不需要准备太多学具,同样“易于进行”;另一种情形是特色班,美术课是为美术专业高考而开设的,学习氛围更是热火朝天。因此,美术教育在高中也还算得上是有声有色。
然而,初中情况大异于小学和高中。一方面,美术教育面临小学和高中均没有的困难:其一,学校还是能像小学那样开足开齐美术课,并且美术教师都是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的,比小学美术教师还要专业。其二,学校重视程度远比不上小学,美术课“小三门”的位置比高中还要明显,美术教师边缘化倾向更严重。其三,学生因背负升学压力对美术是“学无余力”,加之家长对孩子学习美术不够支持,相较于小学和高中,初中美术教育被这些不利因素挤压,显得弱小。另一方面,美术教师面临小学和高中教师没有的困惑,比如面临艺术课被挤占、“教材循环使用”(一套教材几个班轮换使用)、学生无学具的窘境。身为专业美术教师,“怀才不遇,学无所用”,价值得不到体现,成就感失落,心里充满矛盾、沮丧和委屈。纵观基础教育美术教育整体情况,初中美术教育呈现“细腰”状态,不冷不热、不温不火、不上不下。但初中生是世界观和知识框架的“灌浆期”,审美从感性到理性升华的关键期,美术教育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因此,研究初中教育现状,探索初中教育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美术教育困境扫描
发展心理学理论早就发现,七八岁至十一二岁儿童的绘画发展正从意象后期向写实期过渡,即从“模式化”视觉经验性描绘向写实描绘过渡。艺术教育家H•里德认为:大约在11岁的时候,儿童便有那种打破或分解单一知觉的能力了,随着对细节成分的分解与比较能力的出现,逻辑系统的进一步发展那种表达性视觉或造型模式会表现出逝去的倾向。美国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认为,儿童创作相当于他们知觉到的物体的二度空间结构时,儿童造型的完善和儿童知觉的分化是齐驱并进的,在发展中早期简单的画是视知觉未完全分化完善,随着视知觉的分化,为儿童画复杂的画提供了可能;但其认知水平和表现技巧出现了新的不平衡,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增加,而头脑中客观表象贮存少,感到绘画符号不能充分表达思想情感,转而不再单纯依赖绘画符号与外界交流,而更多地依赖语言文学等抽象的符号系统并逐渐替代形象的视觉符号。比较各学段学生情况,我们了解到上述的这种变化在初中生中表现最为明显。
初中生处在童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是生理趋向成熟的关键期,或者说成熟前期,精力充沛,情感丰富,自我意识增强。表现在美术学习上,一是兴趣爱好广泛,参加体育活动的心理需要剧增,静心作画的兴趣减少,有目的的交往增多,画画时间减少。二是审美主动性增强,审美视野拓宽,不再唯师是从,不再只关注美术课本,开始有自己“朴素”的审美观点,并执著于自己的审美判断。三是对环境、服装、广告、书画展览的兴趣增加,并积极进行评价。四是开始特别钟爱卡通画,会把喜爱的卡通形象贴在自己的书包、文具盒、笔记本上。五是审美标准上趋向于“成人画”,对“儿童画”主动叛离,并模仿成人绘画,追求写实性和科学性。毋庸置疑,学生是不可能这样自由发展的,需要教师的教育引导。但是,教育引导遭遇障碍。首先,适合初中生的美术读物匮乏,除了课本,能够见到的就是“高考辅导教材”“卡通画”“大头贴”“漫画”等,不仅影响学生的美术视野,还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其次,家长、教师对学生画画是否影响学习特别是影响中考都心有余悸,教师教学积极性被压抑。这反过来又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美术教育陷入一个消极因素恶性循环的怪圈。再次,初中学校领导普遍没有小学领导那样关心和重视美术教育,校级美术活动开展极少,更不愿支持教师或学生参加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使初中美术教育“不宜进行”。
二、初中美术教育充满矛盾
比如,幼年原发性的绘画兴趣仍然存在与文化课负担加重的矛盾,“成人画”的欲望与实际绘画技能不相应的矛盾,逻辑思维能力逐步提高与形象思维更加活跃的矛盾,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增强与绘画作为语言能力渐渐减弱的矛盾。这必然给教育造成障碍,加之初中美术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又极端匮乏,缺乏理论指导的美术教学随意性较大,美术教育更加“不宜进行”。另外,相当一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知识不足。由于高校“重技轻教”的美术教育一直没有根本改变,输送给基础教育的教师存在明显的知识缺陷,眼高手低,论绘画,只会素描水粉,油画半内行,国画半外行;论教育,不会写一篇完善的教案,不能自觉遵照教育规律和教育科学进行教学。甚至不少人对初中课本涉及的许多内容吃不透,教什么不明白,怎么教不知道,所以索性不按教材上课,凭着自己的兴趣、“特长”任意“置换”教学内容,导致近年基础美术教育衍生出三种错误的教学模式:一是“培训班式”,即美术课就是教素描、色彩等美术高考内容;二是“聊天式”,即美术课就是讲故事,讲些奇闻异事或众所周知的美术常识,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由活动;三是“看堂式”,让学生做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作业,帮别的教师“看堂”,或者把课让给其他教师,由其他教师代为“看堂”。这无疑使初中美术教育步入“囧途”。
三、初中美术教育的策略
