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育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重模仿、轻创作,学生难以实现个性化发展
当前美术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较为严重。美术学习中往往将学生的模仿程度作为教学成果最终衡量指标,这种“统一化”教学模式,无法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千篇一律,大家存在太多的共性。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不但打压了学生学习创作积极性,而且潜意识漠视了学生内在个性的养成,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失去找寻自我灵感的积极性和乐趣。
2.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的需要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欣赏教材也日趋丰富。但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过于注重美术技巧的传授,往往忽略教材中反映的人文精神;学生在学习中也只是单纯地对知识点进行片面理解,无法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很难与作品产生情感的共鸣,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问题主要反应为:课堂学习无生气,美术作品中体现的艺术魅力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甚至对此嗤之以鼻,不能从学习中得到快乐。
二、美术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几点建议
1.提高教师自身人文意识
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精神,作为美术教育的引路人———教师,首先必须从自身做起,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转变自身的传统观念。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知识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野,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我们自己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一个具有丰富人文素养的教师,教学过程中会给学生带去一定感染力,人性表现也将更加丰满,这种感染力会不自觉地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也会随着不断学习,从教师那里受到熏陶,激发自身学习兴趣,以不断提高自身学习和自身素养来定位自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成为人文精神受益的“第一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积极地去贯彻人文素质教育。
2.提高学生的美术认知能力
学生自身美术认知能力的提高是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善于积极主动去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如生活中自然景观的变化、地理人文的特点等。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通过色彩、质感等美术语言大胆表达自己心中所想,通过自我思想的不断表达,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塑造和完善自我人文精神素养。除了注重运用课堂外的资源培育学生的人文认知及体验能力之外,教师还要注重运用好课堂教材内的名家作品资源,让学生去了解名家们的人文观察视角,体会名家们对人文精神的独特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优秀作品的感染力来诱发学生情感体验,以此来提高学生自我审美情趣。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人文修养与美术技能的学习不断融合渗透,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去外界发现美、创作美,让学生在更为宽广的田地里锻炼和提高自我人文素养。
3.“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融合
“以人为本”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融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这一主体作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文体验中的自我情感体验感知,注重学生人文体验中心理的变化,让学生在自我人文精神探究过程中,不断掌握相关的美术技能和知识,并以此来进一步塑造和提升自我人文素养。总之,人文精神作为美术教育灵魂,存在于美术学习、教育的全过程。唯有在美术课堂中融入“人文教育”“人文精神”,才能使美术课堂真正充满活力和生机,才能使学生在感悟美好世界的同时,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美术学习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意义重大,将其纳入到美术教育中,不但是当前新课改的基本需求,更是学生素养得以全面提升的基本需要。
作者:钱铮单位:江苏省无锡工业高级技工学校