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美术教育的创新力培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为了落实新课标精神,美术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如教学《绘画的色彩》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优美的风景,再配以动听的音乐,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讲授中选择学生熟悉的图片,比如喜欢的动画人物等。课堂结束时再给学生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再次用色彩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不但掌握了知识点,还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其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二、营造民主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给学生充分的心理自由与广阔的思维空间。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创新意识,只有真正自由的氛围,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其次要贯彻开放性教学原则,也就是说给学生营造开放的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独特性。再次要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使学生学会学习,融会贯通,从而产生新思想,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另外,美术教育中创设情境,能营造民主、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美术学习。如教学《花卉图案设计》时,教师课前准备好各种漂亮的花卉图片,并设计“设计菊花图案”作业;课堂教学中讲授图案的组织、色彩、技法等,引导学生总结菊花的外部特征及装饰图形,最后再做作业。这样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场景中感受奇妙的图案,学会了设计规律后,发现自己也能设计图案作品,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主动地吸取知识,大胆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唱独角戏,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技能,缺乏灵活性与创造性,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教学的引导者,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疑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单一的讲授中跳出来,引导学生完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初步学习画素描人物头像时,学生画人物头像往往存在太僵硬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画真人头像与石膏头像有什么区别、共同点及如何转变?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时启发、指导,最后再由教师作总结。这样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欲望
传统美术教学中规定的条条框框过多,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创作时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从而束缚了学生的个性,也就无从谈起创新思维。中学生往往会异想天开,有时候会有比较离奇的想法,因此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素质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发展个性的重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立足实际,大胆用独特的方式表现内心的想法,使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挑战权威,大胆进行艺术创作,只要是富有新意、有价值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实践表明,只有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开展多元评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科学的评价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水平,确定发展方向,还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为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评价中不能过分看重学生是否记住了某一个画家的名字、作品,是否掌握了一种技法等,而是既要评价形式美感与思想表达的画面效果,还要评价包括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即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对教师来说,要改变自己作为评价主体的模式,融入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使评价的结果更为科学合理。最终的评价应能使不同素质、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总之,美术是最具有创造能力的课程之一,教师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张睿单位: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