(一)做好学习评价,发展学生美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表明,学生爱好美术的天性会一直保持到15岁左右,此后,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未来职业目标的逐步确立,少数人继续在美术天地里品味其中的乐趣,大部分人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初中生对美术的兴趣虽不像童年时期那样浓烈,但绝大多数孩子心里还保持着对美术的爱好。与学生访谈中,我们发现包括一些不能按时交作业的学生在内,95%的人都表示喜欢美术,喜欢画画,喜欢上美术课,之所以作业完成得不好,重要原因是“不敢画”,怕画不好受到批评。透过这个表层原因,我们知道这实质上是学生美术学习评价标准失误和方法不当。学生在这里显然是把自己和成人放在一起比较的,过于在技法技巧上“评长论短”。那么,给学生一个多元的美术学习评价标准是消除学生胆怯心理的关键。美术学习评价包括学习的参与度、发现美的能力、表现美的能力、评价和鉴赏美的能力等多方面内容,特别是要将创新能力作为作业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那些有创意的作业,即使技法不高,甚或没有技巧,也可认为是“优秀作业”。克服不敢画的心理障碍后,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就会被激活,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该多强调“主题”“意境”“形式”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技法只是手段,是美术学习的一小部分内容,鼓励学生创新方法、大胆表现。辅导作业时,注意了解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理解,少用“应该怎样”“不能怎样”或对、错等定性语言,以免束缚学生的想象。注意在学生“笔不达意”的时候,给他们以“技术”上的帮助,并尽可能地选最简单的、学生能够掌握的方法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预期效果。当他们顺利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得到自己理想效果时便再次体味到“童年学习美术的乐趣”,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就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当他们发现用教师教的方法更易于表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更有审美价值(或好看)时,学习技法的欲望就会增强。一个多元学习评价标准对发展学生美术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二)顺应学生写实愿望,提高学生美术表现能力初中生逐渐由美术参与者变成一个批评者,不仅乐于评价别人的作品,对自己作品要求也比较严格,他们对写实的渴望并不会因为“多元评价”而减弱。初中学生不能总是停留在儿童画阶段,逐步向写实性绘画过渡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是美术教育必须遵循的规律。要保证他们在这段过渡期内取得足够的成绩和长足进步,使他们确信自己的作品已经远离了儿童画,这是初中生获得美术学习成就感的源泉。学生进入写实性美术学习活动中,观察能力就必须随之提高。换言之,学习写实性美术,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就会得到训练和提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写生及临摹写实性作品,提高学生美术表现能力。诚然,我们既要顺其自然引导他们走向写实,又要避免写实教学可能引起的弊端。这是因为,一方面写实难度大,而且一味写实易走向“描摹主义”,不利于发散思维。另一方面写实仅仅是针对美术“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初中美术还有“设计•应用”“综合•探索”“欣赏•评述”三个领域的学习内容。所以,这里的写实教学,是以观察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写实思维。如在“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中,就是教育学生“物以致用”,在“欣赏•评述”领域就是教育学生要从美术的审美、认识和教育功能等方面欣赏和评述美术作品,在“综合•探索”领域就是教育学生将美术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的教师根据初中生叙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尝试开设了卡通和漫画风格的连环画课;根据学生关注现实的特点,开设教室和学校环境美化课、校园服装随拍评价课等,把美术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学生用所学的知识、绘画和手工作品布置自己的书房、床头以及教室文化,学以致用,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减轻作业负担,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课堂教学呆板低效是困扰初中美术教育的一大难题。45分钟的时间,教师讲15至20分钟,学生画25至30分钟,评讲作业5至10分钟成为固定模式,教学只注重环节不重实效是教师的通病。其实,教学中学生与教师是双主体的关系,角色是互换互动的,就课堂教学运行而言,教学任务就是在这种角色频繁的互换中完成的,没有必要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分得这么清楚,特别是不要把布置作业当成铁定的任务,每一节课都要布置,也不要一定是在“导入”“讲授”或“示范”等教学环节进行完以后再去布置。作业的本质是学生自主实践,作业的形式很多,有些作业是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完成的,即使是要用一段时间连续完成的作业,也是可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尽量不要占用学生课余时间,以“家庭作业”的方式完成,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轻松,家长也不会反对,美术教育就会赢得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学生就能够按照自己的爱好和优势愉快发展,那些把美术当成“副科”的学生,会借助美术的思维以及在美术课中获得的知识把文化课学得更好,那些以美术为特长的学生,会在不影响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把美术特长发展成专长。
作者:余洋单位: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